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首倡的“茶德”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茶德”内容的探讨,直以合乎茶性、人性和正确人生价值观,以及简洁、全面为原则;茶德的内容由“茶德”基本规范和“茶德”总原则构成;茶德基本规范拟为:“俭、敬、清、和”;茶德基本规范的具体涵义,宜从艺术、修性、交谊、健身四层面和价值目标、约束守则两大部分展开,并列表试析了“茶德”诸基本规范的具体涵义,以图厘清“茶德”内容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2.
曾庆楣 《茶叶》1998,24(3):126-128
长江三峡地区开发名优茶系列的有利条件是:生态环境宜茶,茶树品种优良,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区域优势。但要形成规模,提高效益,必须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好生产基地;二是提高现有名茶;三是研究各种茶类搭配和开发特种茶;四是加强茶叶保鲜研究;五是逐步开展低档茶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祖生 《茶报》2000,(4):4-8
在简介古人论茶功效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茶对人体健康的十大贡献:一是助消化,二是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三是兴奋益思,提高工效;;四是利尿解毒,杀菌消炎;五是降脂降糖,降压强心;六是抗辐射;七是防癌抗癌;八是预防龋齿,清除口臭;九是明目,美容;十是延缓衰老。最后预测茶成为世界饮料之王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4.
香味茶(Flavored Tea)是以各种茶叶为原料,采用混合或微胶囊包埋等技术,添加鲜花、水果香料或植物香料窨制而成的一类具有花果香味的茶叶产品。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饮食上追求新奇、多样化和刺激性的消费观念的出现,风味独特而独具魅力的香味茶在欧美等国得到快速发展。美国年销售茶叶中有30%是香味茶,约1.9万t;德国有100多种香味茶,年产量达4万~5万t;意大利茶叶销量的10%是香味茶;斯里兰卡近年来也非常重视香味茶的开发和生产,除了传统的小豆蔻香味茶外,还开发生产了20多种热带水果风味的香味茶,如香蕉红茶等。目前我国香味茶生产量不大,主要有玫瑰红茶、荔枝红茶、香兰茶和兰贵人等产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将超细茶粉添加到面粉中制得各种茶叶面条的加工技术,结果认为,茶粉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1.5%重量比;选用的茶粉量佳细度为125目下150目上;最佳和面方法是将茶粉加到水中充分浸泡后调成茶浆,再加到面粉中。  相似文献   

6.
肖宏儒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重点是研究和总结传统制茶工艺技术,以及研制、开发制茶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60~80年代,改进制茶工艺,优化及实现机械化、连续化作业;80年代强化研究制茶机械化作业的初步自动化控制技术;90年代主要是开发实用化技术,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至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风格名荼加工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如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等,特别是扁形名优茶多功能机的研制成功,对扁形名优茶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要制好茶应“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时”,也就是制茶时天气;地即“地利”,是指茶树生长在得天独厚的环境的鲜叶原料,这也是制茶先决条件;人者即“技艺”,即制茶的技术水平掌握好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度。云霄花香蜜韵云霄黄观音茶技艺具有闽北、闽南乌龙茶的独特技艺,更凝聚了多代茶人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赵大川 《中国茶叶》2002,24(3):18-21
作为知青,种植茶树、炒制茶叶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改革开放后,多年从事茶园的喷灌工作;退休前还兼任过拥有6000亩茶园的杭州茶叶试验场场长,与茶可谓有缘。作为杭州人,多少为茶神陆羽在杭州余杭双溪著茶经,名垂千古;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过十八棵……  相似文献   

