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地区鸽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广东分离株SD54进行了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6周龄鸡静脉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并对该毒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利用MEGA 4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经测定,分离株SD54的MDT为60 h、...  相似文献   

2.
用 SPF鸡胚从发生新城疫鸡群分离到一株病毒 ,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最小致死量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为 5 0 ,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CPI)为 1.82 ,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2 .6 2 ,属强毒力毒株。以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病毒基因组 RNA,RT- PCR扩增其融合蛋白 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 ,经回收后 ,克隆到 p GEM- T载体上进行酶切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 ,并与多株已报道的 NDV国内外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 ,F基因的同源性在 84% - 91%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为 82 % - 93% ,经基因进化树分析 ,证实流行株为基因 型毒株  相似文献   

3.
对鹅副黏病毒61/GO/GD/05分离株进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8 h,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70;静脉接种指数(IVPI)为2.34;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3/0.2 mL;对鹅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1.93/0.5 mL;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21日龄非免疫鸡和16日龄非免疫鹅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确定该毒株为强毒力GPMV毒株。对其F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当地鸭副黏病毒流行状况及其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江苏省某新城疫疫苗免疫过的鸭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清学试验和中和试验鉴定为鸭副黏病毒,命名为JS0920株.生物学特性分析,9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5.3;9日龄SPF鸡胚的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为47.7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875,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为2.7.用该病毒的培养物(鸡胚尿囊液)经肌肉注射攻毒,鸭的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40%;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S0920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2%和99.5%,与免疫预防用的LaSota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0%和92.2%;其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R-R-F117,具有高致病性鸭副黏病毒毒株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JS0920株与LaSota株的基因型不同,JS0920株为基因Ⅸ型,与F48E9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试验结果对认识当前DPMV的流行和变异现状以及疫苗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SDLP09),经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7.84/0.1 mL、48.5 h、1.80、2.36,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通过分析其融合蛋白(F)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分型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SDLP09株属于基因Ⅶ型,与野鸭源强毒NDV同源性更高,提示着该毒株可能来源于野鸭.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及其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HI试验及知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确定为新城疫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是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44h、1.74和2.39。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用该分离株对16日龄的鸡、鹅、鸭分别进行了人工试验感染,其发病率均为100%,而死亡率为分别为40%-80%、40%-60%和0。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强毒YNG-1株的分离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云南省某鹅场发生烈性传染病的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HI试验,鸡胚接种试验,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确定所分离病毒为副粘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8.57/0.1ml。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制定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是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5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灵敏(ICPI)为1.71,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36。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为强毒株,命名为YNG-1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6日龄鹅及16日龄鸡致死率均为100%,对6日龄肉鸭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地区疑似患有新城疫的病死雏番鸭群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GD1002株。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6.0 h、1.64、2.29,符合强毒株的毒力判断标准。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该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R-R-Q-R-R-F117,具有典型新城疫强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第47-420 nt片段基因分型分析表明,该流行株属于基因Ⅸ型。相似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基因Ⅸ型毒株F48E9、JS/1/97/Ch和FJ/1/85/Ch株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法从23个鸭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为新城疫病毒。该毒株ELD50为5.85log1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92.5h,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5,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0.3,属于中等偏弱毒力的毒株。该毒株不引起6周龄雏鸡发病。结果表明家鸭也能感染NDV。  相似文献   

10.
舒秀伟 《中国兽药杂志》2013,47(2):18-20,23
从辽宁省某鹅场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禽Ⅰ型副粘病毒.应用鸡胚传代、电镜形态学观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免疫保护试验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脑接种致病指数(ICPI)、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三项毒力指标的测定.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分别测定该分离株的鸡(鹅)胚MDT、1日龄鸡(鹅)ICPI和6周龄鸡(鹅)IVPI为51.6/68.6 h、1.75/1.70和1.68/1.72.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鹅副粘病毒强毒株,命名为YF株.应用YF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实验鸡和雏鹅,结果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从吉林省通化某地发病死亡鸭子病料中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融合蛋白(F)基因的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TH-1株。该病毒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3.4 h、1.85和2.575,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进一步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TH-1株与中国野鸭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mallard China HLJ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达到了99.3%,同为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与目前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Ⅶ型相一致,为鸭源新城疫的有效防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 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 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 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 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省户县某猪场患流感样症状病死仔猪肺脏分离得到1株副黏病毒,命名为猪源副黏病毒(PPMV)HX01株,对分离毒株鉴定后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PPMV JL-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10对引物,对PPMV HX01株分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该病毒MDT为91.2h,ICPI和IVPI为0,EID50为10-10.25/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弱毒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HX01株(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JF795531)与NDV参考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83.3%~99.8%,该病毒与基因Ⅱ型我国传统弱毒疫苗株La Sota全基因水平和各个基因编码开放阅读框的同源性均在99.5%以上,而与基因Ⅸ型国家标准强毒株F48E9和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鸭副粘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素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确认为鸭副粘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及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48.9h,1.80和2.45。表明该鸭副粘病天线离株具有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并定名为WF00D株。  相似文献   

