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氧与投饵对海蜇足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久置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螅状体足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状况进行了为期1个星期的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海蜇进行横裂生殖苗种生产后的附着基,弃置3个月后其上的足囊仍然具有萌发能力.这些足囊在投饵并充气增氧、仅充气增氧不投饵、仅投饵不充气增氧3种情况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9.08%、48.83%、34.90%,充气增氧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显著高于不充气增氧的情况(P<0.01),投饵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高于不投饵的情况.结果说明,足囊作为海蜇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策略,其萌发与否在海蜇足囊繁殖过程中更为重要.在溶解氧含量并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充气增氧所带来的涡旋水流刺激是促进海蜇足囊萌发更主要的因素,可能和所投喂饵料的体外分泌物一样成为食物丰歉程度的一种信号,进而促进或诱发海蜇足囊的萌发.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海蜇足囊前发率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海蜇苗种培育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形成足囊是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螅状幼体无性生殖的方式。但已形成的足囊,有的可萌发为新的螅状幼体,有的则不萌发乃致死亡。为探讨足囊的萌发机制,了解海蜇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作者首先就温度、盐度和光度等环境因子对足囊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分7组,实验结果表明:10℃以下(包括℃)足囊不萌发;15℃—30℃范围内,足囊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5℃和30℃时足囊萌发率最大,为23.33%(实验进行22天)。盐度实验是在20°±1℃温度下,在盐度2~32.1‰范围内分16个梯度,每梯度又分别设黑暗与自然光两种光度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在8‰以下(包括8‰)足囊死亡,足囊萌发的最适范围为18~22‰,在盐度为22‰黑暗条件下,足囊萌发率最高为43.33%(实验进行24天),黑暗有利于足囊萌发。  相似文献   

3.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足囊繁殖的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适宜的环境因子是海蜇螅状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足囊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但足囊形成并非需要不良环境因子诱导,足囊繁殖是海蜇螅状体一种正常的无性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对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海蜇螅状体生长及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海蜇螅状体足囊繁殖,2组实验中螅状幼体出现横裂的个数均随实验天数的增加有增长趋势。2组实验最后的横裂率分别达到83.33%和87.50%;形成4-6个碟状体的螅状幼体在Ⅰ、Ⅱ组中所占比例均在50%左右;Ⅰ组横裂过程经历时间集中在4—6天,Ⅱ组横裂过程经历时间多为2~4天。横裂释放完毕之后在最后一个裂节下方的亲本螅状体再生的触手数目可基本确定为8个,由8触手到16触手的转变过程中长势显著。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对海蜇螅状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螅状体阶段在海蜇的一个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即从十月初到翌年五月。在这段时间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螅状体的存活;保持螅状体能够正常生存,是在人工增殖海蜇资源中提高海蜇幼水母出苗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海蜇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平 《水产学报》1994,18(3):253-255
海蜇染色体组型分析郭平(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根口水母,海蜇,染色体组型THEKARYOTYPEOFRHOPLCMAESCULENTA¥GuoPing(Marine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ofLia...  相似文献   

7.
以海蜇新生螅状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种高温(室内恒温、夏季常温、夏季高温)、3种饵料投喂频率(无饵料投喂、每7 d投喂1次、每2 d投喂1次)及其交互作用对海蜇螅状幼体的死亡率、个体生长和足囊繁殖的影响,试验持续45 d。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饵料投喂频率显著影响海蜇螅状幼体的死亡率(P<0.05);而高温、饵料投喂频率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海蜇螅状幼体的相对生长率(P<0.05);各高温组中螅状幼体生成的足囊数均随饵料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多;足囊萌发率最多出现在夏季常温-每7 d投喂1次组,平均为34.34%;饵料投喂频率对海蜇螅状幼体生成足囊数及足囊萌发率影响显著(P<0.05),高温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海蜇螅状幼体生成足囊数及足囊萌发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尽管高温条件下海蜇螅状幼体死亡率高,但存活的螅状幼体足囊繁殖速度快,足囊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可能是螅状幼体应对高温死亡率增加的一种繁殖策略。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海蜇育苗技术和准确预报苗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7,16(1):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 ̄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 ̄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 ̄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 ̄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  相似文献   

9.
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饵料,按投饵频次不同划分为不同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温预处理阶段或升温诱导期间,营养条件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发生率和所形成碟状幼体数量都有明显影响;长期饥饿的个体若不改善营养条件,则不能诱发横裂生殖。  相似文献   

