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研究技术简介该成果针对我国小麦-玉米周年连作地区的生产特性,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和模拟可视化等技术,研制了以单作模型为内核的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用于分析小麦-玉米连作地区的农业资源利用、品种合理搭配、播期选择、经济效益和水、氮管理等问题,能根据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 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 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8年湖北省当阳市调整种植模式,将原来的小麦-玉米周年粮食作物连作种植模式调整为油菜-玉米周年粮油作物连作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当阳市油菜-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制度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烤烟连作带来的减产降质、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下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细菌群落结构,连作2a和5a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与大豆-玉米-烤烟和玉米-大豆-烤烟根际细菌微生物群落差异大,而大豆-小麦-烤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处于中间位置。对于真菌群落结构,大豆-小麦-烤烟、大豆-玉米-烤烟和玉米-大豆-烤烟的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连作2a和5a烟草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以连作5a处理的变化为大。说明连作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根际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可能在烟草连作障碍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荒漠灌区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在连作、轮作、间作方式下的产量,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小麦与玉米轮作最高,为6 839.3 kg/hm2,较连作增产23.6%;玉米产量以小麦与玉米间作(小倒茬)最高,为12 915.0 kg/hm2,较连作增产50.8%;蚕豆产量以玉米与蚕豆间作(连作)最高,为3 654.0 kg/hm2,增产率达50.2%。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对河北吴桥县小麦--玉米连作生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生育期的模拟值与实际值有很好的一致性;经分析,作物水氮环境与实际生产条件相符合;地上部干物质与实际干物质的增长趋势一致;模型对小麦的产量模拟值稍高于实测值,玉米的模块值低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实现系统碳效率及经济效益协同提高,促进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生产.[方法]基于8年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与小麦秸秆单季还田(S)对作物秸秆产量和碳投入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碳投入量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系统分析碳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种植体系对土壤交换性镁的影响,从陕西省长武县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站采集6个种植体系[小麦连作、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红豆草-小麦(2a)轮作、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的0~200cm土壤剖面样品,研究22年连续施用氮磷(NP)化肥下6个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发生淋溶累积现象,在60~100cm土层产生累积峰;交换性镁的累积峰值由高至低分别为:红豆草-小麦(2a)轮作263mg.kg-1、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255mg.kg-1、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250mg.kg-1、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248mg.kg-1、小麦连作244mg.kg-1、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243mg.kg-1;不同种植体系0~200cm土壤交换性镁的总累积量由高至低分别为:红豆草-小麦(2a)轮作6 152kg.hm-2、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5 855kg.hm-2、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5 853kg.hm-2、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5 755kg.hm-2、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5 740kg.hm-2、小麦连作5 347kg.hm-2。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分布与累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作物和种植方式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地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萝卜)一年三收间套模式,共计一般亩产马铃薯2500公斤以上,玉米400公斤以上,加上白菜(或萝卜),三茬连作亩收入达4000多元,是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700元的近六倍。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诸叶平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最近在北京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11.
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 C 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基于模型的定量化和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以农业系统学理论和模拟模型为基础,运用知识工程和信息技术原理,总结并提炼黄淮海粮食生产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形成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模拟模型、水分与养分动态平衡模型以及生产管理技术设计动态知识模型,构建了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NET平台上运用C#语言进行开发。该系统具有7大功能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参数管理模块、生长模拟模块、实时管理模块、方案设计模块、专家咨询模块和系统帮助模块。该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具有较强的机理性,同时兼顾应用性需求,基本实现了作物生产力与效益品质的相互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黑龙江地区热量资源显著增加。从生态适宜度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地区改一熟制为大麦-荞麦二熟制的可行性。首先基于作物生育期特点及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温度、降水、日照和生态适宜度模型计算适宜度值,并通过生态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确定作物减产临界值,以减产率为0、15%和30%作为作物适宜度划分阈值,进一步利用ArcGIS进行栅格叠加产生大麦-荞麦二熟制生态适宜度分布图,发现黑龙江部分地区已具备发展二熟制的生态条件。大麦-荞麦二熟制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即使灌溉一次仍有一定优势;最后从经济效益和劳动力需求两方面分析大麦-荞麦社会效益,表明大麦-荞麦模式具有较高推广度。  相似文献   

14.
