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与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影响我国苜蓿种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足.我国的种子产量非常低,一般在北方生长第二年的头茬紫花苜蓿每公顷生产种子只有112.5~150公斤,而美国、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每公顷种子产量高达997.5~1395公斤.所以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是发展种植苜蓿的基础,紫花苜蓿种子的繁育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众所周知,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都是优良牧草。笔者从发展牧业的需要出发,通过总结多年来实践经验,将其种植技术分述如下,供农、牧民朋友参考: 1 苜蓿: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为各种畜禽所喜食。其种植要点:①选地。要求土壤通透性好,石灰性的砂壤土最适宜苜蓿生长,土壤PH值6~8为宜。播前应深翻细耙,施足底肥。⑦播种。一般可在3~9月播种,苜蓿籽硬实率约20%~35%,播前可将种子掺入1/6左右的细砂揉搓或用碾子碾,磨去硬皮,或用50~60℃温水浸泡15~60分钟,捞出晾干播种。播种量为1~1.5kg/667m~2。以采鲜草为主的田  相似文献   

3.
苜蓿(又称紫苜蓿和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优质牧草. 苜蓿根系发达,目共生根瘤菌,形成很多根瘤,枝叶繁茂,对改良土壤作用较大,可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其寿命很长,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  相似文献   

4.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庆阳市为例,分析了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开发陇东苜蓿品牌系列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加强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牧草,栽培面积最多.在我国也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苜蓿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根系强大,根上共生根瘤菌,改良土壤作用大,可提高后作的产量和品质;苜蓿寿命长,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也是一种良好的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刘燕茹  周乾  徐利岗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01-203,229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固定喷灌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组合下固定喷灌紫花苜蓿土壤含水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沙土条件下,当苜蓿根区土壤含水量低于6.3%时必须灌水,灌水至土壤含水量在12.0%以上,每次灌水至40~60 cm;处理T4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适口性较好.[结论]宁夏干旱风沙草原区最优的水肥组合方式为灌溉定额3600 m3/hm2,施肥量N 75.0 kg/hm2、P2O5105.0 kg/hm2、K2 O 90.0 kg/hm2.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前两茬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第一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以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1加强水肥管理,保证苜蓿生长需求一般5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厘米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当浇灌,水量不宜太大。喷灌约4-6小时即可。紫花苜蓿第二茬生长期短,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比第一茬有更多的营养积  相似文献   

8.
三十烷醇在苜蓿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1%三十烷醇对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品质有明显的作用。在苜蓿刈割后12~15天。以0.2mg/kg~0.8mg/kg叶面均匀喷雾。可提高苜蓿的单产22.2%~64.9%。并可改善苜蓿的干草品质,提高粗蛋白含量5.0%~16.7%。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     
<正> 紫花苜蓿,又名紫苜蓿、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1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小亚细亚、伊朗等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中高山区栽培面积也很大。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抗寒能力强,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 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 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玉米原产于中美洲,近年成为世界性发展畜牧业的高产饲料作物之一.墨西哥玉米具有易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一、主要特征和发育特征墨西哥玉米是禾本科类蜀属一年生草本.植株高大形似玉米,分蘖发达,是喜温、喜湿和耐肥的饲料作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5℃,最适宜温度24~26℃.生长适宜温度25~35℃,抗热能力强,能忍受40℃的高温.不抗旱,不耐涝,对土壤的选择性不严,pH为5.5~8.0的微酸性和微碱性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梁巍  张晔 《现代农业》2003,(9):17-17
紫花苜蓿又称紫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生产上一般利用3~5年,多则十几年.最高产量在二三年.紫花苜蓿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作物,其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幼嫩苜蓿可作为猪、禽蛋白质、维生素的优良的补充饲料,用以饲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还可制成优质青干草、草粉或颗粒饲料,或配制全价配合饲料,此外,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或青刈玉米混合,可制成优质的青贮饲料。苜蓿已成为品质上乘,用途广泛的畜禽饲料之一。我市2001年在我镇试种的紫花苜蓿FD—7获得成功,亩产900多公斤,预计一年可割5茬,年亩产值近千元,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横山县位于毛乌苏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接壤.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苜蓿具有抗旱、耐盐碱、固氮改土、保持水土、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等特点。近几年.在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国内外苜蓿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苜蓿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是潜力很大的绿色产品。横山县年产紫花苜蓿干草近百万吨。是养殖业的主要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又名紫苜蓿,在新疆广为种植.适应性广、产量高、草质好,是各类家畜喜食的优良牧草. 1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7.
牧草品种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也是全国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其具有适应性广、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利用年限长、一年可多次刈割 ,便于收获、加工和商品化及规模化生产等诸多优点。苜蓿草质优良 ,各种家畜均喜食 ,饲喂家畜可以替代部分粮食。按能量计算 ,1 .6kg苜蓿干草相当于 1kg粮食的能量 ,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 ,优质干草中含粗蛋白质 1 5 %~ 2 6.2 % ,相当于豆饼的一半 ,比玉米高 1~ 2倍 ;赖氨酸比玉米高 4~ 5倍 ,苜蓿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和刈割次数不同 ,产量差异很大 ,一般年刈割 3茬 (…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雌性育性特征与种子产量密切相关,苜蓿实际种子产量较潜在种子产量低与其较高的雌性不育现象有关。本文就苜蓿雌配子体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雌性不育类型、遗传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雌性不育的类型、雌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理和遗传机制以及基因定位,最后对苜蓿雌性不育研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增加苜蓿种子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对苜蓿农艺性状及干草品质的影响,为河套盐碱地区优质草饲"收-加-贮"产业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非盐碱(S1)、轻度盐碱(S2)、中度盐碱(S3)和重度盐碱(S4)地种植的翌年第一茬初花期(10%植株开花)紫花苜蓿进行刈割,设置0~2 cm(H1),2~6 cm(H2)及6~11 cm(H3)3个留茬高度,针对土壤盐碱度及留茬高度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不同处理苜蓿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及干草的营养指标(干物质(D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土壤盐碱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DM和CP含量及RFV值逐渐降低,S1处理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DM和CP含量及RFV均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P0.05),但ADF和NDF均显著低于S2和S3处理(P0.05);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呈升高趋势,H3处理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H1和H2处理(P0.05);H1处理的鲜干比和茎叶比最高,且其DM含量和RFV值也显著高于H2和H3处理(P0.05),但ADF和NDF显著低于H2和H3处理(P0.05),CP含量以H3处理最高;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苜蓿的农艺性状和干草品质,S1H1、S1H2、S2H1和S2H2处理的农艺性状和干草品质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综合土壤盐碱度和留茬高度两个因素,紫花苜蓿可以在内蒙古河套轻度盐碱地种植,0~2 cm和2~6 cm是该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20.
硼、锰、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单施或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无论单施还是配施均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以单施钼产量提高最大;单施锰可显著提高苜蓿粗蛋质白含量;硼锰钼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同时可提高粗纤维含量;施钼或锰可显著降低无氮浸出物含量.以硼钼配施降低最多;施用不同微肥显著影响苜蓿磷含量;单施硼可显著提高苜蓿钙含量.不同微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草产量,同时提高了营养成分收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