10.
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增殖实践中,人工培育出的螅状幼体需要经常进行抽样观察,倒池换水或移养到自然海区暂养。根据几年来的经验,螅状幼体短时间离水暴露于空气中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离水的时间长短与螅状幼体成活率的定量关系尚未做过实验。为给螅状幼体培养管理中制定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我们就螅状幼体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长短对其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1.
海蜇生殖腺的组织学及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双  鲁男 《水产科学》1996,15(2):3-6
在人工控制下,将海蜇的碟状幼体培养性成熟,对其生殖腺发育过程的组织学构造及精卵发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阐明了生殖的起源与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伞径为130~150mm时,生殖腺开始发生,最初在紧靠胃丝外侧的中胶层出现细胞聚集,进而形成原始的胚原基础细胞,系由胃内胚层迁移而来,进一步的分化,使生殖腺形成,纤毛内胚层,中胶层,生殖上皮,生殖腔腺,生殖腔腺下伞面上皮,薄的中胶层,外胚层。  相似文献   

12.
丁字湾养殖海域化学指标与营养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1987年对虾养殖期间丁字湾海域的调查结果,以 IN、IP、COD和 DO为指标参数分析了该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营养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面积对虾养殖排出的虾塘废水,能引起丁字湾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和营养类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本文对丁字湾海域的赤潮能否形成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由患不同程度褐斑病对虾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时期的褐斑病都包括甲壳及壳下内部组织两部分的病变;都有增生性和非增生性两种组织应答。故推论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污染所致。在早期褐斑病虾之甲壳表面发现有粘液状分泌物,说明此时在对虾甲壳表面已有了局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布氏哲罗鲑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万荣 《水产学报》1987,11(1):37-44
本文根据鳞片生长环纹的计数,并同鳞片、脊椎骨、鳃盖骨等上的年轮相对照,对4龄内的布氏哲罗娃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摘要如下:(1)布氏哲罗鲑鳞片上的环纹随年龄而变化:每月长出二圈生长环线。鳞片上具有明显的“切割”年轮特征;脊椎骨、鳃盖骨上具有明带与暗带(线)形成的年龄特征。(2)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在年龄上的回归方程为L=189.9468t+26.7934(r=0.991,df=35);体重年龄的回归方程为W=6.2451.e~(21219t)(r=0.978,df=35);鳞片半径与年龄的回归方程为R=0.7425t—0.1596(r=0.980,df=35);体重和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6.7717357×10~(-6)L~(3.0740)(r=0.999,df=35);体长与鳞片半径的回归方程为L=251.0540R+71.2288(r=0.991,df=35)。(3)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平均年增长为189.95mm;并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生长常数、生长指标、肥满度系数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白鲢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振义 《水产学报》1965,2(3):69-76
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盐度。(1941,1945)指出,鲤鱼(Cyprinus carpioL.)拟鲤(Rutilus rutilus Caspius Jak)、鳊鱼(Abramis brama L.)等鲤科鱼类的卵,正常发育的最高盐度界限为8~10‰。伊东镇雄(1953)发现,香鱼(Plecoglossus altivclis Temminck et Schlogel)卵球在1/4~1/7M的任氏液中,卵割受阻;少数勉强开始分裂者,不久也趋死亡。为了解白鲢(Hypo-phthalmiehthys molitrix CuvierValenciennes)胚胎和仔鱼的耐盐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吴维宁 《水产学报》1990,14(4):328-335
本文研究了团头鲂造血器官的血液细胞学和组织学。脾脏的脾髓,肾脏的管间组织、肝脏的窦状隙和小肠的粘膜下层是团头鲂的造血区。在一年中各个造血器官产生各种血细胞的数目变化很大,而且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有一成熟过程。对红细胞的发育有一较清晰的了解。嗜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形态和成熟形态也能区别,但有关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发育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盐度和营养盐对礁膜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礁膜科,礁膜属。礁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生长在内湾静水处的岩石上或具有泥砂的石块上。日常所见的礁膜叶状体是配子体,为膜状,呈绿色或黄绿色,体软并具光泽。礁膜是绿藻中食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体软味美,我国南北沿海居民有食用。日本人也喜食“紫菜酱”(原料以礁膜为主,掺入少量紫菜,加入调味料,高压烹煮而成)。此外,礁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化痰,利水解毒以及降低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