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7-9月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型特征、动态变化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4301只,隶属于4门13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中气门目、无气门目、蛭态目、前气门目、茅线目和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21.14%,其余的23类均为稀有类群,只占总捕获量的4.46%。在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个体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间草地草甸草原沼泽地,类群数顺序为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针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cm5~10cm10~15cm,但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苔藓层个体数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顺序为秋季多,而夏季少,但类群数在夏季多,而秋季少。  相似文献   

2.
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2011年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共获得土壤螨类7268只,隶属于3亚目51科58属。其中甲螨亚目3819只,38科44属,占总数的93.34%;中气门亚目264只,9科11属,占总数的6.45%;前气门亚目7只3科3属,占总数的0.21%。整个研究区域中奥甲螨属Oppia、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钉棱甲螨属Passalozetes、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0.05%;阿斯甲螨属、短甲螨属、大翼甲螨属等13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29.43%;其余的41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10.52%。2)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林间草地>混交林>沼泽地>草甸草原>灌木林;而类群数依次为阔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针叶林>灌木林>混交林>林间草地。3)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其中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而10~15cm最少。4)在该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2012年4、7、9和11月中旬分别对艾比湖流域平原区的灌木林、盐碱地、草地、胡杨林、枸杞园、防护林及农田7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8971只,隶属于3门12纲29目(30类).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胡杨林>草地>盐碱地>农田>枸杞园>灌木林>防护林;Margalef(M)丰富度指数依次为防护林>胡杨林>枸杞园>农田>草地>灌木林>盐碱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防护林>灌木林>草地>农田>枸杞园>胡杨林>盐碱地.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主要为中等相似(处于0.50 ~0.75).群落欧氏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现为以灌木林、盐碱地及胡杨林为一组的自然荒漠环境类型、以农田和枸杞园为一组的耕作干扰环境类型、草地环境类型和防护林环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境植被类型、土壤环境条件和人为干扰差异是影响该流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野外采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南部山区六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均匀度和相似性等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三个不同季节在研究区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24197只,隶属于5门13纲24目。其中真螨目(45.71%)和弹尾目(41.59%)为优势类群,寄螨目为常见类群(9.25%),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量的96.55%。其余的21类均为稀有类群,只占总捕获量的3.45%。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组成有明显的差异(p<0.05),水平分布表现为针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耕地>阔叶林>山地草地>居民地。多样性指数顺序为居民地>山地草地>山地灌木林>山地耕地>针叶林>阔叶林;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为秋季>冬季>夏季;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表层>中层>下层。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黄土丘陵区为例,对比分析了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Fe、Mn、Zn、B在不同林地类型中的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有机质、p 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效态Fe和B含量极其丰富,达到高等水平;Cu含量比较丰富处于中等水平;Zn含量较为丰富,处于中低水平;Mn含量极其缺乏,处于极低或低水平。不同林型中,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较高。2)各微量元素有效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Fe、Cu、B、Zn、Mn,Fe的有效性指数最高(7.613),Mn的有效性指数最小(0.722)且有效性指数均小于1。不同林分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顺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3)有机质与有效态Fe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 H与有效态Cu、Fe、Mn、Z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2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分别对该流域的灌木林、盐碱地、草地、自然林、果园、防护林及耕地等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8971只,分别属于3门、12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亚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72.1%;中气门亚目、蛭态目、前气门亚目、茅线目、鞘翅目幼虫、膜翅目和线蚓目等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9.9%。其余的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8.0%。在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个体数水平分布依次为防护林耕地草地灌木林果园自然林盐碱地,而类群数顺序为防护林草地耕地果园灌木林自然林盐碱地。在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加深其类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并各层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0~5 cm5~10 cm10~15 cm15~20cm。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冬季,而夏季最少。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特征,于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防护林、耕地、菜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灌木林>防护林>自然林>荒草原>耕地>荒漠>菜瓜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M)顺序为自然林>防护林>灌木林>荒草原>耕地>菜瓜地>荒漠。Jaccard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相似性程度主要为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而在荒漠与自然林、防护林及灌木林之间的相似程度已达到极不相似水平。7种生境土壤螨类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分为林地环境类型、耕作环境类型、荒漠草原环境类型和荒漠环境类型等四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湿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定量比较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地区各草地植被垂直带中具代表性的16个主要草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各草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大小来看,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亚高山草甸>高寒草甸>荒漠。其中分布于山地草甸的鸭茅+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的草地类型和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禾草的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分布于荒漠带土质生境的散枝猪毛菜+角果藜的草地类型和小蓬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其结果反映了生境异质性沿着水、热生态梯度变化的规律;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揭示了不同草地类型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差异;通过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草地类型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的相互影响,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嫩草地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5个月对松嫩草地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优势类群均属于蛛形纲的螨类。优势类群多度为6月5月9月8月7月。常见类群多度变化趋势与优势类群相反。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月份变化趋势不同,类群数7月6月9月8月5月,个体数6月9月7月8月5月。主要类群中蛛形纲和昆虫纲的密度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他纲密度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土壤动物的分布具有表聚性,8月和9月类群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和9月个体数出现20~30cm10~20cm的现象。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性指数(E)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D)最大,6月和8月H指数和E指数相对较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与H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各月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均小于0.50。研究结果表明碱蒿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库,对揭示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疆地区10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分布特征,估算了该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10个植被类型的0~100 cm土壤剖面中,SOCD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呈逐渐降低趋势。