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旱地谷子氮磷肥效及其最佳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秋季覆膜对旱地谷子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谷子生产中捉苗难,产量低的问题,将地膜覆盖保水的优点纳入旱地谷子的增产技术体系,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项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休闲期土壤水分含量,为谷子捉全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要改善谷子的生理代谢,促进谷子大幅度提高产量,试验研究为旱地谷了的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6-1987年度在洛川旱塬进行了田间油菜施肥技术试验,建立了旱塬油菜的氮磷有机肥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洛川旱塬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要求以N肥为主,肥效反应次序是N肥〉有机肥〉磷肥。提出低肥力和较高肥力条件下油菜产量100-150kg/亩的N,P和有机肥施用量及配合比例,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年降雨量400 mm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研究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的土壤水分、地温效应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普通地膜覆盖、渗水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耕层含水量、温度,收获后记产。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的渗水作用使其比普通地膜能接纳更多的雨水(在抽穗期,渗水地膜下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8.1%、10.3%、12.7%,而普通地膜为8.1%、9.3%、12.6%,在成熟期,渗水地膜覆盖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7.4%、9.6%、10.7%,而普通地膜为5.8%、6.3%、9.1%,均是T1T2);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渗水地膜在温度较低时提高地温的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谷子成熟期,当温度低于15℃时,T1T2),在温度较高时渗水地膜的微气孔张开,具有调温作用,使得在气温较高时渗水地膜覆盖下的地温明显低于普通地膜覆盖下的地温(在出苗期的12∶00和18∶00普通地膜下温度超过30℃时,T2、T1之间的差值明显增大);渗水地膜覆盖处理较普通地膜相比,具有改善谷子农艺性状的作用,且使谷子增产6.75%。  相似文献   

5.
谷子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田挖根和挖坑用水冲根的方法研究了谷子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并以磷肥试验、地膜覆盖栽培,分期播种栽培等方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株成熟的谷子有须根40-80条,6-8轮;谷子根系入土深达155cm,扩直径为90cm,主要分布在60cm土层中,占总根量的97.51%;根系发生,拔节前较慢,拔节抽穗发生快,抽穗后又慢,灌浆时停止发生。  相似文献   

6.
宁南旱地谷子地膜穴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宁南半干旱偏旱区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旱地膜穴播谷子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农用,气孔扩散阻力,叶面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穴播谷子的耗水量虽比ck多0.9%-6.3%,但由于叶面蒸腾速率比ck高71.1%-88.7%,故水分利用率高出1.114kg(mm.hm^2)-1.854kg/(mm.hm^2),单位耗水量的产值多1.09元/(mm.hm^2)-1.54元/  相似文献   

7.
1997-2000年分别进行的优质谷子陇谷6号旱地密度、播期、地膜覆盖及谷粒黑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陇谷6号旱地春播的适宜密度是37.5万株/hm^2,适宜播期是4月20日,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陇谷6号产量,增产率达50%以上,用种子量0.3%的速保利和0.15%的拌种双拌种能有效防治陇谷6号粒黑粉病。  相似文献   

8.
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旱地春小麦生产力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不同年型旱地春小麦田区定位试验的对比分析,认为水分供应不足仍是影响旱地作物生产力的主要因子。通过施肥虽可降低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但这一措施在旱年收效甚微。试验表明,水分供应正常年与水分供应严重不足之旱年相比,前者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后者的16.7、2.5和4.8倍,而施氮的边际产量、边际水分利用效率之最大值和边际值〉0的施肥量前者为后者的5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肥料效益。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4.3%、24.7%、37.9%,平均分别为38.7%、21.0%、29.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6、5.1、6.6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8、25.0、13.1 kg·kg-1,平均分别为12.9、21.2、12.3 kg·kg-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长29.0%、31.7%、23.0%。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增强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缺素区小麦的相对产量,从而降低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最高分别为60.0%、54.7%、89.7%,平均为58.7%、52.7%、88.8%,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7、3.9、2.7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依从度最高分别为42.6%、49.5%、11.9%,平均为41.3%、47.3%、11.2%,较露地条播分别减少3.7、3.9、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11.
旱地胡麻最佳施肥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表明,在旱地种植胡麻结合秋耕亩施土粪2000kg,纯氮4kg,P2O52kg最为经济合理,较播种时施肥增产41.98%。其产投比为5.34,比种施2.70大2.64。秋施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具有蓄水保墒作用,可提高出苗率,克服贪青晚熟,增加单株蒴果数和果粒数,是胡麻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1994年~1997年,从有限供水节水角度对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此时灌水可增产1878kg/hm^2,增产幅度为42.96%;不同的灌水量未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差异,显示有限补偿供水的高效性;有限补偿供水和一定的农艺措施相结合可实现作物的大幅度增产,每毫米供水的边际产量达20.30kg/hm^2~26.23kg/hm^2。此结果可作为制定高效经济节水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旱地深松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可调翼深松铲的正交试验与深松后效试验,研究了深松的影响范围、土壤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和深松周期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悬挂位置、翼板位置、入土角对松土深度有显著影响,深松影响的宽度范围为深度的2.2倍。提出了保持麦地松后地表硬度一致的方法。后效表明,1次深松至少可以持续2年。还分析了深松机组的入土性能。  相似文献   

14.
旱地塿土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12a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条件、冬小麦—大豆轮作(或休闲)种植制度下,0~400cm塿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氮的表观利用率特别低,仅0.51%,氮肥配施钾、磷肥,氮的表观利用率为25%~35%,氮磷钾平衡施肥及配施有机肥,氮的表观利用率达到50%;施N肥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移,旱地塿土长期单施化学氮肥或氮钾、氮磷、氮磷钾肥使土壤NO3^-—N大量积累和淋移;氮磷钾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能有效地缓解土壤对硝态氮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区春谷亩产200-250kg的限制因子是地力不足,管理粗放,密度偏低,降水利用率过低,而不是降水量不足。通过采用增产潜力大的旱地春谷品种,适期播种,科学施肥,防止生长后期脱肥,结合沟垄,水平沟,丰产沟等水土保持耕作法,推广宽行小株距种植,增加种植密度,以水,肥,保密,使旱地春谷亩产71-150kg提高到200-250kg,并达到稳产。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冬小麦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旱地小麦根系生育与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4年时间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区旱地小麦根系生育与栽培措施的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区旱作小麦根系扎得较深,一般可达2m以下,且40cm以下土层根量分布相对较多;小麦次生根条数,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等的变化均呈“S”形曲线,但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各有不同。播期,基本苗,氮,磷肥的用量和比例中调控根系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使旱地玉米水热条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显著,是陇东旱地玉米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1 ̄1994年12个试验的结果,就旱地春小麦品种选择,播期和播量的确定,氮肥底追分配比例以及氮磷配比对春小麦品质的效应分别作了论述。指明了冀西北寒旱区产质同优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