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的细胞学及其方法,是研究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和手段。就单孢分离与杂交育种而言,经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是否为单核菌丝,不同类型的单核菌丝杂交得到的菌丝是否为双核菌丝,一般是采用观察菌丝的形态及锁状连合的存在与否来鉴定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担子上一般仅着生两个担孢子,而不是通常的4个,因此,不易得到单核体。研究双孢蘑菇的遗传学或进行杂交育种工作,不但需将大量的孢子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萌发,而且需使一个担子上的所有孢子萌发,还要得到其减数分裂的全部产物。用通常的孢子悬液法在平板上分离很难得到单孢子分离物,因为成团的孢子会产生多孢子培养物。用显微技术进行单孢子分离费时费力,成功率也很低,分离到斜面上的单孢子萌发率一般仅1%。  相似文献   

3.
张平  张志光 《食用菌》1998,20(2):17-17
金针菇的有性生殖属四极性异宗配合.担孢子萌发成单核菌丝后.一般要经过配合成双核菌丝才能出菇.但有一部分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不经配合就能出菇.这些具有结实能力的单核菌株不仅可用于杂交育种,且可根据其子实体性状深入探讨金针菇的遗传规律.笔者以金针菇的一个纯白色突变株和一个粉红色变株为材料,先分离得到它们的单核菌株,然后研究这些单核菌株的结实能力及单核子实体的性状.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绝大多数为具有极性性的高等真菌,共分三种极性类型:二极性同宗配合,二极性异宗配合及四极性异宗配合。其杂交模式分别为(A,a等代表不同极性)下表所示: 单孢杂交育种是常用的食用菌育种方法之一,其基本含义为:对从不同品种分离筛选的担孢子产生的单核菌丝杂交,从而筛选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从该定义中可知,单孢  相似文献   

5.
单孢分离技术是杂交育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利用简单的仪器,设计出适合鸡腿菇孢子收集和单孢分离的方法。鉴定挑选出35个单核菌株进行配对杂交,经染色镜检、拮抗线检、液体出菇试验,最后获得48个杂交新菌株。  相似文献   

6.
白背毛木耳杂交育种及杂交子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毛木耳新品种,进行了杂交育种。实验以钩悬法收集毛木耳"丰2"子实体单孢子并培养获得其单核菌丝。采用单孢杂交(两点法)进行杂交培养,镜检"锁状联合"初选杂交子;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比对分析确认杂交子,并经出耳试验验证其结实性。实验结果显示,种内杂交的不同单核菌丝较易亲和并产生具结实能力的杂交子。  相似文献   

7.
单孢分离是食药用菌获得单核体菌株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的菌刺洗脱法可对猴头菇进行简单高效的单孢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直接将猴头菇菌刺上的担孢子洗下来,不需孢子收集器,操作简单、快速,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率,缩短单孢分离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品种香菇(Lentinus edodes)单核菌株菌丝生长的差异性,选取13个香菇品种,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其单核菌株。培养并统计其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长势评分、菌落形态类型等指标的分布频率及低温保藏对单核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单核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差异显著且分布状况不同,其中,0912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2.02 mm·d-1,L-02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慢为0.77 mm·d-1;不同香菇品种的菌落类型分布频率差异很大,菌落长势评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长时间低温保藏可导致单核菌株菌丝萌动期延长,菌丝生长速率下降;同一品种内的单核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徐开尧 《食用菌》1998,20(3):14-14
笔者撰写的“青岛地区平菇高产栽培模式”在《食用菌》杂志发表后,有些读者要求了解“青岛黑”平菇菌株的生产特性.现就该菌株的选育及近几年生产表现总结如下:1 杂交育种经过 我们自1992年开始注意采集深色野生平菇茵株,1993年8月18日,在崂山旅游区采回几丛野生灰色平菇,菇盖国,色黑有光泽,柄短粗壮,丛重1.5kg左右,暂定名为H·PL.随即与本中心所属试验场栽培的CCEF—89分别用钟罩法收集孢子.用稀释法在PDA平板获得野生H·PL38株.CCEF—89单核29株.通过插片显微镜鉴别,确定均属单孢.随机取H·PL单孢、CCEF—89各21株,将两亲本接种于PDA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食用菌杂交育种时,亲本的孢子萌发必须和菌丝发育阶段相近,才能通过菌丝融合形成双核菌丝,产生新类型。为了使亲本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阶段相近,研究孢子萌发到双核菌丝形成的细胞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用凹玻片悬滴培养平菇孢子,成功地进行了从孢子萌发到双核菌丝形成的显微观察。从实践中体会到,用此法培养平菇孢子,比采用平皿、试管斜面、液体浅层培养法更为简便和省料,且适于在光镜下直接进行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的杂交育种,或通过有性单孢子杂交,或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首先要进行单孢分离从而得到大量的单孢,而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尽管采用无菌操作,也难免杂菌污染。单孢分离(菌种分离)常见的杂菌从宏观上大致可分为:有色杂菌和白色杂菌两类。  相似文献   

