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甸土玉米田施用不同量氮肥、磷肥、钾肥,在试验用肥量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肥料的利用率却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或抛物线性相关关系。肥料增施量与增产率间均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密度、肥料对甜糯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姜艳超  王庆祥 《杂粮作物》2004,24(4):218-220
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甜糯玉米的产量在品种、密度、肥料配比等三个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品种、密度、肥料;在一定范围内,甜糯玉米鲜穗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适量施用K肥可以提高产量;并找到了适宜本地的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
吉林黑土上肥料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1996和1998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黑土上化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率,得出N肥是主导的增产因素,其最佳产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2738.6 kg/hm2和291.6kg/hm2,及11542.7 kg/hm2和277.8 kg/hm2;不同N肥用量下肥料利用率分别变化在32.3%~64.3%及35.5%~62.2%之间,并根据最佳产量找出最佳利用率分别在49%和51%左右。  相似文献   

4.
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玉影  刘双全  姬景红  郑雨  佟玉欣 《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130
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肥料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佳处理(OPT)相比,3个试验点不施氮、磷、钾、硫、锌、硼肥处理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3.9%、9.0%、11.9%、7.0%、7.6%、5.5%。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06和0.42,说明,150~165 kg/hm2氮素投入、55~82.5 kg/hm2磷素投入略低,养分平衡处于亏缺状态,75 kg/hm2钾素投入过低,养分平衡处于严重亏缺状态。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2%、27.3%、46.7%;不施氮肥处理磷肥平均利用率为0.9%;不施磷肥处理氮、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7%和27.6%;不施钾肥处理氮、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1%和13.1%,可见,平衡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4.1、13.6和15.5 kg/kg。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肥料对玉米新品种科大16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高产玉米新品种科大16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对其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的增产效应大于肥料的增产效应;秃尖长受肥料和密度的影响明显;株高、穗位高受密度的影响变化复杂;棒三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变化相对稳定;棒三叶夹角则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14年10个不同施肥方式在玉米品种郑单8号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前茬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处理玉米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2%、40%、40%、99.3%和95.6%,比前茬施化肥的处理分别高17.6%~23.5%、25%、46%~52%。没有N、P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N、P、K的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倍、1.4倍、1.3倍。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与氮肥利用率大小基本相等,但14年一直有累加效应。磷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NPK>1.5MNPK>NP>PK。钾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1.5MNPK>NPK>PK>NK。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28,他引:70  
玉米不同密度下的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测定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了子粒产量和品质。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Y=4142.7X-318.9X2;较大和较小的密度有利于玉米子拉脱水,使收获时含水量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玉米子粒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在不同成熟阶段及收获时均呈下降趋势,而超出这一范围,这些物质的含量有所提高。玉米子粒中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低含量与高产密度相对应,但这些物质的高含量却不与较低产量的密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华  高凤菊 《杂粮作物》2009,29(6):407-409
为了探索夏玉米在德州地区的最优栽培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时夏玉米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产量达629.58kg/667m2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措施是:追施氮肥30.4kg/667m2,种植密度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9.
在每667 m2施用500 kg有机肥基础上,3 F(每667 m2 13 kg N,N:P2O5:K2O=1:0.93:2.41)、3 E(每667 m2 13 kg N,1:0.56:1.95)和3 G(每667 m2 13 kg N,1:0.74:2.01)处理组合的马铃薯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显著高于9 A(每667 m2 19 kg N,1:0.47:1.47),但三者之间及其与其它化肥处理组合总产量和合格薯产量之间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3 G、3 E处理组合的平均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处理9 D(每667 m2 19 kg N,1:0.75:1.75)、9 B(每667 m2 19 kg N,1:1.17:2.17)、6 B(每667 m216 kg N,1:1.17:2.17)、9 C(每667 m2 19 kg N,1:0.70:2.65)、9 F(每667 m2 19 kg N,1:0.93:2.41)和9 A,但与其它化肥+有机肥处理组合的平均效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每667 m213 kg氮肥处理中3 E处理组合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显著高于每667 m2 16 kg(处理6 F除外,每667 m2 16 kg N,1:0.93:2.41),和每667 m2 19 kg的施肥处理组合(P<0.05)。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纯氮13 kg,N:P2O5:K2O=1:0.56:1.95是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效益和氮磷钾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肥料水平对苏抗103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密度、肥料水平对苏抗 1 0 3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区域以中密、中肥处理产量水平最高 ,在江苏沿江棉区的种植密度为 4 2万株·hm- 2 ,施纯氮 2 70Kg·hm- 2 ,可获得 1 4 0 6Kg·hm- 2 的皮棉产量。在江苏里下河棉区种植 ,可获得1 983Kg·hm- 2 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曹胜彪  张吉旺  杨今胜  刘伟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玉米科学》2012,20(5):106-110,120
选用登海661和超试11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登海661在密度为12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1 292 kg/hm2;氮肥偏生产力随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12万株/hm2时达最大,为37.64 kg/kg;总氮素积累量在3.0万~10.5万株/hm2范围内先增加后降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后总氮素积累量增加;低密度条件下氮素利用率较高,随密度升高呈降低趋势;氮素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2万株/hm2时达最大值。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3414"田间试验中的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 596 kg/hm~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适宜施氮量(N3)处理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达9 967 kg/hm~2,较不施氮(N1)处理平均增产2 371 kg/hm~2。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以适宜施氮量的1/2(N2)处理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区显著影响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效率,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产量水平最高,东部湿润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平原区最低。施氮增产量和农学利用率以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偏生产力以东部地区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3.
