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鸭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情况,选取信阳地区分离的1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17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对29种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耐6、8、9种药物的现象最为普遍。在检测的29种耐药基因中,最为流行的基因是AacC4和FloR基因,两种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耐药基因与相关耐药菌株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表明11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高,耐药谱广,携带耐药基因现象普遍,结果为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对河南省两地区分离的11株鸡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研究其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以便了解该两地区鸡大肠杆菌产ESBLs的流行情况,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和防止耐药菌散播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调查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AMEs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对98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了K-B法,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药敏试验,用建立的检测氨基糖苷类AMEs主要基因的四重PCR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分子检测,并随机选取耐药基因ant(3″)-Ⅰa、aac(3)-Ⅱa和aph(3′)-Ⅱa各3个阳性扩增进行克隆测序,对药敏试验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8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有67株对上述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耐药,耐药率为68.4%(67/98);有49株扩增出AMEs基因,AMEs基因的检出率为50%(49/98),其中ant(3″)-Ⅰa的检出率为30.6%(30/98),aac(3)-Ⅱa为13.3%(13/98),aph(3′)-Ⅱa为3.1%(3/98),ant(3″)-Ⅰa+aac(3)-Ⅱa为2.0%(2/98)、aac(3)-Ⅱa+aph(3′)-Ⅱa为1.0%(1/98),未检出aac(6′)-Ⅰ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99%);AMEs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73.1%(49/67),符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观霉素60%(3/5)、庆大霉素55%(11/20)、链霉素33.3%(22/66)、卡那霉素19%(4/21)、新霉素12.5%(1/8)、阿米卡星0%(0/3)。另外有4株细菌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但耐药表型为敏感,而有22株耐药表型为耐药却未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nt(3″)-Ⅰa和aac(3)-Ⅱa两种为主,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对重庆地区分离的14株鸭源大肠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最敏感,对利福平、头孢呋辛、青霉素类极不敏感。试管稀释法对8种头孢类药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唑肟最敏感,其次是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最不敏感的为头孢拉定。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我国大肠杆菌中常见的3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 blasHV和blaCTX-M)作为目的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blaTEM,bla SHV和blaCTX-M耐药基因三重PCR检测方法.三重PCR反应体系为:10×PCR缓冲液2.5 μL,MgCl2(25 mmol/L) 2.5 μL,dNTP (2.5 mmol/L)4 μL,blaTEM,blasHV和blaCTX-M上下游引物(25 μmol/L)分别为0.25 μL、0.5 μL、1.0μL,Taq DNA聚合酶(2.5 U/μL)0.4μL,模板2.5μL,反应总体积为25 μL.反应参数为:94℃5 min,94℃50 s,55℃55 s,72℃1 min,32个循环,72℃延伸5 min.本方法的建立为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集西藏林芝地区藏猪养殖场和散养藏猪腹泻物,采用细菌学方法分离鉴定藏猪源大肠杆菌后,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林芝地区藏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各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诺氟沙星、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极敏感;对氯霉素、头孢唑林、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高度敏感;呋喃妥因中度敏感;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并检测出P基因,其检出率为100%。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科学用药措施,为西藏林芝地区藏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40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利用PCR技术扩增主动外排机制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tet D、tet K、tet L。结果表明,tet B、tet A、tet C、tet D的检出率分别为80.0%、75.0%、55.0%、15.0%,tet K和tet L的检出率均为0%,tet B基因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3):73-77
从信阳市部分规模化鸭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料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phoA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9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种系发育分群、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系统发育分子分群结果显示,19株分离菌中10株(52.63%)属于B2群,7株(36.84%)属于D群,1株(5.26%)属于B1群,1株(5.26%)属于A群。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菌株9株(47.38%),中致病性菌株7株(36.84%),低致病性菌株3株(15.78%)。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ompT、iroN、hlyF、iutA和Iss五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89.47%;fimC、marA和irp2基因检出率为63.16%;fyuA基因检出率为42.11%。  相似文献   

10.
