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龙江县引入鲁西小尾寒羊基础母羊4706只,利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进行杂交改良。通过一年的杂交改良实践,F_1代羊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1 外貌特征 F_1外貌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改良F_1鼻梁平直、耳短小直立、腿短粗壮、背腰平直、后躯深宽、尾细长,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杜泊羊为父本、河南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了其后代的肉用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体型外貌发生了明显改变,体高降低,胸宽、胸围、管围、尻宽都有显著增加;杜寒杂一代的肉用性能指标都比河南小尾寒羊有所提高,杜寒杂一代宰前体重比河南小尾寒羊高3kg,胴体重高2.8kg,屠宰率高2.2%,净肉重高2.4kg,净肉率高3.7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杜泊羊和特克塞尔羊对小尾寒羊肉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系统观测了后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羊的生长性能较纯繁小尾寒羊有较大提高。其中,特克塞尔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简称特寒,TH)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断奶前日增重和断奶~6月龄日增重分别比纯繁小尾寒羊增加了1.13 kg、4.95 kg、12.87 kg、58.77 g和68.67 g,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简称杜寒,DH)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0.91 kg、2.86 kg、7.66 kg、30.00 g和41.72 g。特寒羊和杜寒羊的宰前活重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13.05 kg和6.53 kg,胴体重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7.44 kg和3.82 kg,二者的眼肌面积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8.05 cm2和3.39 cm2(P<0.01)。3个群体间的大理石纹评分值差异显著(P<0.05),其他4个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特克塞尔羊和杜泊羊对小尾寒羊肉用性能有明显的杂交改良效果,其中特克塞尔羊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角陶赛特羊对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陶×寒杂交一代羔羊不同发育阶段的体重和主要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陶×寒杂交一代8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分别比同龄小尾寒羊增加11.70、7.23和6.25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3.85个百分点和3.34个百分点,差异也极显著(P<0.01).杂交羔羊比小尾寒羊平均每只多收入245.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优质肉用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的屠宰性能,试验在坝上沽源县同一个养羊场将200只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5组,采用药物诱导发情,试情公羊试情后,分别取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和德国美利奴公羊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作为试验对照组.在各组合杂交一代育肥羔羊6月龄时,从每个组合中随机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无角道赛特×小尾寒羊、新西兰罗姆尼×小尾寒羊、小尾寒羊纯繁不同组合繁殖性能的研究,所生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测定,羔羊采食能力、抗病力及对中原农区生态适应性观察研究,初步认为,道寒组合是中原农区开展商品肉羊生产的理想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优质肉用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的屠宰性能,试验在坝上沽源县同一个养羊场将200只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5组,采用药物诱导发情,试情公羊试情后,分别取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和德国美利奴公羊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作为试验对照组。在各组合杂交一代育肥羔羊6月龄时,从每个组合中随机挑选15只(10公、5母)羔羊进行产肉率和肉质品质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羔羊的产肉性能均显著优于小尾寒羊羔羊的产肉性能(P<0.05),且杂交羔羊的肉用体型明显优于同龄小尾寒羊羔羊的肉用体型;萨×寒杂交羔羊产肉性能稍优于其他杂交羔羊;4种杂交羔羊一、二等优质切块的质量明显大于同龄小尾寒羊(P<0.05),且以萨×寒杂交羔羊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杂交后代之间进行横交,分析统计了3种杂交方式及其后代的发情、分娩及繁殖率方面的数据,目的是观察不同杂交方式后代繁殖规律及性能。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与杜泊、德克赛尔杂交后,随着小尾寒羊含血量的减少,横交后代母羊繁殖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在育肥增重、产肉性能、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肉用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120只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原种肉羊场从山东引进的小尾寒羊作母本,以该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特克塞尔和无角陶赛特肉用种羊为父本,随机分成特寒、陶寒和小尾寒羊3组。试验采用全舍饲饲养方式,经过2年时间的饲养试验,测定杂交一代羊的体重、体尺和母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特寒杂一代羊12月龄体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22%~19.51%(P<0.01),陶寒杂一代羊比小尾寒羊提高15.65%~19.35%(P<0.01)。  相似文献   

11.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 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  相似文献   

12.
