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组织学、电镜方法对云南主要地方牛种大额牛、云南瘤牛、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的肌纤维特性作了系统研究.5个牛种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μm)分别为57.48±1.15,109.45±1.84,100.38±6.25,90.38±5.31和97.35±9.62;肌纤维密度(根/mm2)分别为201.54±2.66,115.45±4.04,106.30±10.10,90.38±5.31和92.35±9.62;肌束内纤维数(根)分别为73.23±8.90,34.32±8.77,36.32±8.30,47.62±8.90和40.40±8.79.肌节长度(μm)以大额牛公牛最长(1.706 5),云南瘤牛去势公牛居中(1.467 0),云南瘤牛公牛最短(1.205 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贵州白水牛的肉质营养特性,选用5头贵州白水牛青年公牛屠宰,对肉质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鲜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2.99%,脂肪含量为6.85%,不饱和脂肪酸(UFA)与总脂肪酸(TFA)的比例为37.94%,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EAA/TAA)的比值为41.47%(未计色氨酸).贵州白水牛肉的蛋白质、风味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好,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膳食肉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本地不同品种母牛肉品质特性,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新疆褐牛、哈萨克牛母牛共20头(新疆褐牛母牛10头,哈萨克牛母牛10头),采集辣椒条、外脊、里脊、小黄瓜条、米龙共5个部位进行营养成分、食用品质等指标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哈萨克牛母牛部位肉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高于新疆褐牛母牛,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水分含量高于哈萨克牛母牛,且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外脊、里脊小瓜、米龙之间水分、脂肪、蛋白质与哈萨克牛母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母牛部位肉剪切力值、蒸煮损失、pH均小于哈萨克牛母牛,且部位肉里脊、小瓜、米龙剪切力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辣椒条、外脊、里脊、小瓜、米龙蒸煮损失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辣椒条、外脊、里脊pH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小瓜pH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新疆褐牛部位肉肉质多汁性好于哈萨克牛,哈萨克牛部位肉肉质风味好于新疆褐牛,新疆褐牛部位肉嫩度、保水能力、肉质均好于哈萨克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锡林郭勒草原蒙古牛肌肉肉质特性,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全年放牧蒙古牛和西门塔尔牛各8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肌肉进行肉品质及矿物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牛肌肉中的肌肉红度a~*、黄度b~*、系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干物质、灰分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而失水率、pH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肉中亮度、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虽然高于西门塔尔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2)蒙古牛矿物质元素Ca、P、Cr、Cu、Fe、Mn、Zn、Se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Mg、K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虽然Mo含量蒙古牛高于西门塔尔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蒙古牛肌肉肉质特性比西门塔尔牛好,肉中所含矿物质大多比西门塔尔牛高,所以具有更好的食用、加工潜力。  相似文献   

5.
云南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甸牦牛是产于滇西北高原的地方品种,为了从分子水平阐明其种质特性,以对其有效保护提供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布在黄牛15条染色体上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中甸牦牛45个样品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共检测到6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6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8243~4.4800,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1333±0.833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3645±0.7474个,群体平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9599±0.0973、0.6852±0.0879和0.6311±0.1057.结果表明,中甸牦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6.
‘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种肉用牛不同部位的肉品质.【方法】试验以‘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牛’♀ב张掖黄牛’♂)和‘平凉红牛’(‘平凉黄牛’♀ב秦川牛’♂)F1♀ב利木赞牛’♂)F1♀ב南德温牛’♂)的肩肉、眼肉和黄瓜条为研究对象,对其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用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平凉红牛’3个部位肉的a*值和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和剪切力值无显著性差异,‘平凉红牛’眼肉和黄瓜条的失水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低27.53%和26.19%(P0.05),肩肉和黄瓜条的熟肉率分别比‘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的高7.31%和8.59%(P0.05);营养品质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5.12%、9.37%和3.05%(P0.05),‘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眼肉和黄瓜条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平凉红牛’显著的高35.66%、34.09%和35.47%(P0.05);质构特性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肩肉与眼肉的质构特性优于‘平凉红牛’.【结论】‘西门塔尔杂交牛’具有高蛋白和高糖原含量等特点,‘平凉红牛’具有加工性能好和良好的适口性等特点,二者均是优质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德宏州南亚热带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德宏州农科所经过几年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本地区冬季栽培的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和中甸红眼等新品种.现将其生育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甸红品种系迪庆州农科所经多年系统选育,于1991年培育成功,2001年经专家鉴定会议审定。该品种鲜薯干物质含量为25.44%,淀粉含量16.7%,还原糖含量0.34%,蛋白质含量1.56%,加工油炸片级7.5级,可作加工及菜用兼用型品种。植株扩散,花冠白色,椭圆,芽眼中等深、多、红色。表皮白,肉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因其适应性强、增重快、产肉多,成本低效益高,而被农民朋友广泛饲养.又因其胴体肉质好,而被香港地区饮食业中评为世界第二名优良肉牛品种.在秦川牛的育肥过程中,应抓住秦川牛的品种选择,饲料组成和饲养方法三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统一饲养条件下新疆褐牛的脖肉、上脑、外脊、里脊等13个部位分别对其进行理化指标(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及肉色)、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及不同理化指标对大理石花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 H值外,综合各部位理化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里脊、板腱肉质好,而辣椒条较差;大理石花纹对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脂肪覆盖等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pH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色、剪切力、BPI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藏北牦牛肉成分和营养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桑  旦增  布多  马红梅  白玛卓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98-14199
[目的]分析藏北牦牛肉营养成分,评价牦牛肉品质特点。[方法] 在西藏藏北地区,随机选取自然放牧的3-5岁、平均体重约300 kg的牦牛10头为试验组,测定屠宰后牦牛肉的肉色、pH值、嫩度、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以及肉的营养成分。[结果] 藏北牦牛肉色泽深红,肉的营养成分较全面且均衡。牦牛肉的干物质含量为31.6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43 g/100 g,脂肪含量为3.12 g/100 g,富含铁、钙等矿物质;与内地黄牛相比,干物质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牦牛肉肌肉嫩度剪切值黑牦牛稍高于当地黄牛,牦牛肉比当地黄牛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3.63%、熟肉率高10.06%。[结论] 藏北牦牛肉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优质肉类资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生产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12.
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供试动物。大通牦牛和大通黄牛。二者分布地区及其生态条件见表1。②试剂及药品。氯仿,氢氧化钾,氯化钠,硫酸氢钠,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有机相过滤膜(0.5μm),高纯氮气(99%)等。21种常规脂肪酸甲酯(FAME)标准品为:C6:0、C8:0、C10:0、C12:0、C13:0、C14:0、C15: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9t11C18:2、t10c12C18:2、C18:3、C19:0、C20:0、C20:4、C20:5、C22:6(均购自Nu—Chek公司,纯度≥98%)。  相似文献   

