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的概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农作物种子功能性包衣技术的概况,分析种子包衣的综合效能和作用方式,指出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种子包衣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A包衣种子的作用。包衣种子是指将经过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用包衣机把种衣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像给种子穿了一层衣服,故名“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所用种衣剂(又名包衣剂)主要成分有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生长激素等。在种子表面起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利于形成壮苗,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能减少用种、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可见,种子包衣技术涉及多门学科,且含多项高新技术,所以,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种子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3.
种子包衣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多年来该技术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种子包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该文主要结合莒县实际情况,就种子包衣技术和该项技术的发展应用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种子包衣就是将一定比例的杀菌剂、杀虫剂、微肥、生长刺激素等成份和相应的助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借助成膜剂、包衣机械将种子包上一层种子药膜。种子包衣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减轻环境污染。种子包衣技术虽已推广多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种子包衣作为作物物化栽培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上推广应用。进行种子包衣,种衣剂的选用是关键。种衣剂是一类根据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种苗的生理特性,以农药、肥料、激素等为活性成分,成膜剂、乳化剂等为非活性成分加工而成的种子处理剂。不同农作物有与之相配备的种衣剂。大田结果证明:种子包衣后,种衣剂中活性成分可促控幼苗生长,防控苗期病虫害,但是种子包衣后对种子发芽质量是否有  相似文献   

6.
种子包衣技术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为防治种子传播病害和土壤传播病害及地下害虫提供了一条捷径.现在越来越多的种子采用包衣技术,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检测包衣种子发芽率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对具体作物并没有进行逐一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 种衣剂含有杀虫、杀螨、杀菌剂、微量元素和高效成膜剂。根据成份、含量、配比不同,分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可用作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包衣拌种;专用型只能用于单一或指定品种的种子包衣拌种。种子经种衣剂包衣后播种,对鼠类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能有效防治地下、地上害虫及多种农作物病害,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相似文献   

8.
浅谈种子包衣、丸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996年农业部就提出要把种子精选加工、包衣作为实施种子工程的突破口,近年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也提出要把种子包衣处理示范工程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国目前主要农作物种子年需求量为700万吨,其中商品种子量350万吨,但经分级精选、包衣处理的种子不到种子总量的10%,尤其是对蔬菜、多经农林作物种子的包衣需求方面更为迫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农业即将面临一次红色革命即种子包衣、丸化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9.
种衣剂是给种子穿衣包覆的药剂.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药肥复合性产品.种子包衣具有明显的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功效.使用种子包衣处理,小麦单产可增加5%以上;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单产增加10%以上.种子包衣技术在国外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种子都要包衣处理,包衣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做包衣剂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包衣种子能对农作物种子带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蔓延,提高发芽率和成株率,促进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0药种比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个和6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悬浮种衣剂理化指标改变与持效期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将壳聚糖分别按照0.5%、1.0%、1.5%、2.0%的用量加入18.6%拌&#183;福&#183;乙悬浮种衣剂中,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理化指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对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壳聚糖能明显的改善指标性质,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研究结论:壳聚糖通过改变悬浮种衣剂理化性能来影响有效成分释放,在成膜时间和剂量的释放上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使原药的功效得到明显的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目前在农作物生产中常用的种子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农药、种子引发、种子包衣及丸粒化等)方法的特点和原理,主要将种子处理方法对农作物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对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种子的活力与抗逆性会直接影响成熟植株的产量与质量,种植业一直需要更有效更快捷的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以浸种、拌种为基础,可以将多领域的技术结合发展,是一种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的种子处理技术。它具有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提高机械播种适配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种植成本与人工成本等作用。本文对种子包衣技术与种衣剂的作用机制、包衣方法、类型及作用做了概括性叙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对今后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种子保健沿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是首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种子的健康与品质的优良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是农业古国 ,农业劳动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子保健经验。笔者以历史时序为线索 ,对中国历代种子保健方面的主要技术与经验做了整理 ,综述中国古代种子保健方法的沿革 ,尤其是对早在公元前 1世纪就已出现的种子包衣技术的雏形溲种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并简要评价了古代种子保健技术对当前种子科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种子包衣已成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提高农药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劳动力等。本研究基于构建的成膜助剂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系统评价水稻包衣后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拓宽悬浮种衣剂在水稻病虫害精准防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然后通过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优选其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表征,检测制备的种衣剂的质量指标。同时,在不同浓度下对种子进行包衣,确定其最佳药种比,采用盆栽试验对种衣剂处理的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白根数、叶数、根系活力、叶绿素、游离脯氨酸、抗氧化酶等生物学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稳定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种衣剂的吸水性、耐水性变化,发现该膜在水中溶解缓慢,直至35 d,破损面积和孔隙率变化仍没有明显增大。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的最佳配方为噻虫嗪25%,吡唑醚菌酯15%、快T0.5%、FS3000 8%、硅酸镁铝0.3%、黄原胶0.12%、皂土0.5%、乙二醇5%以及海舒液体红2R 5%。种衣剂悬浮率为97.90%,成膜时间为12 min,成膜性良好,包衣均度88.23%,分散性良好,黏度0.53 Pa·s,脱落率3.25%,有良好冷贮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药种比1﹕50(2.88 g a.i/kg)处理,发芽率较对照组提高了31.9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6.57%;株高较对照组提高了6.4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9.42%;根系活力较对照组增加了38.07%,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24.20%;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3.02%,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78.63%;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28.70%,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23.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增加了30.69%,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15.66%;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成膜性好、持效期长、发芽率高,对水稻种子安全,无不良影响,可为种子苗期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山西北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现状分析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北部春播玉米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表明,玉米连年重茬,种植感病品种,气候变化异常,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及部分地区推广的秸秆还田是诱发丝黑穗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倒茬,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可减轻丝黑穗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种子包衣的研究和发展,通过介绍种子包衣现有技术方法,种衣剂的概念、作用机理、成分和分类、以及种衣剂的功能的研究进展,包衣机械研发和使用概况,提出了我国种子包衣研究的薄弱方面,以期为我国的种子包衣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药用植物黄芪的农艺性状和栽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初步开发制备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以不同用量(种子干质量的2%、4%、6%和8%)的黄芪种衣剂包衣为处理,以ND牌种衣剂(种子干质量的8%)包衣和空白种子为双对照,通过发芽、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黄芪种衣剂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黄芪种衣剂的理化性状符合种衣剂的一般标准,对种子发芽安全,能够加速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增加黄芪的根茎和主根体积,从而提高主根的干物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含水量的包衣玉米种子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包衣技术是有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作物苗期病害的重要措施,已经推广多年。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包衣玉米种子在不同的贮藏期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种子贮藏4个月时,处理1,2,3的种子发芽率分别降到83.0%,75.0%,59.0%,低于国家标准85.0%以上,而对照的发芽率高达9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