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采取嫩秧早栽,"三围"种植,稀行密窝,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扩大,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路线水稻强化栽培是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年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培育健壮多蘖的长秧龄大苗,应用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其增产效果显著,在稀植时以低位分蘖的大穗优势而获得高产,在密植时以增加有效穗而获高产。在稀植时群体发展平稳能减轻纹枯病危害,更能体现绿色食品水稻健身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四川农大水稻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引进国外水稻强化栽培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水稻生产“高湿度、低光照、小温差”的气候特点,经过3年联合攻关优化集成的一项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的技术特点。2005年.我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依托”三百”粮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下水稻生产中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生产资料成本上涨造成种粮效益下降、肥料和农药滥用引起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水稻机插稀植栽培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机插水稻稀植栽培的原理与应用,与传统机插稻高密度、大棵把栽插方式相比,稀植栽插更有利发挥水稻个体生产潜力,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水稻机插稀植栽培技术省工节本、减少面源污染,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农业技术革新,对我国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寒地水稻"晚大稀"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地水稻“晚大稀”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晚熟品种。以温室早播培育大龄壮苗。本田宽行超稀摆栽为主要内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针对北方地寒积温少、水稻生育时间短而提出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推广这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亩产可达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从改进育秧及栽插方式、推行稀植节水技术、推广水稻旱作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秦皇岛市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围绕当前、当地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与环境条件,水稻的群体和个体及个体内部各器官间的3对矛盾,重点协调好个体内部穗数与穗重的矛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改革,促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达到苗壮、株健、穗齐、粒多、粒饱,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目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扩大双季稻,应用传统技术经验;2)推广矮秆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3)推广杂交水稻及稀播、少本插等配套栽培技术;4)总结推广高产栽培模式及中低产田配套增产技术;5)开展吨粮田工程的农业技术及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研究立足水稻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调节水稻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高产.而高产必须正确处理产量因素关系,群体个体关系,生理生态关系以及技术措施的关系.促进水稻生产,改革技术主要抓3条措施:1)改革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2)推广合理密植,协调苗、株、穗粒;3)改进施肥方法,注意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9.
jinxy@sina.com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针对寒地稻作再高产的障碍因素,利用大钵盘超早超稀定位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适期移栽,深施肥、控灌水等强化及安全栽培措施 ,延长水稻生育期、扩大营养空间,释放个体生产潜力,开发低节位优势分蘖,从而形成具有高光效、超高产群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精益求精,提高水稻栽插质量;精细管理,力保水稻高产群体;科学创新,健全水稻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大中农场水稻抗劣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凤梅 《农业与技术》2006,26(2):118-119
采用水稻大棚旱育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选中晚熟优质品种,通过合理稀植培育形成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的产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状况。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产量得到了快速地提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水稻早育稀植的特点和优势、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足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力。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科学》1996,(1):44-45
稀播稀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不同插秧密度研究、示范,明确了30cm×20cm是目前生产水平下稀播稀插的适宜密度.该密度形式下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协调,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要素均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化市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几年来水稻新品种与综合栽培技术配套项目的推广及1996年省、市两级丰产方总结工作,初步总结出通化市水稻实现1万kg/hm2高产群体的形成要素,取得了壮秆偏大穗型品种、稀播旱育壮秧、超稀植、控氮增钾、浅水湿润灌溉等综合配套技术,控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400个、穗粒数超100个、混合千粒重超23g高产群体的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暖湿稻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原正市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进行适当改进:选稻田作秧田,用大量碎稻草还田培育苗床土,采用阔畦地膜打洞平铺育秧方式,手拔秧带土移栽,宽行稀植,杂交稻单本插、常规稻双本插,进一步提高了秧苗素质,大幅度降低群体基数,提高群体质量,操作简便,省力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的手栽稻群体质量栽培已成为我市乃至周边水稻生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以肥床旱育、小壮高群体质量、宽行窄株为主要特点的移栽方式使水稻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高产稳产。为早日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实现水稻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我们于2002~2003年开展了机插稻育秧技术及大田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高产栽培特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栽培技术的优点、机理、技术要点,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指出该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增效的新模式,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是用塑料钵盘育苗、手摆秧的栽培方式。是在旱育稀植机械插秧、手插秧技术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产出、高效益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依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其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与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充分挖掘当地水、气、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增产潜力,通过合理稀植.增强了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钵盘育秧超稀摆栽既具有插秧栽培的田间分布均匀,便于作业、成熟较为一致,又具有抛秧栽培的秧壮、栽浅、返青快、分蘖多、省工、省力、省种子产量高等优点.是一项新的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