徐杰  周培禄  王璞  赵明 《玉米科学》2016,24(1):142-14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氮肥底施、表施氮肥+大水漫灌、滴灌水氮一体化不同水肥管理对东北地区低、中、高不同密度下春玉米产量、干物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在各密度下均较自然降雨+氮肥底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高密度时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产量最高为14 268.9 kg/hm2,显著高于表施氮肥+大水漫灌处理。在高密度时,与表施氮肥+大水漫处理相比,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总氮量增加78.2%,进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水氮一体化处理能够在高密度下提高东北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西北绿洲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氮磷配施对西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甘肃凉州区黄羊镇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开展了4个施肥处理(N165 P105:165 kg N·hm-2 +105 kg P2O5·hm-2;N165 P165:165 kg N·hm-2 +165kg P2O5·hm-2;N225 P105:225 kg N·hm-2+105 kg P2O5·hm-2;N225 P165:225 kg N·hm-2 +165 kg P2O5·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4个施肥处理中,N165 P105、N225 P165和N165 P165三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225 P105;N165 P105是河西绿洲冬小麦高产节肥的最佳施肥处理.少施N肥有利于WUE的提高(7.89%),而氮磷合理配施才能获得较高的WUE.多施N、P肥可增加N(36.72%)和P(58.94%)的消耗量,但明显降低N(44.48%)、P(53.50%)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N、P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N、P肥在养分利用上彼此影响不大.因此,肥料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西北地区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农大10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1/3氮肥底施、2/3氮肥两次追肥(N3)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1/4氮肥底施、3/4氮肥3次追肥(N4)处理,氮肥全部作底肥(N1)处理增产效果最小。分次施肥有利于子粒粗蛋白含量、子粒蛋白质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子粒蛋白质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以N4处理最佳,其次是N3处理。氮肥不同运筹方式氮素表观损失量差异显著,N1处理其表观损失量最高,N3处理最低。因此,N3处理有效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显著增加了产量和子粒蛋白质产量,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是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g/hm2,P2O5 195 kg/hm2,K2O 240 kg/hm2)甘蔗平均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 404 kg/hm2,P2O5 296 kg/hm2,K2O 281 kg/hm2);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的氮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分别提高6.1%、5.5%和13.3%。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甘蔗优化施肥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等氮量条件下研究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对玉米各生育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增加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玉米生长发育,表层硝态氮有下移趋势,成熟期最明显,其中,T4处理31~90 cm土层分别比CK、T3、T1和T2处理高96.9%、39.1%、36.1%和17.8%。苗期和灌浆期0~9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玉米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04~*,拔节期达0.997~(**),T2和T3处理供氮能力较强。T3、T2、T4和T1处理玉米增产率分别达138.76%、131.93%、117.28%和71.73%,其中,T3和T2处理高产并稳产,可最大限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模式,且配比以20%∶8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两个玉米品种良玉99和美联178为材料,开展连续两年田间实验,在辽宁省中部平原地区研究不同施氮量(0~ 300 kg,/hm2)对玉米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及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 表明,玉米氮效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施氮量与玉米产量呈"直线+平台"的函数关系.两年平均,良玉99的最高产量(12241 kg/hm2)...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