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之所以防治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治适期难掌握。各地在防治中,都以2龄幼虫高峰期作为施药防治适期,而2龄幼虫高峰期一般是在螟蛾高峰日期加10 d来确定的。在田间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应用这个方法存在大发生年防治适期明显滞后,小发生年由于蛾量少,高峰期不明显,难以确定防治适期的问题。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不同年份、不同代次蛾量与卵量的比率变化很大,因而蛾量的多少不能准确反映田间卵、虫量的实际。为此,对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适期的监测预报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稻纵卷叶螟蛾峰日不明显的情况下,试用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片…  相似文献   

2.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性诱剂是由其雌蛾夜间释放出来,召引雄蛾前来交配的化学物质,它起到了使棉铃虫传宗接代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已能人工模拟合成这种性诱剂,并研制出了高效诱芯,在我国棉区应用。第一个用途是用于预测预报指导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是用这种性诱剂诱蛾,根据施药适期=产卵前期(1—2天)+诱蛾高峰期+当地卵历期,这一简便公式,具有时间准、简便易行的优点。第二个用途是用于直接防治.部分代替或代替农药防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幼虫的取食为害及生长发育特征,明确其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茶刺蛾各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长、体宽及体重,按防治后挽回的损失与防治成本相等的方法估算了其在有机茶园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整个幼虫期取食茶叶1.547 g/头,其中1~3龄的取食量极小,从4龄开始取食量逐渐增大,6、7龄的取食量分别占总取食量的19%和71.4%。幼虫体重随龄期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与取食量一致,从4龄起开始快速增长,至7龄时达到最高值0.167 g。为防止茶刺蛾暴发为害,应在取食量小的4龄前开展防治。有机茶园防治指标拟定为6头/m2。  相似文献   

5.
寿光县应于鲁中半岛,北纬36度,具有井灌条件,麦田套种玉米长期稳定,适宜粘虫迁入栖息,是二代粘虫常发区,玉米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准确及时的做好短期预报,达到适时防治。一、发生期的预测预报二代粘虫在我县发生期年度间比较稳定,黑光灯历年诱蛾资料,一代成虫迁入期多在40—50天,蛾盛期(全代蛾量的14%至84%期间)及其高峰期(全代蛾量的50%日期)在6月上中旬,正值小麦生长后期至收获期(表一),发蛾期中前期蛾(麦收前5天之前)在麦田中产卵孵化,为有效蛾;后期蛾(麦收前5天之后)产的卵未经孵化(卵期4—5天)即可  相似文献   

6.
观察记述了东北纪录种鳞翅目袋蛾科的墨蓑蛾(Mahasena andamana Moore)在辽宁朝阳市府游园内为害山楂树的行为机制及生活习性。据此,应在春末夏初幼虫期进行防治。方法是在其初孵至2龄期使用高效、低毒的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黑龙港地处河北东南部平原,境内多港泊洼淀,地势低,易于沥涝成灾。种植的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其生态条件适于小地老虎发生,成为我国小地老虎严重发生区之一。尤其近年来生态条件的不断变化,小地老虎的发生消长也日趋复杂。 防治适期是关键问题。过去提出以蛾、卵、幼虫龄期、作物苗龄作为防治适期的指标,但在应用上不易掌握,为此重点研究了一代幼虫虫源组成和蛾、卵关系。 1 越冬代蛾峰与发生程度关系 黑龙港地区小地老虎不能越冬,一代虫源均由外地分批迁入,一般情况成虫迁入时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11,(1):14-14,28
误区一:见虫用药。不少农民往往要等到卷叶很严重甚至出现白叶时才去防治,使得药液很难接触到虫体,加上虫龄偏大,耐药性增强,很难杀死害虫。合理的用药时间应该是在卷尖期(二龄)前这段时期。可以自己到田块调查最佳防治期,采用查蛾量预测发生期,当成虫有少量出现时,调查方法是用一根长约1.5m的竹竿,拔动5行禾苗,每行200丛,拔动禾苗时仔细数清飞动的总蛾数,并推算出亩蛾量。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监测玉溪烟区烟草上夜蛾类害虫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溪烟区烟草夜蛾的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在自然条件下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进行多年诱捕监测,并对诱蛾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溪烟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在冬季能正常羽化,诱蛾量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最佳诱蛾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和10—11月,其次是6—9月;小地老虎最佳诱蛾期为2—3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12月下旬;烟青虫有效诱蛾期主要集中在5—6月。诱蛾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斜纹夜蛾诱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小地老虎诱蛾量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多,随空气相对湿度和日最低气温升高而降低;烟青虫诱蛾量随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诱蛾量增多。防控策略:防治斜纹夜蛾于整地理墒或烟苗移栽后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8月中旬(中部叶采烤期)结束;防治小地老虎于前茬小春作物花期(2—3月上旬)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5月底至6月上旬(烟株团棵期)结束;防治烟青虫于整地理墒后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6月底至7月上旬(烟株封顶7 d后)结束。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在上高县发生重,2007~2008年暴发,表现在程度重、面积广、蛾峰多、蛾量大、蛾期长、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主要是受外迁蛾量大、气候与虫情吻合、食料丰富、天敌遭破环、防治不力等多因素影响。通过加强预测预报、科学栽培管理、保护好天敌、适当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与日本发生的马铃薯块茎蛾同属麦蛾科的马铃薯蛾(Scrobipalpopsis solanivora)仅为害栽培在土中和贮藏在库中的未发芽马铃薯块茎。贮藏期中用杀虫剂作块茎粉衣防治有效。利用甲腹茧蜂、颗粒病毒等天敌进行防治尚在继续研究中。利用其产卵习性,适期在马铃薯的茎叶上施药亦有防效。有关的生防措施和施药部位及效果还待今后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性诱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成虫试验两个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性能较强,诱蛾高峰出现在第3~8天,峰期明显。诱杀效果显著。该技术可作为害虫测报的一种手段,在防治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吡虫啉防治柑桔潜叶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衢州地区防治柑桔潜叶蛾常用的药剂有杀虫双、氰戊菊酯、好年冬等杀虫剂,但因高温季节使用杀虫双易产生药害,氰戊菊酯药效期短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近几年,随着吡虫啉的开发应用,吡虫啉在防治柑桔蚜虫、柑桔黑刺粉虱上相当成功。本研究是对柑...  相似文献   