试析耕票制度与有效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耕地抛荒问题比较严重.解决抛荒问题,必须依赖制度设计.把耕票制度设计引入抛荒问题解决,在目前全国土地逐块标号基础上,核定具体耕地实际复种指数;以现有地块近年平均复种指数为标准,制定具体地块法定复种指数.建立解决抛荒问题的耕票市场,鼓励农民在保证法定复种指数条件下,将通过提高复种指数而相应增加的土地指标进入耕票市场交易,获得收益.提高农民提升复种指数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simulate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flux in land-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Coupling crop growth model in land surface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accurately express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farmland. However, the previous work mainly focused on crops in single cropping system, less work was done in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s. 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o modify the sub-model in the SiBcrop to realize the accuracy simulation of leaf area index(LAI), latent heat flux(LHF) and sensible heat flux(SHF)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The seeding date of winter wheat was firstly rese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rowing environment in the NCP. The phenophases, LAI and heat fluxes in 2004–2006 at Yucheng Statio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model. The validations of LHF and SHF wer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at Yucheng Station in 2007–2010 and at Guantao Station, Hebei Province, China in 2009–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in simulating these variables, with which the R~2,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and index of agreement(IOA) between simulated and observed variable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the original code.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above variables to seeding date were also displayed to further explain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the SiBcrop Model. Over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e modified SiBcrop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growth and flux process of winter wheat growing i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CP.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烟区当前种植模式以连作模式为主,南方部分烟区采用以“烟草+水稻”或“烟草+油菜”为主的一年两茬复种种植模式,黄淮、西北、东北等北方烟区几乎全是烟草单作连作模式。找到能够安全越冬、与烟草种植时间较好衔接、从而实现一年种植两茬作物,有一定经济效益、可大面积推广的作物,并建立以烟为主的综合种植模式是目前黄淮烟区研究重点之一。所有以烟草为主的新种植模式都应该立足于烟叶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满足衔接作物农事操作简单、投入不大、有一定收益、烟农比较容易接受的要求,才能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各部分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外小麦种子生物量差异显著,系统外的小麦生物量高于系统内;同一间作模式内生物量分布受距树行远近影响,处于模式中央的小麦各部分生物量都是最大的;影响小麦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和穗密度,间作模式和距树行远近对小麦种子生物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小麦总生物量影响较小.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差异较总生物量的差异小;影响小麦种子单穗生物量的主要因子为小麦品种,其次为距树行远近,而间作模式和小麦穗密度对其影响甚小;不同小麦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一致,在桐麦间作系统麦田东边,豫西832各部分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减小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减少5%;矮早各部分的生物量都有比西边增大的趋势,秸秆生物量平均增大6.5%,小麦种子生物量平均增大3.5%.  相似文献   

19.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能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坡耕地植物篱和施钾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植物篱 横坡种植”模式减少水土流失66.0%,耕地生产系统产出能提高17%,输入能总量增加50%,有机输入能增加117.6%,提高耕地光能利用率17.6%;作物系统的能量产投比提高16.1%;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红苕叶面积3.8%和10.2%。植物篱结合钾肥情况下,分别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红苕叶面积6.3%和22.4%,产值增加38.3%,纯收入增加46.6%,产投比增加20.9%,劳动生产率增加20.3%。钾肥和植物篱之间存在显著正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当前种植结构调整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演变过程,即从一年一熟水稻向麦稻两熟演变,麦稻两熟制向麦稻及经济作物多熟制发展,双季稻的发展和稻田种植多样性的形成,归纳出若干对当前种植结构调整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