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93—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OLS回归模型,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中国粮食产量贡献最大的影响因子是农用柴油使用量,其次是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及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政府农业补贴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与消费现状由于俄罗斯政局不稳,农业生产一直不景气。1996年俄粮食产量为6930万t,1997年为8000万t。1997年其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粮食产区风调雨顺,尤其是在收割季节天气晴朗。预计,1998年收获5600万t谷物,1997年期...  相似文献   

3.
在我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粮食主产区河南省陕县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陕县近15年(1987~2001)粮食总产量减少了48.6%,粮食播种面积年均减少率6.1%,陕县作为粮食主产区,存在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简况1972—1974年世界上不少地区农业欠收,原苏联大肆抢购粮食,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缺粮,发生“粮食危机”;同时化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收“双赢”的实现路径,基于2008—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回归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主产区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波动上升,但仍未突破中度协调等级,各主产区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三梯队分布”;2)主粮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一致性水平,保障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一致性水平上升0.835;3)主粮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动了主产区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总量维度和效率维度的适度规模经营均在农业保险提高粮食产量与农业收入的一致性水平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0.19%和24.10%。因此,为了实现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收二者兼得,应着力提高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巩固和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以农业保险助推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收提供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基于粮食主产区1979-2010年粮食产量、农业贷款和农业财政支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农业贷款和农业财政支出对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期农业贷款和农业财政支出对主产区粮食产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农业贷款大于农业财政支出对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农业贷款大于农业财政支出对主产区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主产区农业生产的农业金融和财政政策,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1,(7):7-7
2011年6月22~2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并通过了《关于粮食价格波动与农业的行动计划》。作为G20框架下首次召开的农业部长会议,汇集了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国,这些国家占到全球耕地的65%、粮食产量的77%、粮食贸易的80%。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相互影响和关联,两者共同驱动着中国粮食生产变化。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粮食生产,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采用Kaya恒等式模型构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联合影响下的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它们分解为规模效应、数量效应、装备效应和效率效应,揭示了四大效应对2003—2018年中国及其31个省域(不包括港澳台)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变化层面,数量效应都明显抑制了粮食生产,而规模效应和装备效应则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两者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突出;2)2003—2018年,效率效应对全国层面的粮食生产由负向抑制变为正向驱动,对省域层面的24个省区呈现明显的负向驱动作用。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建议持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稳定其农业生产队伍,进一步强化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责任,因地制宜地促进不同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粮食产量的高低及其品质的好坏虽然与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关,但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2002年黑龙江省遭受的30年未遇的严重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即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持粮食产量的适度稳步增长惫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2004年政府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向农民提供了种植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并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这些措施除激励农民增加化肥等物质投入外.还通过提高种粮的比较收益吸引了一些已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返乡种粮。但这些措施因不能克服农业劳动力季节性下足的问题,难以使现有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公主岭市是全国商品粮出口基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粮食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总产已达60.5亿斤,是2000年的1.46倍,成为全国玉米出口最多的县、市之一.公主岭市粮食生产能持续稳定的增长主要决定于良种、化肥、农业机械化三个主要因素,而农业机械化又可以充分发挥良种和化肥的增产作用.文章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初步统计,2006年农垦系统粮食总产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粮食总产量预计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对广东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机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手段和先进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文中分析了广东省1988—2008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采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广东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与广东省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机械化每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加0.35%。鉴于此,政府应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今年的粮食生产必将又是一个大丰收.农业的发展将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如何在土地休养生息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粮食新品种问题?如何发展生态农业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检验我国各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渐北移,且各省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粮食产量的格局在近20年发生了演变。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加强各省份之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12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亟待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缓解农业资源约束,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8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一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并对200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了全面部署。会议指出,2004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粮食增产和单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能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增产任务。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1997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好会议提出,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会议强调,实现2005年的工作目标,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江苏省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均在地理上呈现出空间相关性;2)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周边地区粮食产量增加;3)对比混合线性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若不考虑空间因素则会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系统性估计偏误;4)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具有异质性,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空间溢出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西走廊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原因,认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调整,调整的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围绕粮食生产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按市场需求,突出发展名,优,特品种,调整粮食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