13.
宰后冷却牦牛肉排酸过程中肉用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当地黄牛肉作为对照,研究了冷却牦牛肉在宰后8 d的排酸过程中肉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排酸过程中,与黄牛肉相比,牦牛肉pH值在正常范围内,剪切力、红度(a*)、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均高于黄牛肉(P<0.05),但是亮度(L*)、黄度(6*)、失水率等指标显著低于黄牛肉.随着排酸时间的延长,牦牛肉pH值上升、亮度增...  相似文献   

14.
甘南黑牦牛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3~5岁黑牦牛进行了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当地黄牛肉相比,黑牦牛肉干物质含量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灰分含量高0.12 g/100 g,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13.63%,熟肉率高10.06%,其肉质嫩度适中,肉色较黄牛肉深红.黑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深红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15.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长序列,对中国黄牛、牦牛和水牛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黄牛、牦牛和水牛cyt b基因序列中碱基A和T的含量均比较高,A 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58.2%和56.0%。黄牛在cyt b基因全长序列具有较丰富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16 84),水牛的核苷酸多样性相对贫乏(Pi=0.003 51),牦牛的核苷酸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Pi=0.012 28)。中国黄牛与牦牛和欧洲野牛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水牛间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个母系起源;中国牦牛和斑腾牛以及羯牛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中国水牛和沼泽型水牛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也可能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序列,了解牛Sycp2基因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睾丸组织中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电子克隆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RT-PCR分析牛Sycp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4 365 bp,命名为b-Sycp2,编码蛋白含有1 454个氨基酸残基,并包含卷曲螺旋结构域等典型结构域;②b-Sycp2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b-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犏牛(P<0.05)。【结论】成功克隆了b-Sycp2基因,b-Sycp2基因为睾丸组织的特异表达基因,且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b-Sycp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犏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对宰后牦牛肉品质的影响,为牦牛肉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岁去势甘南牦牛肉为材料,取其背最长肌,剔除筋膜、脂肪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8 cm×8 cm),用20 G针均匀穿刺,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1、10、100 mmol·L -1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在4℃条件下1﹕1(V/m)浸泡肉样1 d,然后在4℃条件下成熟,测定成熟期间(0、1、3、5和7 d)NOS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pH、色度等指标。【结果】NOS抑制剂处理后的牦牛背最长肌NOS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的NOS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30.9%、43.6%、74.7%,一氧化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4.7%、12.5%、21.5%。处理后的牦牛肉pH显著降低,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8%、5.7%、15.2%,其中10和100 mmol·L -1 NOS抑制剂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显著降低了牦牛肉羰基含量,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4.1%、19.0%、22.2%。此外,处理组MFI显著上升,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31.1%、23.3%、9.6%。处理组牦牛肉总巯基含量显著上升,第7天时,对照组比NOS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低3.2%、3.7%、2.7%。成熟过程中,NOS抑制剂处理使肉色a *值显著降低,肉色L *值显著升高,第7天时,处理组的肉色a *值分别比对照组低7.1%、40.2%、30.7%,肉色L *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2.0%、1.1%。【结论】一氧化氮促进宰后牦牛肉蛋白质氧化,抑制牦牛肉嫩化,使肉色L *值降低,a *值升高,对宰后牦牛肉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而NOS抑制剂能降低肌肉中NOS活性。  相似文献   

18.
牦牛和黄牛三个微卫星基因座种间特异性等位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在ILSTS013、ILSTS050和SPS115 3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存在的特异性等位基因座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在这3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DNA序列存在种间特异性差异,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将牦牛与普通牛和瘤牛在基因型或DNA序列水平上进行区分,这将成为评价牛种间的基因交流水平和建立牛肉及其产品分子追溯系统的可靠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大通牦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分析其组成及含量,并与当地大通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大通牦牛肌间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低于大通黄牛(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高于大通黄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大通黄牛无明显差异(P〉0.05)。大通牦牛PUFA/SFA和n-6/n-3PUFA均在推荐比例之内。[结论]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构成优于当地黄牛,营养价值更高,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