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现今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开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明显的改善了当前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分析在经济生态化背景下,实施天然林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天然林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是国家的重要生态、经济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产品等作用。天然林锐减导致生态恶化,在分析了天然林锐减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他能源、社区(村户)共管、扶持农村经济等保护天然林对策。  相似文献   

3.
天然林在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诸多因素,天然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已呈现出资源结构不良、质量低下以及生态功能减弱等。因此对现有天然林最大限度的保护,是未来环境系统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该文在概述、分析天然林保护的必要性和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天然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稳定发展,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更加注重来缓解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对天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林业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围绕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分析论述,主要提出如何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越来越注重绿色发展的今天,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取舍,浙江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也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天然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但受到人类乱砍乱伐的严重影响,天然林面积快速减少,生态危机问题急剧加重。自1998年的特大洪灾以来,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天然林资源保护,虽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增加,但天然林生态保护中潜在的问题对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天然林生态保护潜在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保护对策,希望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措施的实施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新时期,根据林业发展环境和天然林保护战略,并对林业生态环境加强保护,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可有效维护我国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于此,在阐述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尤溪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妹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8-189,236
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阐述了天然林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尤溪县天然林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天然林保护措施,提高次生天然林经营水平和效果等天然林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天保工程事实上就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它在我国生态建设工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位,为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下,政府通过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以确保我国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对于天保工程的管理不够科学严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西昌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伟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85-86,123
首先分析了西昌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找出西昌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竹子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从“以竹代木”保护森林资源、带动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开发竹浆产业实现竹材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竹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培育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山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的天然林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广大国有林区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努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加大对林区的投入,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林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在我国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天然林在改善群落结构、抵抗病虫害、提高林分生产力、促进养分循环与维持地力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林。因此,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不仅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在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中尚未有效解决天然林保护的尺度、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技术规范以及如何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天然林保护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旨在为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西庄河山地流域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情况,指出在转型期,流域森林资源管理分类经营是有效方法之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具体措施为手段,吸纳社区共管的模式来扎扎实实推进流域森林资源持续管理水平,维持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薇  张朝君  莫晓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47-15248,15263
研究综合分析了石阡县的区域位置、地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指出石阡县拥有气候、森林、温泉、文化遗产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当前县城内城市景观存在的,如城市规划缺乏整体性、山水资源利用不足、历史遗迹及周边建筑缺乏统一性以及城市绿化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旅游的最大障碍。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石阡县城当前城市景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街道绿化、温泉景区、老城住宅区以及沿河绿化景区改造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为该县今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分析我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经济发展阶段、林业政策与森林资源变化的规律,其次总结提出森林资源变化的U型理论,来解释森林资源变化及其规律,最后对U型模型进行阐述,指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改善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与保护存在的林分密度大、质量低、分化严重、天然更新差、病虫害频繁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措施,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野生动物产业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健康的野生动物产业发展和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说明了野生动物产业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指出其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由此对野外资源的管理造成的压力。结合依法管理,分析说明了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明显不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修改,增设野生动物产业相关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水源林与水保林的区划与经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入剖析了黑龙江省水资源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森林与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高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区划、经营、管护对策,为森林分类经营与天然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数学法对贵清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得出主要结论:贵清山旅游资源以岩溶地貌景观、峡谷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主体特色,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良好的原始状态。同时指出其存在旅游开发不足、挖掘深度欠缺及基础条件差等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