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疾病。从丝黑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出发,结合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市场上常见的3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种衣剂有效地控制了丝黑穗病的发生,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玉米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考评,黑败种衣剂的防效最佳,黑虫双全次之,立克秀最差。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以当地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情况,从玉米感染丝黑穗病的症状特征、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3种以福美双和戊唑醇为主要成分的玉米种衣剂进行田间防治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比较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显著;种衣剂能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丝黑穗病是高粱、玉米的重要病害,而轮种是防治高粱、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高粱、玉米上的丝黑穗病菌属同一个种,两个作物上的丝黑穗病菌能否相互侵染,防治时两种作物能否轮种,已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作者认为玉米丝黑穗病菌能否侵染高粱,值得进一步验证,因此,采用感病性不同,和种植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进行了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高粱的试验。一、试验材料高粱丝黑穗病菌:用本院育种所高粱研究室试验田的菌种。  相似文献   

7.
新安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新安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病症,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及原因,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杰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29+136
介绍淮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县玉米丝黑穗病较为严重,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减少了农民收入。主要是土壤菌多、施用了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抗性弱、种衣剂不合理使用等一些发病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使用种衣剂等,以有效控制丝黑穗病。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要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淮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玉米生产的常见病害,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文在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等病理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措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指出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承德市玉米田常见病害,据市植保站2004年田间调查,防治田发病率1-3%,未防治田一般地块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10-25%,严重地块达65%。因此,抓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是确保玉米产量关键措施之一,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然后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等多项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