9.
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涛  梁涛  张梅莉 《茶叶》2001,27(2):17-21
本文研究了5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都是二倍体,核型分别为马关茶C.makuanica 2n=30=22mm 8sm;厚轴茶C.crassicolumna 2n=30=22m 85m;广南茶C.Kwangnanica 2n=30=22m(2SAT) 8sm;假秃房茶C.gymnagynoides 2n=30=22m 6sm 2st;圆基茶C.rotundata 2n=30=20m(2SAT) 10sm(2SAT)。厚轴茶和圆基茶的核型为2B型,其余3种为2A型。本文还对茶组(sect.Thea)植物的核型作了讨论。圆基茶和广南茶的核型为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茶蚜,又名茶二又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茶蚜是山东茶树上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新梢上趋嫩危害明显,聚集刺吸危害茶芽和嫩叶.芽被害后,细瘦黄谈,萌发伸育迟缓;嫩叶受害,开始叶缘褪绿、黄谈,中部暗绿无光泽,进而向下卷编,严重时新消萎缩以至枯揭。茶蚜危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按一芽二叶标准采摘,新消受害率5%,百芽重减轻1.6%;受害率10%,百芽重减轻3.6%;受害率100%,百芽重减轻444%。同时受害芽也趋老化。春季危害严重时甚至无茶可采。受茶蚜危害的茶叶,失去了正常熟香,有腥气异味,茶汤暗淡混浊,无味;多酚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05,27(1):1-1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茶农增收和茶业发展;中国工程院公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当选院士;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专访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中国茶文化周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央电视台曝光“问题茶”引起广泛关注;杭州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包括‘苍梧群体种’‘凌云白毫种’‘西山种’‘灵山桂青种’‘南山白毛种’‘开山白毛种’和‘龙脊大叶种’等,这些地方群体种历史上主要用来加工绿茶、红茶以及六堡茶等,品质优良,声名远扬。本试验研究以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茶树鲜叶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工艺加工成六堡茶,旨在探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品质差异,进而为各地方群体种适制优质传统工艺六堡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44.55%~54.14%,均值为48.7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16%~4.54%,均值为3.27%;茶多酚含量为17.65%~33.05%,均值为23.06%;咖啡碱含量为3.04%~5.29%,均值为4.10%。本试验研究中的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具有制作传统工艺六堡茶的良好理化物质基础,适制传统工艺六堡茶,其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建所60年,尤其是建国45年以来,本所科技人员,对茶树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茶树根系的生育特性,深耕对茶树根系的更新效果;茶籽的贮存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茶花开放期和茶果成熟期;茶树品种的生育类型;茶树种群的原始生殖特性;茶树枝梢的生育轮性和鱼叶的生育特性等。对茶籽的“后熟”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理论,并对茶叶生产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技艺在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类村庄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但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以手工制茶技艺为例,传承断代、认同度降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生产等问题频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手工制茶的优劣,对手工制茶技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定位,精准把握发展方向;重视人才,多渠道培养传承人;产业融合,茶旅康养融合发展;手机结合,共促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莉 《茶叶》2009,35(1):58-60
北宋诗人梅尧臣爱茶,引茶入诗入文,更有如茶般不媚于世,不阿于俗的品性。茶道即人道,茶品与人品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茶在文人心中,是醇清高洁之物,促人修心养性;有高尚情操和宽厚情怀的诗人亦如茶,值得后人敬重与爱戴。  相似文献   

16.
陈泰兴 《广东茶业》1992,(3):37-38,3
1.本厂研制的C、T、C、茶胚团场“分离解块机”实用性哟、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安全、耐用;2.C、T、C、茶胚干燥之前使用团块“分离解块机”可提高茶叶品质,提高精制率;3.使用茶胚团块“分离解块机”可节约能源,降低制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层面,将茶文化的发展划分为:茶起源时期的原始茶文化;茶普遍栽培和饮用时期的传统茶文化;茶进入市场经济新时期的茶文化。对各时期茶文化的主要精神蕴含和文化功能,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茶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通俗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茶的保健养生作用已被人们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茶“刮油解腻”的说法,茶的降血脂功能也被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本文基于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对我国已备案的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茶的注册数量、配方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注册备案的辅助降血脂保健茶数量逐年递增,配方组成中绿茶的使用率最高,其余原料主要为代茶类植物;基于CNKI数据库,对近十年来茶在降血脂功效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普洱茶、金花茶、六堡茶等出现频率较高,为近年来研究较热的降血脂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辅助降血脂保健茶的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促进茶叶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08,(3):39-39
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导致茶鲜叶细胞形态发生变化,600MPa压力下,细胞形态溃缩明显,出现细胞液溶出;在处理温度37℃、处理时间10min条件下,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的茶鲜叶,多酚氧化酶比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福建茶叶》2011,33(2):52-53
1 古代茶书中的茶水关系 古代有许多茶书都有关于“水之于茶”的记述,如:“品茶需理水”,“名茶名水,两全则美”;杭州有“龙井茶,虎跑泉”之说,广东也有“榕树茶,琉璃水”之唱,王安石有诗云:“水甘茶串香”等。爱品茶之人能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茶不同的水,泡出的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高下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