新疆SOCD以针叶林最大,其值为63.86 kg·m~(-2),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草甸、阔叶林、沼泽、草原、灌丛、高山植被、栽培植被、荒漠和无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值分布在草甸中,为4.89 Pg,其他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草原、高山植被、无植被(裸地)、针叶林、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沼泽。在0~100 cm的土壤层,新疆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6.4P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生境对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于2009年4月、7月及9月对天山北麓中段吉木萨尔县林场山地生态系统的5种不同生境,即云杉林、山前草甸、山地草原、山地农田及山间河滩中的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采样研究。共捕获大、中型土壤动物个体14727只,分别隶属于6门16纲39目(40类)。其中弹尾目和真螨目为优势类群,二者分别占总数的38.61%,25.54%。鞘翅目、寄螨目、膜翅目、蜘蛛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颤蚓目、鳞翅目幼虫等8类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26.38%,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是的90.53%,这二类组成了该区大、中型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其余的3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9.47%。研究还发现,山地不同生境大、中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之间、不同季节之间、不同土层之间以及群落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该区不同生境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聚类和排序结果,将5种不同山地生境分为云杉林-山地草原生境类型和山前草甸-山地耕地-山间河滩生境类型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9年,对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894,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水平方向变化趋势基本是从呼兰向嫩江递减,即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Sorenson相似性系数表明各样地之间的相似程度都比较高,几乎都在极相似以上。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_(0.01)=0.936,r_(0.01)=0.912),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r_(0.05)=0.910,r_(0.05)=0.943)。CCA排序分析表明,弹尾目与地温值和全磷相关性显著,真螨目与pH值相关性显著,寄螨目与速钾相关性显著。DG指数变化趋势是从呼兰到嫩江递减。螨类和弹尾类比值大于1(A/C=1.58),表明该区域土壤生态系统不健康,土壤动物群落不稳定。笔者认为,与多样性指数相比,DG指数更适合测定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的土壤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13.
天山南坡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对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化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盖度+高度指标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要优于盖度和株数指标,更适于测度高寒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相关性显著,在小的空间研究尺度内,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受丰富度指数的影响较大。地上生物量与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Q型聚类法和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对2010—2014年盐池县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人工封育、退耕还林(灌木)和林间草地(柠条灌木林)〕的植被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10—2014年,人工封育、退耕还林和林间草地的植被均以豆科和菊科为主,退耕还林(灌木)植物总体的生长状况较差;2 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草地植被多样性变化趋势一致,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呈现"M"型变化趋势,而Simpson生态位优势度呈现"W"型变化趋势;3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相较于退耕还林(灌木)和林间草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工封育仍是恢复退化草地植被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运用基于熵值的水源涵养能力相对优异性量化评价模型对松华坝水源地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五种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得分为常绿阔叶林(0.317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2883)>落叶阔叶林(0.0904)>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0.0288)>针叶林(0.0039);不同林分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得分排序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6067)>落叶阔叶林(0.3634)>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0.2102)>常绿阔叶林(0.0762)>针叶林(0.0345);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总得分排序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8950)>落叶阔叶林(0.4538)>常绿阔叶林(0.3937)>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0.2390)>针叶林(0.0384),表明多种植阔叶林树种或阔叶针叶混交林更有利于增强水源地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型真菌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查清北京市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情况,对于森林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标准样地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丰富,且大多数真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调查到有大型真菌127种,隶属于5纲、8目、30科、62属,其中食用菌51种,药用菌30种,毒菌12种。大型真菌的种类分布与海拔、植被类型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从草地中,以阔叶林中分布种类最多,约占调查总数的77.95%;灌丛草地中种类最少,占调查总数的18.11%。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附近选择不同程度封育草地为研究样地,通过调查不同季节降雨、温度、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动物特征,分析了土壤动物季节变化及其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11目13个类群,螨类和鞘翅目幼虫为优势类群,存在于3个季节中;常见类群随季节变化发生更替。夏季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多,种类丰富,多样性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均较低。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夏季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季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说明夏季"雨热同季"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较大,而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围封、刈割和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6~2018年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草原合理利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共调查到76种物种,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组成不同。(2)相比较围栏和刈割利用,2018年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3)围封利用下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降-升年度变化(P<0.05);放牧样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降低年度变化(P<0.05)。综合分析表明,相比较围封和刈割利用,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围封和刈割利用下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甲螨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甲螨群落特征,2011年4月、7月、9月、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的自然林、灌木林、防护林、荒草原、耕地、菜瓜地和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捕获土壤甲螨成体3767头,28科36属43种,其中覆盖头甲螨、萨勒盖头甲螨、新疆尖棱甲螨和普通尖棱甲螨为优势种,截合若甲螨、长单翼甲螨属、白上罗甲螨大洋亚种为亚优势种,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占总数的72.45%。7种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自然林种类(30种)和个体数(1001头)最多,而在菜瓜地种类(9种)最少,荒漠个体数(118头)最少。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的个体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差异(P<0.05),秋季数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其次、春季最低。MGP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土壤甲螨群落均属于O型,但G群的种类明显高于M群和P群。甲螨的群落异质性高,各生境间的多样性指数(H)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防护林最高,而菜瓜地最低。生境间相似性分析表明,自然林、灌木林、防护林生境之间是中等相似(0.50~0.70),荒漠和荒草原与其他生境间为中等不相似(0.25~0.50)或极不相似(0.00~0.25)。研究表明气候、植被和土壤差异是影响土壤甲螨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在盆地海拔最低处的高山沼泽化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分布在盆地中间海拔的高山草原最低,分布在较高海拔的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原化草甸处于高山沼泽化草甸和高山草原之间。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草地生产力、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与温度存在一定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草地生产力、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