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海东市近55年的年和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沙尘日数、云量和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以及降水日数、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海东市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减少速率-4.9 mm·(10a)-1),总体呈现不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和潜在蒸散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0.33℃·(10a)-1和7.9 mm·(10a)-1),年降水日数、平均风速、沙尘暴日数、日照时数、云量和相对湿度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3 d·(10a)-1、-0.13 m·s-1·(10a)-1、-6.3 d·(10a)-1、-36.6 h·(10a)-1、-0.12成·(10a)-1和-0.7%·(10a)-1),湿润指数和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2)海东市年平均气温和潜在蒸散量分别在1995-1996年和2001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升高,年平均风速、降水日数、日照时数、总云量和相对湿度分别于1982年、1993-1994年、2002-2003年、1984年、2009-2010年呈显著突变性减小,降水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未达到突变标准。(3)海东市冬季气温变化与青藏高原指数、北极涛动指数和西风环流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高原东北侧的海东市气温变化有很重要的影响,而该地区温度还受由北极涛动引起的冬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海东市夏季降水量与南亚夏季风指数和北极涛动指数有较好的负相关,南亚夏季风的进退以及所携带的水汽是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西部乌兰敖都地区气温与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1981-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气温和降水关系.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相反趋势.各季节气温升高的月份正是降水量减少的月份,同时,降水量增加的月份正是气温降低的月份.春、冬季气温有逐渐回升的趋势.年降水量波动较大,5~9月降水(279.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7.7%,同期平均降水日数(52.3 d)占年降水日数的70.3%.约有80%的最长干旱持续期出现在冬春两季.夏季和全年的降水量与其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秋、春、冬季降水量与气温相关性依次逐渐减小.24 a来降水量总体下降的趋势可能与1999-2004年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东疆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哈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哈密地区的气候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哈密地区气温和降水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以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界,哈密地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异常年份增加,表明气候变化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开都河流域大山口、焉耆水文气象站1960—201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多元回归以及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开都河中游、下游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开都河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大山口上升1.08℃,焉耆上升1.71℃。气温季节变化分析表明:焉耆冬季气温上升比夏季明显,大山口各季节气温变化差异不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年际波动较大,大山口站降水增加趋势显著,1998年降水达到50 a最大值。气温和降水对径流均有一定的影响,大山口以上相关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焉耆段相关性不强,总体上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锡林郭勒盟8个国家气象站点1956-2017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的年平均气温均值为2.76℃,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43℃·(10a)-1,比全国的上升速率高34.38%;锡林郭勒盟年降水量均值为253.86 mm,具有微弱递减趋势,年降水量递减速率约为6.32 mm·(10a)-1,与全球和中国的整体变化趋势相反,该递减趋势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锡林郭勒盟蒸发皿年蒸发量均值为2 164.75 mm,具有递增趋势,该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增速率为10.90 mm·(10a)-1,与全球和中国的整体变化趋势相反;锡林郭勒盟年平均风速均值为3.76 m·s-1,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该递减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速率为0.16 m·s-1·(10a)-1,比全国的递减速率略低;锡林郭勒盟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具有不同尺度的周期,而蒸发皿年蒸发量周期性弱。  相似文献   

6.
7.
近40 a内蒙古正蓝旗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特征对于当地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1970-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回归分析对该旗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正蓝旗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57 ℃·(10a)-1,40 a平均气温为2.26 ℃,其中21世纪初前10 a上升幅度最大,其年代平均气温攀升至峰值,达到3.07 ℃;降水量也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85 mm·(10a)-1,40 a平均降水量为352.31 mm,其中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高,达到398.74 mm,而21世纪初前10 a降水量迅速下降,成为近40 a降水量最低点,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62 mm。总体而言,正蓝旗20世纪70年代趋于相对干冷,80年代则由相对干冷向暖湿发展的过渡期,而90年代正蓝旗呈相对明显的暖湿化趋势,21世纪前10 a降水量减少和气温继续升高,出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50年西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峰1951~2001年51 a系列的降水和气温实测资料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76年以前,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1976年以后,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利用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距平百分比累计分析表明,西峰气候变化可以分为凉干期、凉湿期、暖湿期和暖干期等四个阶段。不同月份逐年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和初春降水量增加,7、8、9三个月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各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从气温变化季节特征分析,冬季暖湿化趋势明显,在初春季节最高气温下降,在降水较多的夏秋季节,气候显示为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菌丝形成和孢子囊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条件。依此建立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型可很好预测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U资料的中亚地区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秋霞  赵勇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13,30(3):396-403
基于中亚地区1971-2000年的CRU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亚地区3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漠地区是中亚最为干旱的地区,也是气温最高的地区。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和春季降水多,夏季和秋季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哈萨克斯坦的降水呈现西多东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且西暖东冷。中亚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新疆与中亚五国的气候有明显差异,新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天山山区,气温增暖明显,最高和最低气温与中亚西部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1.
