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而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 (一)雏鸡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应提供适宜环境温度,坚持看鸡施温 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  相似文献   

2.
通常来说,育雏阶段是指0~28日龄的鸡.在育雏期间,雏鸡表现为消化力弱、对多种疾病较为易感、抗应激性差等特点,所以说育雏是整个生产的关键环节,需要特别的注意.就此,笔者总结出养好雏鸡的"十关".  相似文献   

3.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季节的选择 季节的变化对于封闭式鸡合影响不大,可实行全年育雏。而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育雏效果很不一样。实践证明,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最好。春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夏季育雏雏鸡的食欲不佳,阴雨连绵易患球虫病。秋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时体重不足。冬季育雏雏鸡体质不良,育雏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规模养鸡场通常将蛋鸡养殖划分三个阶段,即出壳至6周龄为雏鸡,7-20周龄为育成鸡,21周龄以后为产蛋鸡。1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体小娇嫩,适应能力差,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十分敏感,容易发生死亡。为了使雏鸡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必须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进行精心饲养。  相似文献   

5.
<正>鸡异食癖又称啄食癖、恶癖,是指鸡群中的鸡互相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特别是平养的育雏鸡最容易发生。鸡异食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颈癖等。现将雏鸡异食癖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因1.1饲料营养不全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鸡易发生啄肛癖;矿物质钠盐不足,鸡易发生啄血癖;维生素(A、B2、D、E)和泛酸缺乏,导致鸡代谢机能紊乱易发生异食癖。  相似文献   

6.
通常蛋鸡的育雏期为0-6周龄。育雏是整个蛋鸡生产周期的关键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从而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育雏应先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适宜雏鸡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周文忠 《中国家禽》2001,23(19):27-27
养鸡成败的关键是育雏。雏鸡出壳重仅40克左右,各种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善,特别是抗寒、免疫功能差,这就要求农户养鸡必须认真踏实地搞好进鸡前的消毒、进鸡后的保温工作。育雏工作要求严格,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留下后遗症。超温时轻则脱水、重则热死雏鸡,发生火灾危及人的生命财产。低温则受凉,雏鸡打堆成批量闷死,或起呼吸道疾病、白痢和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产蛋率也受影响。为提高雏鸡成活率应念好“五经”。1一念“准备经”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在进雏前2周,先清扫鸡舍,并对鸡舍及笼具、用具熏蒸…  相似文献   

8.
乌骨鸡在雏鸡阶段十分娇嫩,在人工育雏中,其成活率往往不够理想。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健壮的后备鸡群,在饲养管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好环境,适宜环境是养好雏鸡的首要条件温度:乌骨鸡个体比一般鸡小,羽毛稀,散热快,故更加怕冷。为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给雏鸡供温取暖,除保持一定的室温外,还可以用育雏器给温保暖。育雏期所需温度见表1。给温标准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恰当地进行温度调节。保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设备灵活掌握运用。湿度:湿度的大小与雏鸡生长发育和抗病力关系很大。因此,室内湿度要适宜,一般要求雏鸡…  相似文献   

9.
提高鸡育雏率的关键措施宋长友,李振生,周显文(黑龙江省肇州县畜牧局)育雏是养鸡成败的关键,要使养鸡取得高的效益,不仅提高雏鸡成活率,而且要保证雏鸡的生产质量。育雏应抓好以下主要环节和措施:1.确保种蛋质量生产种蛋期间,公母鸡的日粮必须全价,否则雏鸡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雏鸡,通常指0~6周龄的苗鸡。雏鸡的均匀度和成活率是衡量育雏优劣的重要指标。育雏的好坏不仅影响育成鸡的发育,而且影响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现根据笔者近几年家庭饲养蛋鸡育雏的经验体会作如下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1提前预温预温工作较重要,因为雏鸡会通过其脚底部与垫料接触的皮肤丢失自身的温度,如把雏鸡放在预温不好的垫料上会增加死亡率。接鸡前应据季节提前2~3天对栋舍进行预温且温度越高越好。温度表悬挂的高度应与鸡背同高或稍低,以显示雏鸡所在位置的真实温度。同时预温时所要求的温度不能只以温度表为准,应以垫料、塑料网、设备和墙壁等雏鸡所接触的物体表面温度达到30℃以上为目标。接鸡前进行最后1  相似文献   

