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酿酒葡萄赤霞珠避雨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方法]2011—2012年在赤霞珠葡萄上开展避雨栽培试验,研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病害发生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赤霞珠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多的年份,避雨栽培可确保葡萄顺利通过成熟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少的年份,避雨栽培赤霞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有机酸等指标相比露地栽培差异不明显;在同等酿造条件下,避雨栽培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在口感、色泽等方面明显优于露地栽培。[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葡萄中低分子量酚类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甲醇洗脱系统,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低分子量酚类物质的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葡萄中的低分子量酚类物质。第一步pH= 7.0,分离提取出中性酚(儿茶素、芳香醇);第二步pH= 2.0,分离提取出酸性酚;梯度洗脱,一次分析在70 m in 内完成。新鲜葡萄样品经预处理,各种酚类物质回收率为65% ~95% 。 相似文献
6.
介绍赤霞珠酿酒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葡萄出土、夏季管理、肥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冬剪、埋土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这一优质生产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膨大处理对‘无核白’(Thompson Seedless)‘维多利亚’(Victoria)‘奥古斯特’(August)3种鲜食葡萄品种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奇宝和益果灵按体积比1∶1混合后,稀释10 000倍,对葡萄浸穗处理1次,定期采样,分别测定3种鲜食葡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以及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金属螯合力、DPPH·清除力和羟自由基清除力。结果表明,膨大处理可减少‘无核白’葡萄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并减弱其抗氧化活性;可增加‘奥古斯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并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可减少‘维多利亚’葡萄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并减弱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DPPH·清除力,但会使金属螯合力、羟自由基清除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90-1是乍娜葡萄的早熟枝变品系,浆果6月下旬成熟,试验结果表明,90-1浆果中叶绿素降解比母株快,单粒增重迅速,TTS含量增加较快,浆果生育期较母株短,浆果酚类物质同母株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葡萄果实理化特性与酚类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及开展品种选育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雷司令’和‘小芒森’为试材,于2018和2019年果实豌豆大小时(花后30 d)开始采样,直至完全成熟,对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pH;浆果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果皮百粒质量及其占果粒的百分比、果皮总酚及总单宁含量;成熟时果实单体酚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浆果横纵径、浆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百分比、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随着果实生长逐渐增大,而可滴定酸、总酚和总单宁含量呈降低趋势;‘雷司令’浆果的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在生长过程中显著高于‘小芒森’,而其他指标均与此相反;黄酮醇是2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单体酚类物质,且两者中出现不同比例的糖基化(‘雷司令’:63.77%;‘小芒森’:97.81%);相关性分析表明浆果鲜质量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负相关,而果皮质量及其百分比、糖和酸含量与其正相关。因此,‘小芒森’果实较小的果粒,高的果皮百分比和果实糖含量有利于其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0.
果实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及其组分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重要基础。以山西乡宁地区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为供试品种,从盛花后到果实成熟连续采样分析果皮和种子内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实施优质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单"S"曲线;种子与果皮内总酚、单宁及总类黄酮质量分数均逐渐下降,但在采收前略有升高,种子内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果皮内;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内花色苷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之间,酚类物质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糖分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研究了贺兰山东麓地区7个酿酒葡萄品种的糖分质量分数及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的糖分积累速率不同,成熟期糖分质量分数存在品种间差异;在转色至成熟期,所有酿酒葡萄品种的糖分质量分数均呈"S"型,可用Logistic模型拟和,并且模拟效果良好;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糖分积累规律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UV-B辐射对葡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UV-B辐射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欧亚种葡萄‘红巴拉多'为材料,设置添加UV-B光源处理,以同环境下无UV-B光源处理的葡萄为对照,每天定期照射8 h,为期18 d,每2 d随机采集新梢上、下部成熟叶片测定黄烷醇及单体酚含量,并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亚显微结构。