自永定肉鸭养殖场分离到17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了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所检测的25种抗生素中,无高敏药,中敏药物仅为阿米卡星、头孢类药物。由此表明鸭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在不断增强、耐药谱在拓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01-1506
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氨基糖苷类、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阿米卡星96%、链霉素94.59%、新霉素19%、庆大霉素23%、卡那霉素19%,耐药基因只检出rmtB基因,检出率为100%;氟苯尼考类药物耐药率为25%,耐药基因flor基因检出率25%;磺胺类药物耐药率为32%,耐药基因sul1基因检出率7%、sul2基因检出率7%、sul3基因检出率17%;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显示,西藏不同地区间牦牛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人口密集和流动较大的拉萨、林芝、日喀则市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阿里、山南和那曲地区相对较轻。以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在西藏不同市、地区均有检出,同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存在耐药性,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合理用药,减轻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12):70-73
犬源大肠杆菌是引起犬的乳房炎、子宫蓄脓、肺炎、脓皮病的一类病原菌。通过对犬的上述4种疾病类型的病料进行分离培养,研究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对抗生素敏感性、血清型特性,并测定它们的TEM、SHV、CTX-M-1、CTX-M-9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特性,探讨犬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犬源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AcrA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大肠杆菌形成多重耐药的原因主要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存在的AcrAB外排系统有关。本试验首先用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对敏感大肠杆菌进行多重耐药诱导,使敏感大肠杆菌具有了多重耐药性。然后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对Acr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了1005bp的片断,并与基因库中AcrA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为99.8%。结果表明:AcrA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6.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Ⅰ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地区肉鸭养殖场的发病鸭样本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的PCR检测,初步探究肉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鸭源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甚至出现多重耐药。同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发现,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的检出率为96. 7%。其中Tet(B)阳性率最高,为63. 3%,Tet(A)、Tet(C)、Tet(M)的阳性率分别为60. 0%、30. 0%、13. 3%,未检出Tet(K)。2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cc的检出率为50. 0%,其中aac(3)-Ⅱc的阳性率为26. 7%,aac(6’)-Ⅰb的阳性率为36. 7%。本研究获得了北京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以及携带耐药基因的相关数据,为指导养殖户的临床用药及耐药性监测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000~2003年自兽医临床分离的393株大肠杆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依据菌株采集时间、菌株来源对菌株耐药性的变化及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并随机选出39株典型的多重耐药菌株观察了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393株分离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3.89%, 57.76%,78.63%, 77.86%,92.11%, 47.33%,46.82%, 76.84%,74.81%;按照耐药种类可将分离菌株分为8类,最多耐药9种,最少耐药2种,约80%以上的菌株耐受7种所试药物.猪源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高,而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大肠杆菌.2000年和2003年分离菌株的耐药率相比,氯霉素从67.33%上升到90.58%,氨苄青霉素从71.29%上升到84.81%,链霉素从73.76%上升到80.10%,环丙沙星从61.88%上升到88.48%,庆大霉素却从61.39%下降到53.92%.95%的菌株(37/39)可直接在72 h内致死感染小鼠(2.0×107CFU·鼠-1).5%不能直接致死小鼠的菌株经小鼠体内2~3次传代,可直接致死感染小鼠.试验表明,兽医临床分离菌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并随分离时间、寄主种类等耐药率出现动态变化,耐药类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耐药菌株对小鼠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致病性出现暂时减弱,但在体内几次传代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5):134-141
为了解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情况,选取江苏、安徽等地分离的5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9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四环素类tet(A)、tet(B)、tet(C)、tet(W)、tet(M)、tet(O)、tet(K)、tet(L)耐药基因,喹诺酮类GryA、ParC耐药基因,磺胺类sulⅠ、sulⅡ、sulⅢ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SHV、CTX-M、ompCA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rmA、rmtA、rmtB、rmtC、rmtD、npmA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5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68%(47/53)、71.71%(38/53)、86.79%(46/53)、75.47%(40/53)。其中50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耐4、5、6种药物的现象最为普遍,且不同地区菌株存在差异。tet(A)是四环素耐药基因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耐药基因(52.83%,28/5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主要由gryA(94.33%,50/53)、parC(94.33%,50/53)基因编码,耐磺胺类药物sulⅠ、sulⅡ、sulⅢ基因均有检出,分别为96.23%(52/53)、98.11%(48/53)、86.79%(46/53),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中仅检出ompC A基因(30.19%,16/53),在检测的11种耐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最为流行为aac(3)-Ⅱ、aac(6')-Ⅰb、ant(3″)-Ⅰ基因,分别为92.59%(49/53)、98.11%(52/53)、100%(53/53)。耐药基因与相关耐药菌株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5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高,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流行现象十分普遍。本试验结果能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某鸽场鸽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剖检病死鸽,呈现气囊炎、腹膜炎和皮下广泛性出血等病变。无菌采集脾脏、肺脏等脏器进行病毒分离,但未分离到病毒。选取健康鸽和病鸽各10只,测定新城疫抗体,其抗体水平均较高。同时,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2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玻板凝集试验表明C株为O163型,D株为O138型。对分离到的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株对链霉素等8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对氟苯尼考等4种药物敏感;D株对庆大霉素等5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链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分别设计引物对其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