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农艺措施5因素5水平正交组合设计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黄土旱原甜菜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农艺措施各因素对甜菜块根产量的作用效果依次为播种期>磷底肥>氮底肥>氮追肥>密度,块根产量45t/hm^2的优化方案为播期4月5日以前,密度7万株/hm^2,底施纯磷104.8kg/hm^2,底施纯氮135.1kg/hm^2,追纯氮138kg/hm^2,早播和增施磷肥,氮磷配合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和恢复甜菜后茬肥力,应用保全苗新技术,能克服保苗障碍因素,一保全苗,双丰311和苏垦8312多倍体杂交种是适宜西部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甜菜生长后期打叶一般减产8.9-26%,降糖0.6-1.3度,是既减产又减糖的不良习惯,应坚持去掉。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指出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意义。系统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包括黄土地貌景观、山林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草原大漠风光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文物古迹、革命文物、高原民俗和感情型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七大分区策略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隋唐以前人为诱因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中所产生的反面影响,结合这一时期历史上人类活动,深入揭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应该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其次应该注意到环境的改造与人的改造同步进行,而且也应该明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4.
5.
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详细地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该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黄土高原属典型雨养农业地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旱作农田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然而,大量试验研究表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则是造成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地在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补水和用水等方面,研究成功许多行之有效的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显示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特殊的生态背景,并咨询专家意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以综合反映该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背景、生态脆弱度、人类干扰度和人类适宜度的计算分类,最终算出研究区各县的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值,并归为不同评价等级。以期为黄土高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索兼顾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测度黄土高原生态宜居水平,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PSR理论框架构建了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应用组合赋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乡村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12个因素、39项指标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为良好偏一般,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劳动生产压力、休憩游乐压力、生活居住响应以及劳动生产状态是制约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文中构建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能客观指明乡村的动态发展,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从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地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类型以梁峁坡地、沟坡地和沟谷底为主,三者占总土地面积的75.16%;土地总体质量不高.宜草地、宜农地、宜林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45%、23.47%和18.5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农林牧用地结构为1.5:1:2.农地后备资源不足,出现林地退化,草地沙化等现象,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等措施,以保证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建模、计算,对甘肃省定西县安定区泉湾村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作了定量化分析;扩展了层次分析的应用范围,对生态经济发展项目多方案择优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决策结果表明: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就应该首先注重社区畜牧业的发展,其次是推动退牧还草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路网络对黄土高原过渡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及其风沙过渡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而道路网络作为人类干扰的途径,贯穿于各类景观,其存在和发展产生了许多生态效应,同时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在分析道路对景观影响的基础上,论述道路网络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关系,基于生态效应,从格局和过程研究入手,提出基于格局和过程的生态安全指数,综合评估道路网络潜在生态影响及累积性后果,进而分析道路网络对典型脆弱区生态安全的影响.以陕北横山县为研究区,利用GIS分析道路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所造成的生态安全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大,道路密度和生态安全水平具有较高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干旱区滴灌甜菜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菜品种Beta35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素运筹[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的氮素追施比例分别为6∶3∶1、5∶3∶2、4∶4∶2(用N1、N2、N3表示),以不施氮素的处理为对照(用CK表示)]对滴灌甜菜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甜菜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块根膨大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在甜菜苗期、叶丛快速增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至糖分积累期和收获期显著高于CK,且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甜菜氮素阶段积累量与该阶段施氮量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同处理氮素总积累量和氮素运转量均表现为N1N2N3CK,氮素运转率则表现为N1N2CKN3;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表观利用率分别表现为N2N3N1和N3N2N1,其中N2处理的氮农学利用率分别比N1和N3处理提高了14%和4%,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收获期各处理甜菜产糖量表现为N3N2N1CK,块根中造蜜性非糖物质(K、Na和α-氨态氮)表现为CKN2N3N1。综合考虑氮素利用、产糖量以及块根品质,N2处理可作为北疆露播滴灌甜菜较为合理的氮素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分及甜菜产量对磁化水滴灌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杂交种HI0936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开展,从播种到生长发育期结束进行持续监测。设置1600-1200 Gs、1600-2400 Gs、1600-3200 Gs、1600 Gs灌水模式处理,及CK(无磁化)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强度磁化水灌溉对甜菜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影响,并结合土壤盐分、八大离子、养分的变化,旨在探索出磁化水滴灌对甜菜增产优质的最佳磁化强度。结果表明:磁化水滴灌可以加速对盐分的淋洗作用,并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磁化水滴灌有效地提升甜菜的产量,较CK提高25.1~36.9%,产糖量较CK提高27.5~39.1%。磁化处理甜菜块根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分别较CK提升了1.1~3.7%、31.9~105.6%、10.8~45.4%。研究认为磁化水滴灌可有效降低耕作层土壤盐分,提高甜菜的产量及品质,在盐渍化轻中度土壤上种植甜菜,以二次磁化1600-2400 Gs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甜菜种植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连续3a进行了有机物料组合肥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甜菜品质和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羊粪+改性糠醛渣+葵花籽饼组合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0.25 mm团聚体、持水量和CEC,降低容重、pH值和全盐含量,与传统化肥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和>0.25 mm团聚体分...  相似文献   

15.
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子,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大小特征、萌发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大小差异显著,府谷地区的种子最大、最重,平均长6.83 mm,宽3.56 mm,千粒重为25.89 g;种子长及种子长宽比随纬度的升高、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变小;种子千粒重随1月和7月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种子大小对萌发特征影响显著,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种子长、种子长宽比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不同地区杜松的萌发差异显著,武川的种子萌发最快最高,府谷与贺兰山最慢、最低;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萌发势和发芽指数随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武川及浑源地区是杜松优良的选种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宁夏黄土高原风沙区着重从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人口、资源和环境间协调的角度出发,探讨该区畜牧业的主要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及产生的问题,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及今后的主要对策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甜菜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甜菜种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连续3a进行了不同比例羊粪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质量及甜菜含糖率和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0%羊粪比其他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甜菜含糖率,与100%化肥比较,土壤容重、pH值和全盐降低10...  相似文献   

18.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人文响应三方面出发,选取与山区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27项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河北太行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土地方面数据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研究区1987、2000年各县综合生态安全值,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安全度分区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且局部有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应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严重危害甜菜生产的主要病原物,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线虫是我国对外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通过对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苋科和禾本科等16种作物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对其主要的寄主范围和生活史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甜菜孢囊线虫2龄幼虫能够侵...  相似文献   

20.
于2020年在新疆喀什新糖区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其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35)、45 cm(S45)、55 cm(S55),及未作深松处理(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植株形态、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将甜菜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45、S55处理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