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是评价其环境行为的重要指标。采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种植区3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安徽黏土、山东砂质壤土和河南砂质黏壤土中的吸附规律均可以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其吸附系数(Kf)在0.39~0.62之间;土壤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在66.91~81.35之间,表明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均属于难吸附型;吸附自由能(ΔG)在-10.90~-10.42kJ/mol之间,均属于物理吸附。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淋出率在71.7%~74.1%之间,说明其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性均较强。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和腐殖酸对淋出率具有一定影响。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可能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pH值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大,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采用平皿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根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济宁13对该药剂最为敏感,IC50值仅为0.221 2 μg/mL,烟农15、枣20-28、济南17与之相当(耐药性倍数为1.09~1.99),泰山9818、山农6号和潍麦8号耐药性较强(耐药性倍数为10.33~13.92)。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虽然耐药型品种潍麦8号和敏感型品种济南17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显著,但其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在离体条件下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却无显著差异;在活体条件下,二者ALS活力均可很快恢复,其中潍麦8号恢复较快。经双氟磺草胺处理后,与济南17相比,潍麦8号的代谢酶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s)相对活力变化幅度较大且反应时间较短,在第2 d即可达到峰值1.460,而济南17在第3 d才达到峰值1.398。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GSTs对双氟磺草胺的代谢差异,而与靶标酶ALS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双氟磺草胺、2甲4氯联合作用及作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2甲4氯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温室盆栽生物测定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二者对播娘蒿、猪殃殃等的联合毒力、田间除草效果及其对当茬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双氟磺草胺、2甲4氯复配对播娘蒿为增效作用,对猪殃殃为相加或增效作用,二者适宜配比为1:100~120。43%双氟磺草胺·2甲4氯SE(混配比例为1:110) 387、516、645和1 032 g/hm2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均较好,秋季施药鲜重防除效果为99%以上,春季为95%以上。43%双氟磺草胺·2甲4氯SE对当茬作物小麦和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出苗和生长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氟磺草胺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双氟磺草胺为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我国北方麦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双氟磺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双氟磺草胺对麦田常见阔叶杂草活性较高,对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麦瓶草、麦家公、猪殃殃和荠菜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常用除草剂苯磺隆,毒力倍数分别为1.56、6.26、1.65、18.27和22.75。济南17和山优2号2种小麦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分别为苯磺隆的2.57倍和11.66倍。双氟磺草胺在小麦与5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11.16~49.32)远优于苯磺隆。该除草剂对小麦苗期的株高及鲜重有抑制作用,且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对临麦2号、济宁13及济南17的株高和鲜重抑制率相对较高,对潍麦8号、山农6号及泰山9818等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双氟磺草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氟氯吡啶酯属于人工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全新类别,是芳香基吡啶甲酸类家族的第1位成员,为明确其作用特点、除草活性、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后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连续2年分别于小麦越冬前和返青初期施药,在冬小麦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 g/L氟氯吡啶酯EC在7.5 g/hm2用量下,对猪殃殃、播娘蒿防效较好,2次施药末次调查对猪殃殃防效为96.5%和100%,对播娘蒿防效为94.1%和81.1%;对麦瓶草防效较差,末次调查为57.1%和27.9%,对麦家公无效。复配制剂20%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WG在15、20、30 g/hm2用量下,对猪殃殃、播娘蒿、麦瓶草防效均较好,株防效为90.5%~100%,对麦家公防效略差,越冬前施药株防效为78.8%~98.6%,返青初期施药株防效为20.9%~82.5%;末次调查时杂草总鲜重防效为90.1%~98.2%,2次施药结果差异不显著。小麦田喷施该复配制剂15~45 g/hm2剂量,对小麦安全,未见任何药害症状;且对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谷子均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 (CCT) 突变为丝氨酸 (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phenyl、3.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5;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0.034;变异系数分别为0.36%、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7%。