12.
单孢分离是研究食用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我们在进行黑木耳、毛木耳及侧耳的杂交育种中,试用了多种单孢分离方法,均难以达到准确,快速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种简易的单孢分离方法,每小时可有效地分离40~50个单孢子,熟练后可达70个/小时。现将此法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菌点种法单孢分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猴头菌点种法单孢分离是在注射法和稀释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单孢分离方法。经752次单孢分离,已成功获得146个单核菌丝。单孢率为44.4%,双孢率不足1%,零孢率为54.6%。实验证明点种法单孢分离可靠,且点种器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是目前较适宜普及推广应用的单孢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平菇菌株"灰美2号"的单核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5个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核菌株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拮抗试验、菌丝生长情况、出菇试验、出菇后孢子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出菇菌株菌丝形态的观察,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平菇菌株的影响,以期为秋水仙素食用菌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菌株与CK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0.01%秋水仙素处理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且菌株菌丝浓密,边缘整齐;出菇试验表明各处理后菌株的产量均明显低于CK,其它农艺性状以及核酸含量与CK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平菇单核菌株出菇后菌丝变为双核菌丝,但由单核菌株出菇后变为双核菌丝的菌株农艺性状明显低于双核菌株.分析发现,0.01%~2.00%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平菇单核菌株的农艺性状和核酸含量并未发生变化,但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叶明  潘迎捷 《食用菌》1999,(3):11-12
香菇(Lentinula edodes)隶属于标准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高等担子菌,它的交配系统受A、B这两个非连锁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的理论基础是交配型的可亲和性.目前,关于香菇的遗传改良主要方法之一仍是杂交育种,且多是单孢杂交育种.双单交配是30年代加拿大真菌学家发现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少育种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香菇的栽培种苏香(S)及其孢子单核体的自交后代(SS0I)作供体,以香菇的杂交种农1的孢子单核体(A1B4)作受体,进行双一单杂交,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鉴定杂交后代,选择2个杂交菌株进行袋栽实验,并对杂交菌株的农艺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香菇双单杂交育种的可行性,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对3株野生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子实体进行担孢子收集,采用单孢稀释法分离鉴定得到300株蒙古口蘑单孢菌丝体,利用三轮交配法对其中101株进行交配型鉴定,试验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并对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进行ISSR分子标记验证。结果显示,可观察到典型的4种交配反应菌落形态并可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加以区分验证。所得蒙古口蘑交配类型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为A、B因子互不连锁的双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17.
韩冰 《食用菌》2015,(3):14-16
采用单孢分离技术鉴定挑选出75个平菇单核菌株进行配对杂交。经染色镜检、拮抗试验、出菇试验,获得85个杂交新菌株,其中7株农艺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8.
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亲子相关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10个平菇菌种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多菌种、二菌种和菌种内三组4×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误差小;亲本单孢菌株与后代杂交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间不相关;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显著,菌种间杂交非加性效应占优势,菌种内交配以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共选出菌丝生长速度配合力高的单孢菌株4个,杂交组合5个。  相似文献   

19.
许祖国 《食用菌》1992,14(2):14-14
当前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手段仍是杂交育种.即用食用菌的不同品种的孢子形成的单核菌丝杂交,得到杂种后代,再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日常的菌种制备工作,孢子分离法是一种重要的制种手段.因此,对食用菌孢子形态结构及其释放特性的了解,显然是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的一环,也是研究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钩悬法和弹射法进行单孢子收集、菌丝体融合、酯酶同工酶分析的杂交育种方法,将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杏鲍菇的优良性状集中表达,获得性状优良的杂交子。结果表明:利用单核菌丝进行杏鲍菇种间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可行的;杂交子S6×R84表现出优于父本的良好生产性状,经过生产适应性驯化,极可能成为性状优良的工厂化生产品种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