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以其特有的植被类型和景观生态特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该文通过研究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植被资源和保护现状,通过建立草甸恢复示范区对退化草甸的恢复进行了探索,在小五台山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比较分析了森林草原交错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山杨、白桦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在区域地理差异方面,它们的科、属、种的数量从森林带至草甸草原区都是依次降低的;对不同植被带的森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森林带经森林草原交错带至草甸草原区,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降低,并不在森林草原交错带最大。在不同的环境梯度下植物生长型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乔木、灌木、草本从森林带到草甸草原区也都呈现出依次降低的趋势,并且在每个植被带中垂直结构多样性也存在一定规律,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3.
卧龙自然保护区植物生长季节森林土壤水分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于1981-1984年植物生长季节对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试验林地设置在1200-4300m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选择的五处试验林地是:①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②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③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④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⑤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试验结果阐明了试验林地土壤的蓄水性能,枯枝落叶层最大蓄36-313t/ha,森林土壤的渗透系数在1.54-5.33mm/min,试验林地生长季节森林土壤水分贮量,都在最佳含水量下限以下,试验林地森林土壤水分供给(生态湿度)顺序为: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重湿)>高山草甸土(重温)>山地棕壤(湿)>山地黄壤(较湿)>山地暗棕壤(较湿一潮)。  相似文献   

4.
测定分析了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山地灌丛植被上发育的土壤的理化性质,说明该土壤具有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但不具斑纹特征,因此不属于我国暂行土壤分类中的山地草甸土,可称为灌丛腐殖质土。并对类似宜林地区的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测定分析了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山地灌丛植被上发育的土壤的理化性质,说明该土壤具有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但不具斑纹特征,因此不属于我国暂行土壤分类中的山地草甸土,可称为灌丛腐殖质土。并对类似宜林地区的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林业》2011,(5):13-14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快构建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观赏植物是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野生和人工驯养繁殖的植物,具有叶、花,果等美学观赏价值。天池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自然界遗留的野生物种资源,是自然物种的种源基地,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天池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中部的博格达峰北麓,海拔高度1300米~5445米,其境内的生物物种具有天山北坡广布物种的特点,是典型的天山山地北坡森林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高山区寒湿,降水量多,低山区干旱,降水量较少,植物呈带状分布,出现不同的生态类型景观,海拔3200米以上为高山垫状植被,海拔2700米~3200米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海拔1600米…  相似文献   

8.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土壤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末端,山高坡陡,森林土壤资源丰富,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境内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黄棕壤,次生落叶阔叶林(暖温带气侯特征)下的山地棕壤,针叶、阔叶混交林(温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暗棕壤,冷杉林(寒温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亚寒带气候特征)下的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流石滩上发育的高山寒漠土以及高山永雪带下的高山冻原等完整而宽阔的垂直带谱。本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森林土壤及其基本性质和它们的垂直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该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的本底材料。  相似文献   

9.
李飞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88-192
对会泽县大海乡高山草甸国家样地监测区的牧草进行样地调查,同时走访调查高山草甸所涉及6个村委会农户的牛羊数量、放牧方式及其经济收入,也对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12 000 hm2草甸的游客数量、旅游方式、景点和餐饮进行调查,旨在掌握畜牧业和旅游业对草甸生态和经济的影响,探讨高山草甸的经营发展模式。结果表明,畜牧业的发展达到草蓄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对草甸本身没有造成环境破坏,反而更能促进草甸生态的保护,通过政府部门有效的管理措施,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得到转变,高山草甸既能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旅游业也能更好地保护高山草甸生态。  相似文献   

10.
管涔山森林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涔山林区是山西省八大林区之一,位于吕梁山北端,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及气候条件变化幅度大,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比较明显。为使该林区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更加合理、科学,同时亦为专家研究提供依据,该文对管涔山东、西坡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以及经营措施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指出亚高山草甸带下发育着亚高山草甸土,针叶林带下发育着棕壤土,针阔混交林带下发育着淋溶褐土,灌草丛及农垦带下发育着褐土性土和栗褐土。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省敦化市老白山原始生态景区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森林覆盖率达95.6%。主峰老白山海拔1696.2米,是东北亚第三高峰。老白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鱼鳞松云杉暗针叶林带、岳桦矮曲林带、偃松矮林和亚高山草甸带层次分明。珠尔多河、海浪河、拉林河3条河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521万亩,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植被六大类,其中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三大类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3%、40.6%和8.8%,其他类型占8.3%。天然草原平均亩产干草37公斤左右,平均草原植被盖度38%。全市天然草原“三化”面积达463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3.9%。  相似文献   