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高效除草剂是有效防治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与荠菜的前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在田间测定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简称WDG)对小麦田播娘蒿与荠菜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 33.75、39.38、45.00、78.75 g a.i./hm~2剂量下对2种杂草总株数防效为66.6%、77.6%、78.1%、80.5%,总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8%、96.5%、97.4%、97.7%,均高于对照药剂75%苯磺隆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简称WP)22.50 g a.i./hm~2和50 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简称SC)4.50 g a.i./hm~2对杂草的防效。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 4个处理区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除33.75 g a.i./hm~2处理外,其他处理区小麦增产5%以上。综上所述,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推荐剂量为33.75 g a.i./hm~2,对小麦田播娘蒿与荠菜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甲氧磺草胺防除小麦田菵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甲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在小麦田药效和盆栽试验表明,该除草剂在小麦苗后茎叶处理防除菵草效果优良,推荐使用剂量以15 g 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间羟基苯甲酸和3,4二氯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硝化和酰化三步反应合成了氟磺胺草醚,确定了各步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总收率为79.04%,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等特点,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L-乳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磺酰化、醚化得到手性除草剂喹禾糠酯,总收率为73%,含量为95%,该合成路线条件温和,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精异丙甲草胺不同合成方法的介绍。重点介绍亚胺不对称加氢合成路线,并对合成路线进行了研究和优化,试验中优化了亚胺反应时间、胺醚反应温度和压力、酰化反应物料配比对中间体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溶剂法合成毒死蜱的工艺。探讨了3,5,6-三氯吡啶醇钠中间体合成路线;以2,3,5,6-四氯吡啶与液碱为原料,制得3,5,6-三氯吡啶醇钠,不经分离,在三元复合催化剂催化下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直接与生成的3,5,6-三氯吡啶醇钠反应得到毒死蜱。探讨了采用水溶剂法合成毒死蜱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毒死蜱的收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5%、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novel natural product cinnacidin was isolated from a fungal fermentation extract of Nectria sp. DA060097. The compound was found to contain a cyclopentalenone ring system with an isoleucine subunit linked through an amide bond. Initi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innacidin suggested promising herbicidal activity. RESULTS: Two synthetic analogs, (2S,3S)-2-[(3RS,3aSR,6aRS)-3-methoxy-4-oxo-3,3a,4,5,6,6a-hexahydropentalen-1-ylcarbamoyl]-3-methylvaleric acid and benzyl (2S,3S)-2-[(3RS,3aSR,6aRS)-3-methoxy-4-oxo-3,3a,4, 5,6,6a-hexahydropentalen-1-ylcarbamoyl]-3-methylvalerate, were prepared f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ir herbicidal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innacidin. CONCLUSIONS: The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highly phytotoxic on a range of weeds. Based on the symptoms in treated plants,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is suggested to be similar to that of coronatine and jasmonic acid. Coronatine was more active against warm-season grasses, while the cinnacidin benzyl ester analog was more effective on cool-season grasses. In a seedling growth bioassay conducted on bentgrass, the cinnacidin analog was equivalent in activity to coronatine.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杀菌剂辛唑嘧菌胺的工艺路线和合成方法,并寻找一条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路线。以丙酰乙酸甲酯和溴代正辛烷为原料,经过取代、环合、氯化、胺化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辛唑嘧菌胺。反应总收率为31.2%,含量为96.8%,产物经1H NMR进行表征。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杂环羧酸为起始原料,在1,3,4-噁二嗪-5-酮的2-位上分别引入呋喃环、吡啶环及氯代噻吩环,合成了31个未见报道的2-杂环基-1,3,4-噁二嗪酮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在质量浓度200 mg/L时,化合物 E14、E16、E20、E21 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抑制率大于90%,化合物 E06、E07、E10、E14、E16、E20 对苋菜Ambrosia tricolor的抑制率也大于90%。  相似文献   

19.
1992~1996年田间试验表明,1hm~2用果尔172.8g(有效量)在大蒜播后芽前至立针期或2叶1心期至4叶1心期喷施,对蒜地杂草防效86.4%以上,对大蒜安全。果尔144g+除草通297g在大蒜播后盖膜前应用,对杂草株防效87.4%以上,鲜重防效95.3%以上。4a中示范果尔除草6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异丁醛为原料,经过氯代反应,甲硫基化反应,合成2-甲基-2-甲硫基丙醛的连续法生产工艺,两步反应收率分别为97%、95%,粗品蒸馏后可以得到98%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