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生产力的内涵,系统观与可持续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影响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树立土地生产力的系统观并采用综合的可持续的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水平十分必要。可持续的农作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集约性,持续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式新型农艺技术的出现,使得现代农艺技术呈现出现代化、 时代化等特点。对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发达的农机局进行宣传和使用,是提升我国生产力和总体技术 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李秉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61)农业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动力。是科学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物化为商品。产生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农业》2008,(2):32-32
《现代化农业》杂志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办刊宗旨:立足黑龙江垦区,面向全国,主要报道农业现代化实践中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普及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推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突出特色:主要报道规模化的、高机械化程度的、各种高新技术配套应用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插秧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是西双版纳州农机化推广总站继软塑盘育秧技术及抛秧技术推广更新后,为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的三弯腰问题,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轻型栽培方式生产力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不稻作方式生产力比较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信息反馈资料,采用农业技术经济分析化证了水稻机插,抛秧,以床旱育稀植,直播的生产力水平,稳产性及其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应根据生产力水平,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方式,重点推广肥床旱育稀植,稳定发机插,抛秧,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搭配种植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7.
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必须运用高新技术 ,必须以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现状和农村经济条件为依据。技术路线的执行应能促进技术结构的优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技术结构优化的过程来看 ,农业科技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生产力水平及技术水平较低时 ,依靠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进行手工劳动 ,生产初级产品或手工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阶段。二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发挥技术优势 ,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形成生产加工商品的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阶段。二是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很高 ,实现农业现代化 ,充分发挥知识和…  相似文献   

8.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制约当地农牧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地处共和盆地沙漠中心的沙珠玉地区群众连年遭受着风沙的危害,研究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防风固沙抵御自然灾害,是改变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也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认识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发展水稻机插是解放劳动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富民奔小康的有效举措。2002~2005年,我市机插水稻发展较快,技术应用也日趋成熟,并取得了卓越成效。然而,在培育适合机插育秧技术方面仍良莠不齐,分析影响机插水稻育壮秧存在的制约因子,研制技术对策,为加快发展机插水稻产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冬季冷天气对养殖业来讲.是一个不利的时机,对畜禽的产肉,产蛋、产奶、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均能受到不利的影响,为了保障畜禽生产力的均衡发展,提高生产能力.本期特介绍几篇越冬高产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力提高主要体现在奶牛产奶量和产犊个数,也就是所谓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1头牛终身产奶量的提高,除品种、环境、饲养因素外,适时配种、缩短产犊间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提高奶牛生产力,须掌握奶牛适时输精技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内在源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证。提出促进科教兴农的基础对策: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研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九  王莹 《农业与技术》2005,25(4):155-15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国的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状况可以客观反映该国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科技领域中所处的实际地位。目前,我国已是对外贸易大国,但是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不够理想,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强盛和经济腾飞,本文拟对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它是将技术转变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的几点具体做法,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发展农生物科技的有效途径”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技兴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新一代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栽培,实现农业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夙愿。”这是北宁大棚蔬菜技术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李凯一直在履行的诺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通过转化,是实现生产力的具体体现。种子是科技的载体,推进优良种子工程有利于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率在30%~4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种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为此,不断提高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只有被用户掌握,组装配套,有效地用于生产实际,才能真正实现其第一生产力的价值。不论是科学技术的用户,还是用户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的发展,总是以资源的转化和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技术和用户结合的实质,是要把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力系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合的方式,要由技术的拥有者和用户,在自愿互利基础上进行选择。领导者和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