【结果】在UV-B处理后的第2~14天,葡萄叶片中的黄烷醇含量较对照增加5%~60%,且二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试验期间,葡萄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第4,12,14和18天以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以对照组显著高于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UV-B辐射处理葡萄叶片中表儿茶素含量表现出持续增高趋势,而桑色素含量有所下降。透射显微镜观察发现,UV-B处理葡萄叶片叶肉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内陷,并分解为若干小液泡,内含物基本消失,有的形成吞噬泡;叶绿素形状发生扭曲,被膜模糊或消失,基粒垛叠的片层变少且排列稀疏紊乱,严重者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膨胀,形成空泡;嗜锇颗粒体积增大、淀粉粒被降解。【结论】UV-B辐射能够在叶片不同部位不均衡地增加葡萄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次级代谢物种类,并且可以改变膜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更有效地发挥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不同营养系鲜食或制干的用途,筛选‘无核白’系列大粒与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鲜食品系,酚类物质浓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而适宜绿色葡萄干制备的制干品系。【方法】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以其性状上有变异的10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果粒重,用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HPLC法测定果皮与全果白藜芦醇含量、酚类物质,比色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大粒无核白和W3等营养系浆果单粒重为对照的1.3286—1.4682倍;W2、W8、长穗无核白和W7等营养系果实白藜芦醇含量为对照的110.65%—128.41%;‘无核白’葡萄营养系果实中总酚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含量较低的有长粒无核白、W8、W3和大粒无核白等;不同营养系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全果的1.06—13.19倍。【结论】与对照相比,供试10个‘无核白’葡萄营养系中,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与全果的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有W3、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和W5等;酚类物质总量较低的营养系有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W3等;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的营养系有W7、长穗无核白、W3、W8。本研究结果为‘无核白’系列无核葡萄品种选育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酿酒葡萄定向栽培技术是以品质为中心内容的一整套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根据酒种对葡萄含糖量和含酸量的要求,确立不同品种葡萄质量要求确定其丰产指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明确的栽培技术措施。这也就是说只有确定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合理的负栽量、适宜的产量,才能达到该品种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同一栽培条件下,以定植不同品种酿酒葡萄的土壤样品为分析材料,在开花期对葡萄根区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记数,并对根区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葡萄根区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的数量规律为品丽珠(CF)>黑比诺(PN)>赤霞珠(CS);无机磷细菌的数量规律为CF>PN>CS,且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均明显大于有机磷细菌的数量.3个品种葡萄根区微生物在种群多样性方面也有差异,表现为PN、CS根区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在数值上很接近,其中,CF根区细菌的种群多样性指数高于PN、CS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西昌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以3年生真芳德和梅尔诺为试材,2000年在西昌正大葡萄试验园进行了酿酒葡萄延迟栽培的研究。摘除一次花序,对新梢分别在花后20、40、60、80d进行中梢修剪,逼迫冬芽萌发结果。结果表明:真芳德具有较强的冬芽副梢结果能力。在延迟栽培条件下,两品种的果实成熟期可推迟到11月上中旬。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花后60d的处理中;各处理滴定酸均高于对照;出汁率随处理时间延迟而降低。两品种花后40、60和80d处理的果实黑痘病和白腐病的发生均低于对照。冬芽副梢成熟度良好。结果表明,延迟栽培能够有效调节葡萄成熟期并改善原料质量,但同时也造成产量的下降和生产周期的加长。 相似文献
17.
历经7年多选育的早熟优质“银早98”龙眼,以其优质、优价等优良性状,被广大消费者和果农所认识和接受,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接穗供不应求.据统计,目前该株系在同安、翔安两区采用商接换种发展800亩(2005年春两区高接500亩)。可作为龙眼结构调整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赤霞珠原产法国,是世界著名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朝阳工程技术学校2004年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引进该品种试栽,6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朝阳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栽后第二年结果,第三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19.
20.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北红、北玫、北玺、北馨、新北醇、北醇)果实成熟期6种单体酚(芦丁、表儿茶素、白藜芦醇、咖啡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体酚合成相关基因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PAL)、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F3''5''H)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北红葡萄果实中含有较高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为13.60和4.69 mg/g,除表儿茶素外,其余5种单体酚含量均较高,儿茶素含量最高,为34.83 mg/kg;北红葡萄的PAL和C4H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除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外,北红葡萄咖啡酸与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表儿茶素与F3''H基因相对表达量、芦丁与C4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北玺葡萄芦丁与C4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与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