13.
<正>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科尔沁沙地北缘交会处,地形地貌多样,具有森林、草原、沙地、湿地、湖泊、山峰等资源优势。独特的地形地貌构成了该地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有山地森林、山地灌丛、草原、草甸、沼泽等植被。现有林地面积676.54万亩,森林覆盖率31.84%。截至2022年底,阿鲁科尔沁旗山杏林面积169.93万亩,占现有林地面积的25.12%。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邯郸市有效降水偏少,大风日数多,气候极端干旱,植被可燃等级高,防火形势非常严峻。为精心呵护绿水青山、巩固全市生态建设成果,邯郸市林业局多措并举,通过“五个强化”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防线,确保林草资源安全和防火形势稳定。强化统筹部署压实各级防火责任邯郸市以深化林长制为契机,落实四级书记抓防火工作体系,压实各级林长防火责任。建立“市负总责、县抓协调、乡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发布邯郸市1号总林长令《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的令》,印发《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封山防火的通告》《邯郸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督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15.
榆林沙区植被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被的区系组成及类型分布榆林沙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是整个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从东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和干燥度的增加,植被逐渐从森林草原地带向典型草原地带过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1.l植被的区系组成榆林沙区,地带性植被很少,沙生植物占主导地位。沙区植物共有87科,29O属,468种。其中豆科(Leguminosa)种类最多,计55种,占沙区植物总数的11.8%;其次是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分别为41种和40种,占植物总数的86%和85%;种数在20种以上的还有蔷薇科(Rosaceae)27种和藜科(Chenopod…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判断矩阵法等,构建了山西省山地草甸退化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植被指标4个,土壤指标3个,生态环境指标1个,并确立了退化综合指数CI的计算公式。依据CI值可将山地草甸退化程度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个等级。通过与GB 19377《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进行验证,正确率在90%以上,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我区地处温带内陆,为森林草原向亚洲腹地干旱荒漠过渡的地带,天然树种单纯,森林植被稀少。就油松而言,残存下来的天然林和散生单株树木,仅见于阴山山地的乌拉山、大青山,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库伦牧场,乌兰察布盟的南天门林场和伊克昭盟的神山林场,总面  相似文献   

18.
张万儒  杨承栋 《林业科学》1991,27(3):261-267
研究工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北纬30°45′—31°25′,东经102°52′—103°24′)海拔1200—4300m垂直带中的五块试验林地上进行。五块试验林地是:(1)中亚热带以壳斗科和樟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试验林地(海拔1200m);(2)具有暖温带气候特征的次生椴、槭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试验林地(海拔2000m);(3)具有温带气候特征的铁杉、槭、桦针阔混交林下山地暗棕壤试验林地(海拔2500m);(4)具有寒温带气候特征的暗针叶岷江冷杉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试验林地(海拔3300m);(5)具有亚寒带气候特征的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试验林地(海拔43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4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草甸(GHCD)、灌丛高寒草甸(GCGHCD)、青海云杉林(QHYS)和草地(CD)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祁连山高寒山区典型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旨在为科学认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及合理经营当地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室内测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等20个评价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强弱。【结果】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现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表现为QHYS>GCGHCD> GHCD> CD,最大持水率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有效持水率表现为CD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除pH值和全钾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不显著外,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指标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表现为QHYS(0.073 2)>GCGHCD(0.072 9)> ...  相似文献   

20.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生态状况及环境质量状况两方面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自然生态监测包含植被生长状况监测及土地利用状况监测两个方面,其中植被生长状况监测采用实地测量与DJI Phantom 4无人机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土地利用状况监测采用遥感解译方法。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含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两个部分,采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植被生长状况监测样点的草地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监测样点植被盖度均值95.76%,草层高度均值18.34cm,地上生物量均值266.73g/m2;山地草甸监测样点植被盖度均值95.73%,草层高度均值19.51cm,地上生物量均值165.75g/m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和林地为主,草地、林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50.62%、33.30%,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及卓尼县,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迭部、舟曲、卓尼及夏河县。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共计2821d,其中达标天数为2759d,日均值达标率为97.80%,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Ⅱ类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63.44%,Ⅲ类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25.81%,超标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6.45%,主要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铬(六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