选取内蒙古西部的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灌丛、温带荒漠和草甸共70个样地,对其土壤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温带森林的固碳效果最好,其次为温带灌丛和草原,再次之为草甸和荒漠。内蒙古西部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1.034×10~8t,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2.062×10~8t,温带草原和荒漠碳储量最高。气候因素对内蒙古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显著,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与内蒙古草地退化初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根据草地生产力变化的趋势,描述了内蒙古草原退化的现状。以降水量和气温两个主要气象因子为主,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区1970-1999年3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同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物流平衡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草地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表明:仅就目前的气象和草地监测资料,尚难以作出草地气候趋于干旱,进而引起草地生态系统劣变的结论;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对系统的劣变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认为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55年新疆昭苏县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昭苏县气象站1956-2010年期间的逐年、月、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昭苏县最近5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运用非参数检验法(M-K法)对气温降水年变化趋势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昭苏县近55年来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319℃/10a,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突变检验表明,1989年为增温突变点,突变后的年平均气温为3.4℃,较突变前上升了1.3℃。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增加现象显著;突变检验表明,降水在1969-1975年和2005年以来有增加的趋势,1969和1998为降水突变点,说明21世纪以来昭苏县气候向暖湿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利用1984-2013年28个省(市、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表明:1)降水增加和气温上升均对粮食产量变动产生了正向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0mm,粮食产量增加0.67%~0.85%。温度每上升1℃,粮食产量增加0.35%~0.41%。同时,降水量和气温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降水增加和气温上升抑制了南方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但对北方地区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翁牛特旗46年(1957-2002年)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结果表明:气温呈非连续增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39℃.(10a)-1,年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19℃.(10a)-1,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93℃.(10a)-1;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是最高气温的1-4倍,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上世纪60年代较50年代有所增暖,80年代后期开始明显升温,90年代是近50年来最暖的10年。1987年开始转暖,其后呈连续性增暖趋势,1998年为1957年以来的最暖年,年平均气温7.7℃,高于1957年2.9℃。降水以平均5-7年的周期变化,并从50年代到90年代呈连续性递减趋势,线性变化率为-11.7mm.(10a)-1,90年代较50年代年降水减少了39.4mm。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数十年来气候变暖对内蒙古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事实表明,气候增暖使内蒙古总的生态环境出现向好转化,但是增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病虫害的增加,加上人为的作用,严重地破坏了内蒙古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运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运城市1971—2010年间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运城市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40年来,运城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冬、春季升温明显,夏、秋季升温幅度较小;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趋势,除冬季降水略呈增长趋势外,其它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春秋季下降幅度较大;运城市春季日照时数略呈上升趋势,冬、夏和秋季均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夏秋季下降趋势明显,冬季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1年辽西地区土壤相对湿度、降水和气温资料,对该区土壤湿度和降水变化特征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具有明显干化趋势,同期降水不是唯一影响因子;春播期土壤湿度与前秋降水正相关,深层相关系数为0.69,与底墒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4,如此显著的正相关是由于北方特有的封冻雨,秋季降水封冻在土壤里,到第二年春季,气温升高,解冻返浆,土壤变得湿润;5月土壤湿度与同期降水呈正相关,浅 层相关系数为0.67,与气温呈负相关,深层相关系数为-0.58。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河南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多模式集合的预估产品,在A1B情景下,对21世纪河南省未来90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进行预估.与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相比,在未来的90年,河南省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南部增温大于北部,气温的增幅随时间变化减弱;降水呈现从南向北增加的趋势,降水量的变化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太原市1951-2008年气候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原气象观测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太原市近58年的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年来太原市年平均气温呈现非连续性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0.34℃/10年,各季的变暖趋势相同,但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58年来降水总体为波动中明显减少的趋势。各季降水量也呈减少的趋势。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状况,太原市气候呈现暖干化的趋势。太原市降水和气温的年代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显示气候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