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绵羊日粮中瘤胃可降解氮与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只安装有永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的周岁细毛羯羊饲以不同代谢能水平和尿素添加量日粮的一系列试验得出:绵羊瘤胃中每日生成微生物氮的数量在2.09-8.33g之间;当日粮中瘤胃降解氮供给充足条件下,微生物产量与代谢能进食量密切相关;而瘤胃中可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在32.94%-82.64%之间,它和日粮中每兆焦代谢能所对应的瘤胃降解氮克数呈负相关;日粮中添加的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范围为-1.03%~88.80%,它们既与日粮中总降解氮和总代谢能的比值相关,又与尿素氮占总降解氮的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12只安装有永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的周岁细毛羯羊饲以不同代谢能水平和尿素添加量日粮的一系列试验得出绵羊瘤胃中每日生成微生物氮的数量在2.09~8.33 g之间;当日粮中瘤胃降解氮供给充足条件下,微生物产量与代谢能进食量密切相关;而瘤胃中可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在32.94%~82.64%之间,它和日粮中每兆焦代谢能所对应的瘤胃降解氮克数呈负相关;日粮中添加的尿素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范围为-1.03%~88.80%,它们既与日粮中总降解氮和总代谢能的比值相关,又与尿素氮占总降解氮的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部分生产牛群的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奶牛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的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牛场实地调查的方法,对7个规模奶牛场的18个牛群的日粮氮泌乳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8个牛群产奶量分布为6.00~28.40 kg·d-1,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布为11.47%~18.34%.对18个牛群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氮摄入量分布为185.72~653.00 g·d-1·头-1,粪、尿、乳粗蛋白氮排出量分别占到摄入量的25.58%~42.73%、25.04%~74.65%和12.26%~27.99% ;日粮真蛋白氮摄入量分布为160.06~582.20 g·d-1,粪、尿、乳真蛋白氮排出量分别占到摄入量的24.10%~43.18%、29.17%~75.54%和10.77%~30.98%.粪、尿排出氮占摄入粗蛋白氮比例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乳分泌氮占摄入粗蛋白比例与产奶量呈正相关.摄入粗蛋白泌乳转化效率主要受日粮CP水平、DMI和产奶量的影响,由18个牛群测定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MNEcp(%)=36.96-1.45 CP(%)-0.83 DMI (kg· d-1)+1.11产奶量(kg·d-1),R2=0.87.用已发表的21组数据对该方程进行了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奶牛日粮粗蛋白泌乳转化效率的分布在12.26%~27.99%,真蛋白为10.77%~30.98%;日粮蛋白泌乳转化效率主要受产奶量、日粮CP含量和DMI的影响,其中与产奶量呈正相关,与CP含量和DM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钴是瘤胃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钴对瘤胃微生物氮代谢的影响,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钴(0 mg/kgDM、0.05 mg/kgDM、0.10 mg/kgDM、0.15 mg/kgDM、0.20 mg/kgDM和0.25 mg/kgDM)对体外癌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的对照纽相比,添加钴可使发酵液的不同时间点氧浓度和总氨浓度、总微生物氮产量显著增加(P<0.05),并明显提高有机物发酵率(P<0.05),添加钴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对日粮有机物的发酵,增加微生物氮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哈萨克羊育肥羊在以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RDP)水平对瘤胃微生物氮(MN)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30.0±2.8)kg的哈萨克羊育肥羊公羔3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RDP水平为7.94%(TMR1)、9.02%(TMR2)、10.10%(TM R3)的3种饲粮。按照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共3期,每期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全部收集粪尿,测定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瘤胃MN合成量和转化效率。结果表明:3种饲粮的干物质及有机物的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M R3的氮沉积量、尿中PD排出量及瘤胃M N的合成量均显著高于TM R1和TM R2(P0.05)。饲粮RDP水平与MN合成量/瘤胃表观可消化有机物(RADOM)采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999 4,P=0.010 9)。M CP的转化效率不受饲粮RDP水平影响(P0.05)。结果提示,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将饲粮RDP水平由7.94%提高至10.10%,能够提高哈萨克育肥羊氮沉积量,促进瘤胃MCP的合成,但未能显著提高MCP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8.