15.
从表现腹泻、神经症状、肠道粘膜局部出血、坏死以及卵泡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病死产蛋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hemagglutinin,HA)、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和血清中和试验(seium neutralization,SN)及部分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命名为JSD0812株。该毒株10日龄SPF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time,MDT)为54.6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68,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上述结果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证实该毒株为NDV强毒株。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鸡、鸭和鹅均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nd evolution between the lates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epidemic strain and the vaccine strain (Mukteswar,La Sota and Clone 30 strains),four NDV epidemic strains were initially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immunized chicken groups in Guangdong,Guangxi and Hainan provinces. Fusion (F) gene and hemaglutinin neuraminidase (HN) gene of four isolated stains were amplified,cloned and sequenced by RT-PCR method,and the homology analysis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deduced by F and HN genes of NDV and other strains published in GenBank were studied, the phylogenetic tree were build,and the pathogenicity index of each strain (EID50,MDT, ICPI and IVPI)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ID50,MDT,ICPI and IVPI of the HN-08 strain were 10-8.37/0.2 mL,58.5 h,1.78 and 2.45,that of the XX-08 strain were 10-6.50/0.2 mL,75.0 h,1.61 and 2.41,that of the YS-09 strain were 10-7.75/0.2 mL,64.5 h,1.71 and 2.38,and of the LF-09 strain were 10-7.60/0.2 mL,63.8 h,1.84 and 2.38.In this experiment,the similarity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F and HN genes was over 95.8% among four strains of NDV isolated from chicken,the similarity of four NDV strains with chicken epidemic strains (GX11/03 and GM strains),vaccine strains (Mukteswar,La Sota and Clone 30 strains) and standard virulent strain (F48E9 strain) were from 96.8% to 98.6%,86.7% to 90.6% and 88.4% to 91.3%,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NDV epidemic strains were virulent strains,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X11/03 and GM strains that were popular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but relatively far from the traditional vaccine strain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近年国内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与传统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演化情况,试验从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患病的免疫鸡群病料中分离鉴定得到4株NDV流行株。通过RT-PCR技术对各毒株的F和HN基因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然后与GenBank上发表的NDV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树分析,并测定各毒株致病指数。结果显示,本试验中HN-08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8.37/0.2 mL、58.5 h、1.78和2.45,XX-08株分别为10-6.50/0.2 mL、75.0 h、1.61和2.41,YS-09株分别为10-7.75/0.2 mL、64.5 h、1.71和2.38,LF-09株分别为10-7.60/0.2 mL、63.8 h、1.84和2.38。4株鸡源NDV流行株彼此间F和H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8%以上,与鸡源流行株GX11/03、GM株的同源性为96.8%~98.6%,而疫苗株Mukteswar、La Sota及Clone 30株的同源性为86.7%~90.6%,与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8.4%~91.3%。表明4株NDV流行株均为强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11/03、GM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传统疫苗株的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毒力测定、RT-PCR及F基因的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对2005-2008年从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10株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研究。各分离株经典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在37.6~54.4h之间,ICPI在1.71~2.0之间,IVPI值在2.16~2.8之间,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7.4%~98.0%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87.0%~98.9%,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同源性为89.7%~98.9%。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8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R-R-Q-K-R-F117,具有NDV强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2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G-R-Q-G-R-L117,与弱毒株特征相符。F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较显示:目前河北新城疫的流行以基因Ⅶ型为主(占70%),同时兼有基因Ⅱ型(占20%)和基因Ⅸ型(占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