14.
国内检疫性新害虫--蔗扁蛾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对蔗扁蛾的研究情况,提出蔗扁蛾食性广泛,为害严重,且防治困难,但可利用病原线虫进行防治;各地对蔗扁蛾的研究主要限于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而对其生态学发生规律较少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加强对我国热区蔗扁蛾的生态发生规律、寄主转移规律和无公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以避免蔗扁蛾造成重大为害。  相似文献   

15.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起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入侵害虫,目前已经扩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严重威胁全球番茄产业。该虫于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伊犁,之后在南方多个省份相继被发现,且呈现扩散趋势,危害范围加大。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总结番茄潜叶蛾原发地和入侵国的防治进展及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议,为国内番茄潜叶蛾的有效治理和抑制其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光期对甜菜夜蛾雌蛾注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BAN,并观察其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甜菜夜蛾PBAN适宜的注射浓度为3.5 pmol/μL。与注射蒸馏水对照相比,注射PBAN能够有效促进雌蛾提前发生求偶行为,且持续交配时间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也显著增加。但与空白对照(未注射)相比,尽管注射PBAN的雌蛾求偶行为有所提前,但交配率和产卵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步说明外源注射PBAN对甜菜夜蛾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引起雌蛾求偶行为明显提前,甚至在光期观察到注射PBAN的雌蛾出现求偶行为。这为验证甜菜夜蛾PBAN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遗传改造PBAN基因干扰成虫交配达到无公害防治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椰子木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013年8月首次在我国海南发现,对我国椰子及棕榈产业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椰子木蛾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防治适期的基础。头壳宽度可作为幼虫分龄的准确指标。本文通过林间收集椰子木蛾幼虫头壳和实验室饲养椰子木蛾并收集头壳的方法,通过测量与比较,运用频次分布与线性回归等,对椰子木蛾的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并依据Dyar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对划分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其在林间和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龄数分别为5龄和5~8龄。室内饲养与室外相比,龄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室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周期、食物营养等以及椰子木蛾自身遗传、种群密度等不同,室内环境条件不利而引起其龄期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tabaniformisRott.)为害杨树苗木及成年树1-2年生枝条,十分严重防治技术急待解决1988-1993年作者在山东沂水县进行试验提出以下方法供选用:1 成虫羽化期喷药 苗圃以40%氧乐果...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一个地区不同世代的蛾峰(次)常有迁入、迁出和当地繁育的区别。由于虫源性质不同,其发生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预测发生趋势和防治适期时,必须先确定不同世代蛾峰(次)的虫源性质。而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是判别虫源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掌握卵巢解剖技术是必要的。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草地螟测报工作经验,总结出解剖草地螟雌蛾卵巢的技术方法,希望对基层测报人员掌握此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金纹细蛾(Liithocolletis yingoniella Mats)属鳞翅目细蛾科,近年来在我区苹果、梨、桃、樱桃等果树上危害日趋严重。金纹细蛾性外激素由日本氏家武,玉木佳男等于1986年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87年首次合成。1989~1990年我们引进该所合成的金纹细蛾性诱芯5300枚,用于诱蛾观察,经两年试验证明:此诱芯诱蛾活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在7个县15个苹果园设立测报点,及时发送诱蛾动态情报,指导了21万亩苹果园适期防治,获得经济效益84万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