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对山羊瘤胃内环境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和纤维素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产气量、纤维素的降解率、瘤胃液氨氮浓度,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含量这5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NSC/SC,淀粉∶纤维素)为100∶0、70∶30、50∶50、30∶70、0∶100的5种组合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底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随着NSC水平的降低,累积产气量不断降低,瘤胃液pH值不断提高,原虫占瘤胃微生物的比重不断升高。在NSC/SC值为30∶70时,纤维素的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达最高。瘤胃液氨氮浓度随着底物中NSC水平的降低变化不显著,但在培养后2h各组的氨氮浓度都达到最大值,随后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11.
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
半胱胺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cysteamine,CS)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135±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15、20和25 g/(d·头)CS。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7.27%、66.56%、55.4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97%、19.58%、11.25%。3)CS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4)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降低16.24%、22.66%、9.92%。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指标,CS添加量以20 g/(d·头)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采用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将体重、奶产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4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四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奶牛乳尿素氮浓度及氮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1-10d为调整期,11-13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发现,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乳尿素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氮的利用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乳尿素氮和氮利用率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乳尿素氮可以作为反映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指标,也有可能作为估测奶牛氮利用率的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粗饲料组合对热应激奶牛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胎次和泌乳天数相似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2种粗饲料组合饲粮:玉米青贮+苜蓿(0.92∶1.00,AF组)和玉米秸秆(CS组)。2组饲粮精料相同,精粗比均为63.7∶36.3。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CS组相比,AF组奶牛产奶量及能量校正乳、4%脂肪校正乳、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5)。2)奶牛对AF组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S组(P0.01)。3)与CS组相比,AF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升高(P0.05),而尿液和血液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4)与CS组相比,AF组氮摄入量和乳中氮产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氮转化效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与玉米秸秆相比,玉米青贮+苜蓿的组合能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热应激奶牛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和乳蛋白的合成,但氮的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small peptides,SP)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45±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50、100和150 g/(d·头)SP。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38%、22.94%、12.2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3%、12.64%、7.53%;SP能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降低13.31%、15.01%、9.43%。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等指标,SP以添加100 g/(d·头)最有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牦牛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对饲粮氮水平的响应规律,并基于此估测了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以期为高寒牧区牦牛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选取4头体重[(192±12)kg]相近、年龄(3岁)相同的去势公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牦牛分为4组,各组饲粮氮水平分别是1.03%、1.95%、2.85%和3.76%,每组1头;试验分为4期,每期21 d,包含15 d的预试期和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牦牛尿中PD主要由尿囊素和尿酸组成,尿囊素/PD和尿酸/PD分别为0.69~0.76、0.23~0.30,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含量极少。当饲粮氮水平升高时,尿中PD、尿囊素、尿酸以及马尿酸排出量均线性增加(P0.05),而尿酸/PD和嘌呤氮指数(PNI)均线性降低(P0.05)。瘤胃细菌嘌呤碱基(RNA当量)含量、瘤胃细菌氮含量以及瘤胃MN产量都随着饲粮氮水平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但饲粮氮用于合成MN的效率[即瘤胃MN/食入氮(NI)]却线性降低(P0.05)。基于尿中PD排出量(mmol/d)和瘤胃MN产量(g/d)与NI(g/d)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PD=0.58NI+18.28,MN=0.18NI+22.18。综合得出,当牦牛饲粮氮水平为2.85%时,牦牛瘤胃M N产量最大,为42.60 g/d,而PNI以及饲粮氮用于合成M N的效率却在低氮(1.03%)条件下达到最高,这一结果揭示了牦牛对低氮饲粮中氮素营养高效利用的特点,解释了牦牛对青藏高原饲料营养匮乏的适应性的营养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与过瘤胃赖氨酸(RPLys)不同组合对奶牛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水平的RPMet和RPLys。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g/(d·头)(H);RPLys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g/(d·头)(H),共组成9个不同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组(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MM、H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在产奶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高,提高幅度达18.61%。3)在乳成分方面,各试验组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LM、HM、M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MM、HL、LM、ML、HH、HM、L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MH、MM、HL、LH、LM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在氮总排泄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低,降低幅度达11.00%。MM组粪氮、尿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MH、HL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各项试验指标,以25.0g/(d·头)RPMet+30.0g/(d·头)RPLys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