12.
确保蛋鸡育雏初期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产蛋成绩,衡量雏鸡和青年鸡发育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体重和胫骨长度,五周龄体重和产蛋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雏鸡和育成鸡阶段体重差,还会导致免疫效果差,死亡率高,胫骨长度作为衡量鸡骨骼发育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养鸡业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现就育雏初期如何确保雏鸡发育良好提几点看法:1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在育雏4周龄内饲喂颗粒状饲料比粉状饲料效果要好。有些鸡场饲喂2周左右的肉雏鸡颗粒饲料(肉鸡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雏鸡阶段一般不限制饲养,自由采食。在饲喂技术上也有讲究:少喂勤添,每日至少喂6次,每次喂料后…  相似文献   

13.
雏鸡足指0~6周的幼鸡。雏鸡的整齐度和成活率是衡量育雏阶段的重要指标。育雏阶段的好坏不仅影响育成鸡的发育而且最终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另外,蛋种雏鸡适应能力差,抗病力不强,过多地依靠外界环境。因此要十分重视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笔者总结九年来的育雏经验,愿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4.
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1看鸡施温初生雏鸡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  相似文献   

15.
1 直接浪费 1.1育雏雏鸡在 1~3日龄,人们通常将饲料撒在旧报纸或旧塑料布上饲喂,鸡很容易将报纸或塑料布踩碎或踩出些小洞,饲料会从洞中掉到地上造成浪费。应用开食盘或者选用大小合适的料槽或料桶,也可以用装运雏鸡的纸箱盖子或者蛋托,效果都非常好,同时保证做到少喂勤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工厂化的发展,养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整个养鸡育雏工作中,保证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 ℃,3日龄后逐渐上升,约在10日龄后体温与成年鸡相同,3周龄以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环境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  相似文献   

17.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1育雏方式 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鸡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相似文献   

18.
以1日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雏鸡生长的影响.试验将240只罗曼褐雏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含有四列鸡笼的育雏室内,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试验期28 d.每隔7d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质量.结果表明:上、下两层之间,下层试验鸡体质量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离窗口近的试验鸡较离窗口远的体质量明显较高,且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均能影响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19.
温度是雏鸡管理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到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运动、饲料的消化吸收以及抗病能力等。高温育雏是近几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的给温技术,主要是育雏前期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3℃。实践证明,高温育雏能减少白痢病的发生,对雏鸡卵黄囊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一、高温育雏的温度要求和生物学原理温度要求见表1。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约低1.4~1.7℃,至10日龄才能接近成年鸡的体温,其绒羽薄而疏松、皮下尚未形成脂肪层、防寒能力差,体温调节尚未完善虽然代谢旺盛,但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产生的热能仍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而在育雏阶段必须供给外源性温度。开始时雏鸡需要较高而稳定的温度之后随雏鸡的长大,体温调节机能逐步完善、羽毛生长较为完整,育雏温度就逐步降低,在5周龄以后控制在18至25℃范围内。二、高温育雏掌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育雏 ,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广大养鸡专业户 ,往往由于缺乏苗鸡育雏期饲养管理的经验 ,造成成活率低、成本高、经济损失大。现对苗鸡育雏有关方面的经验进行简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点。( 1 )接雏时应选择毛光亮、活泼、欢叫、眼有神、反应灵敏、脐部愈合好的雏鸡。鸡盒和运输车要注意保暖和通风 ,鸡切勿过多、挤压。盛夏接雏要避开中午。冬春则选择气温较暖的中午。车行要平稳 ,防止颠簸等 ,以减少损失。( 2 )接回的雏鸡要连盒一起散放在育雏室内 ,休息1 0分钟左右再放在地面或网上 ,及时给水 (用温水 ,最好是 5%~ 8%的糖水 ) ,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