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流行特点 鸭养殖规模的扩大,为流行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鸭子饲养过多,饲养条件达不到标准,流行病发生的时候处理不当,进而导致大规模鸭瘟等流行病的暴发。近些年鸭子交易市场扩大,引种范围扩大,让流行病病毒也得到了进化,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鸭瘟、禽出败等发病期提前,而鸭病毒性肝炎则发生了推迟。这些病情的改变,让传统的诊断变得困难,让养殖户不能及时的诊断出病情,造成误诊,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2.
新型鸭瘟的出现,不仅会对鸭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而且会对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最大程度上避免新型鸭瘟的出现,需要养殖人员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鸭子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等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前上海地区肉鸭和蛋鸭的鸭瘟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不一.为了摸索鸭瘟疫苗对不同日龄鸭子的免疫期,以便建立一个比较合适的鸭瘟免疫程序,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白银荣 《兽医导刊》2020,(6):117-117
鸭病毒性肠炎(DVE),也称为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主要传染性和致命性疾病之一。它由鸭瘟病毒引起,该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一员。鸭瘟具有全球分布性,迁徙水禽在各大洲之间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鸭子都容易感染。该病以猝死、血管损伤及继发内出血、淋巴器官病变、消化粘膜脱落、严重腹泻及实质器官变性病变为特征。由此所引发的高死亡率、产蛋下降以及孵化率低下造成了全球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尽管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器官病变情况做出初步诊断,但有效的确诊方法还是需要借助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为了预防鸭瘟,最好在2周龄以上的肉鸭和种鸭上使用灭活和减毒疫苗。目前重组亚单位和DNA疫苗的研制成为了世界各国鸭瘟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这篇综述描述了鸭瘟的流行病学,传播以及疫苗研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是发生于鸭的急性传染病,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已有鸭瘟疫苗和鸭肝炎病毒疫苗,但未见有鸭瘟、鸭肝炎二联苗研究的相关报道,此二联苗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53-557
对山东省滨州某鸭场2013年送检的疑似鸭瘟或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病料,通过PCR检测进一步确诊为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并分离到了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毒,为获得单一的鸭坦布苏病毒,利用鸭瘟阳性血清对分离病毒连续进行2次中和试验,接种10日龄SPF胚并连续传3代,收获尿囊液,通过PCR鉴定获得了单一的鸭坦布苏病毒。对分离毒进行ELD50及血凝性等相关测定,并RT-PCR扩增全长E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成功得从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混合感染的病料中分离到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理等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疫苗与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商品肉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鸭瘟、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传染性浆膜炎及禽流感,现介绍如下。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摸清了发病经过,流行特点。鸭子发病后,作了临床观察,并收集了尸体剖解变化,提出了典型的临床症状,体温曲线和病变发生部位。在传染方式方面,查明了直接接触传染是主要的。作了细菌分离,汪明并非由于致病菌所引起,然后并按鸭瘟病毒分离方法做了三个试验。 1.将病料回归健康鸭体,可使健鸭全部发病,出现典型体温曲线并致死3/4,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跟自然发病的完全相似。 2.鸭体免疫试验,可使未免疫鸭子全部发病,但免疫过的鸭子均健活。 3.强毒攻击耐过康复鸭免疫试验,用标准鸭瘟强毒攻击,可使对照鸭呈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全部死亡,但耐过康复鸭均健活。三个试验结果一致,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混合,与文献报告的鸭瘟相似,有充分的论据证实为鸭瘟。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该疫苗在防范鸭瘟病毒的同时,能够阻断H5N1禽流感在鸭子之间的传播,可有效预防和应对H5N1疫情的暴发。相关人士称,该疫苗能够同时对H5N1禽流感和鸭瘟提供免疫保护的基因工程重组二联活疫苗,实现了一种活疫苗可同时有效预防H5N1和鸭瘟两种重大传染病的良好效果。而且新疫苗使用成本低,养殖户易于接受。据悉,该疫苗明年将可能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11.
鸭2型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2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侵害番鸭、半番鸭等不同品种鸭的疱疹病毒科新成员,经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采用SDS-PAGE分析表明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带有14条,主要结构蛋白带有7条,其分子量分别为310、163、95、79、69、39、15KD,不同于鸭瘟病毒。依据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只有鸭瘟病毒核酸提取物可扩增出大约420bp的DNA片段,而鸭2型疱疹病毒核酸提取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提取物和正常细胞培养物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可见鸭2型疱疹病毒与鸭瘟病毒在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该病毒与鸭瘟病毒在结构蛋白和核酸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为该病毒的确切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重组鸭瘟病毒技术,构建了鸭瘟病毒转移质粒。在对鸭瘟强毒和弱毒株TK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后,将鸭瘟病毒TK-UL24DNA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构建了质粒pTK;将PCR扩增的GFP真核表达盒插入pTK质粒的TK基因内部,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TK-GFP。鸭瘟病毒TK-UL24测序分析表明鸭瘟强、弱毒株TK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转移载体携带Pcmv-GFP-SV40pA表达盒,测序验证其序列与源序列一致。pTK-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肾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质粒转染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重组鸭瘟病毒的研究和构建具有遗传标记的鸭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鸭瘟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 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含有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3D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本研究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3D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30)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转染细胞盲传2代后仍能观察到绿色荧...  相似文献   

15.
鸭瘟病毒的TK基因是非常保守的毒力基因,编码胸苷激酶,参与病毒DNA的合成。同时又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基因,缺失TK基因不影响鸭瘟病毒的增殖,因而建立在TK基因缺失基础上的鸭瘟缺失疫苗或标记疫苗,或活载体疫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有关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DPV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和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婧 《水禽世界》2010,(3):42-4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本文就鸭瘟病毒的研究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研究进行了一次综合整理,希望为鸭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