黄玉富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3):12-13,16
本试验用世界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杜泊羊和夏洛来羊为父本,以适应性较强的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采用了"萨×寒、陶×寒、夏×寒和杜×寒"等二元杂交模式,并对各种杂交模式的肉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杜×寒"杂交繁育6月龄的羔羊,胴体重比萨×寒、陶×寒和夏×寒组合分别高出2.20kg、2.22kg、和2.42kg;净肉重分别高出2.07kg、1.84kg和2.04kg;屠宰率分别高出0.96、1.14和2.02;骨肉比分别高出0.16、0.07和0.12,杜×寒"杂一代的生长发育、屠宰成绩、胴体形态、胴体切割等高出其他三种组合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杜×寒杂交组合后代肉用性能良好,能在我省景泰县乃至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新乡市郊区某养殖场中自然感染寄生虫的40只小尾寒羊,根据试验羊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将羊群分为5个组,每组8只羊.具体分组如下:左旋咪唑分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丙硫苯咪唑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收集粪便,进行寄生虫线虫虫卵与虫体的的检查.试验结果如下:用药后,试验革只精神好转,症状减轻直至正常;各剂量组药物对各种线虫虫卵及成虫均有明显抑制及杀灭作用,其中,左旋咪唑10mg/kg的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丙硫苯咪唑也是10mg/kg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新乡市郊区某养殖场中自然感染寄生虫的40只小尾寒羊,根据试验羊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将羊群分为5个组,每组8只羊。具体分组如下:左旋咪唑分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丙硫苯咪唑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收集粪便,进行寄生虫线虫虫卵与虫体的的检查。试验结果如下:用药后,试验羊只精神好转,症状减轻直至正常;各剂量组药物对各种线虫虫卵及成虫均有明显抑制及杀灭作用,其中,左旋咪唑10mg/kg的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丙硫苯咪唑也是10mg/kg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解偶联蛋白2(UCP2)是一种具有解偶联功能的蛋白质,普遍认为其与脂肪酸代谢、调节ATP生成有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6、8、10月龄)小尾寒羊4种内脏(心脏、脾脏、肾脏、瘤胃)组织中UCP2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CP2基因在6~10月龄小尾寒羊相同内脏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心脏、肾脏和瘤胃,而后三者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明了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为UCP2基因可能与免疫相关的观点提供了证据,并且说明在6~10月龄的月龄段内,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受月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引进的优良肉羊品种特克塞尔和杜泊羊为父本(♂),以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所生产的杂交一代羔羊进行肥育。试验设3个组合。试验组I(特寒羊):特克塞尔绵羊(♂)×小尾寒羊(♀);试验组Ⅱ(杜寒羊):杜泊绵羊(♂)×小尾寒羊(♀);对照组Ⅲ为小尾寒羊本交羔羊。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杂交一代(F1)肉羊的体重、饲料转化率和肉用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杜寒F1的多个性状均优于特寒F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小尾寒羊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研究SP1基因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选取1月龄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用重叠PCR法克隆SP1基因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P1基因CDS,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进行预测;用慢病毒包装SP1基因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收取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沉积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1基因和成脂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全长2 340 bp,编码779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及其编码序列与绵羊、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马、猪、人、小鼠、大鼠,与鸡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之相符;S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有109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16.94%、8.60%、54.17%和20.28%,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存在3个锌指结构域;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每组细胞皆出现较强绿色荧光,载体成功转染至293T细胞;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并分化12 d后,过表达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扰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SP1基因极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1),产生更多脂滴;干扰SP1基因则结果相反。因此,SP1基因对小尾寒羊尾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利用基因组扫描策略和DNA混池测序技术分析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共有95个变异位点,多肽编码区除ATPase8基因无突变外,其余12个多肽编码基因均有突变位点,变异位点总数为83个,错义突变为19个,分别为:T3544A、T4209C、C7501A、A8040G、G8265C、A9376G、C9975T、G10119A、G10938A、G11046A、G12571C、G13041A、C13576T、T13588C、C13777T、C13789T、T13837C、T13855C、A13876G.12S rRNA区域有3个变异位点,分别为:T281C、C291T、A538G;16S rRNA区域有5个变异位点,分别为:A1099T、T1112C、T2200C、C2444T、T2635C;tRNA区域有4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RNA-Tyr (G5295A)、tRNA-Lys (T7720G)、tRNA-His (C11607T)、tRNA-Ser (G11669A).由此可知,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多态性较丰富,该试验结果为核外遗传效应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