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稻田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化肥的肥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氮蓝藻(Cyanobacteria)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氮素。为弄清固氮蓝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和作物体中氮素含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水稻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及化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各处理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固氮蓝藻和有机肥处理含氮量则高于化肥和对照处理。因此,虽然施用固氮蓝藻的水稻前期氮素含量没有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高,但其能使土壤、作物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含氮量,表现出较好的肥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1980至1982三年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证明,在我省的自然条件下,于六月末至七月中旬在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经过一定时间的放养,均能获得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产量。新组成的藻种Ⅱ比藻种Ⅰ繁殖快、产量高。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限固氮蓝藻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当时的天气和水温的影响。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区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分蘖等性状均有较好效应。连年放养固氮蓝藻的地块,水稻产量逐年增加。配合施用化肥比单放固氮蓝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稻田固氮蓝藻挥发性成分,评估其应用潜力。[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5株稻田固氮蓝藻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固氮蓝藻挥发性成分中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的烷烃、酚类和酯类物质,具有抗动植物病原微生物、抑制有害藻类、抗草、杀虫等作用。[结论]稻田固氮蓝藻在生物源药物、杀藻剂和农药等生产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稻田除草剂对固氮蓝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种稻田除草剂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azotica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sphaerica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variabilioKutzing)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四氯对3种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丁草胺和乙草胺在低浓度(8mg·L-1以下)表现为促进,当浓度为16mg·L-1时,则显著抑制其生长,且高浓度时对3种藻产生较强毒性,处理96h时的EC50值分别为12.87、25.36、20.21mg·L-1及50.52、18.37、45.43mg·L-1。3种藻对扑草净极为敏感,在低浓度时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继而迅速死亡。因此选择对固氮蓝藻安全的稻田除草剂,对维护稻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盆栽试验中,用~(15)N_2还原法测定稻株总氮,其中1.09%来自接种的固氮蓝藻。蓝藻当季固定的氮素只有11.93%被利用。接种蓝藻增加稻田的氮量为16.3kg·hm~(-2)。实验室条件下按固氮量推算,自然水稻田土壤生物固氮量为14.2kg·hm~(-2),植株总氮的16.8%来自生物固氮;接种蓝藻的稻田土生物固氮量为31.2kg·hm~(-2),比自然稻田多固氮17kg·hm~(-2),植株总氮的25.8%来自生物固氮。测定北京稻田土固氮酶还原 C_2H_2与 N_2的转换比在2.71~3.71:1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栽培期间应用乙炔还原法,原位测定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下的北京水稻田表层土壤(5cm)的固氮活性(ARA 表示)表明:在7月初(分蘖期)和8月底9月初(抽穗期)有前、后期两次高峰,前期峰是固氮蓝藻和固氮菌共同固氮,而后期峰主要是蓝藻固氮;稻田与休闲水田的表层土壤,在全生育期内固氮能力的大小随不同施氮肥水平而异;接种固氮蓝藻能使稻田与休闲水田表层土壤的固氮活性提高,但其特点不同。茎基的固氮活性变化受施肥、接种蓝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初步筛选出适合贵州气候特点的具有较高生物量和固氮力的蓝藻品系,以中国淡水藻种库(OCCFA)引进的鱼腥藻112、118、1017、1105、1042、HBl3和中华植生藻800,采用室内继代培养后制成的混合藻种A、B,经改进后的水生111无氮培养基,通过室内开放式通气培养和静置培养,测定不同水深条件下的生长率、固氮力。结果表明,固氮蓝藻的生长能改变环境pH值,使之适应藻种的生长;水深条件>10cm 有利于提高鲜藻产量;固氮蓝藻A组固氮力为7215kg·hm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克氏原螯虾田块水体菌群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田块水体细菌的影响,通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施用化肥(CF)、有机肥(OF)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OM)等3种施肥模式的水体细菌进行检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田中主要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优势菌属为Sporichthyaceae hgcl_clade、Limnohabitans、Polynucleobacter、Alpinimonas、Comamonadacea和Hydrogenophaga。在3种模式中,施用有机肥的田块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的田块,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田块,与施用化肥田块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模式下,水体微生物具有更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机肥与腐熟鸡粪配施虽然会降低水体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但是腐熟鸡粪与有机肥配施会大大降低蓝藻细菌的丰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组与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组水体细菌群落相似度更高。对稻田水体细菌与水体理化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对水体细菌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总氮、pH和总磷。研究结果为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为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MET)能影响蓝藻的生长、固氮活性和区系的组成。166.7×10~(-6)的 MET 能提高固氮活性24.9%;高浓度(≥1000×10~(-6))的 MET 抑制蓝藻生长、但未见发生致死效应;MET 对蓝藻群落组成有影响,有利于鱼腥藻而不利于念珠藻,影响大小随生态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正常藻丝、缺氮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与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在高等植物和非固氮蓝藻中,缺氮胁迫可以改变DNA甲基化修饰模式。DNA甲基化修饰也存在于固氮蓝藻细胞中。然而,固氮蓝藻可以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来缓解缺氮压力,缺氮胁迫是否能改变固氮蓝藻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尚不清楚。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可以在单碱基水平分析基因组范围内所有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对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测序,分别获得6.25,8.38,7.11Gb的干净数据。在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中,甲基化胞嘧啶位点占所有胞嘧啶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6%,1.05%和1.05%,甲基化胞嘧啶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1%, 0.54%和0.54%。基于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模式对这3个样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在0.976~0.983之间。这些结果说明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相似,缺氮胁迫不能引起固氮蓝藻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本结果为固氮蓝藻和非固氮蓝藻采用不同的表观修饰来应对缺氮胁迫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钾氮及有机肥投入对稻农超级稻生产经济的贡献.[方法]以辽宁、浙江、湖南3省8县市690户稻农2009年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将肥料及各品种的生产投入对超级稻生产的产量影响及关联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有机肥使用的增加对超级稻产量增长作用显著;化肥使用量渐趋合理,但增产不增值;各肥料品种对超级稻产量的增长能力差异显著,增产能力为钾大于磷大于氮.[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当前超级稻生产中,要继续增施有机肥与钾肥的数量并控制化肥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2.
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混施有机、无机肥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同时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5%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3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660 kg/hm2、15 647.4元/hm2。晚稻种植中,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0%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25%作分蘖肥,1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780 kg/hm2、15 887.4元/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缓释型氮肥对棉花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型氮肥与氮肥对棉花和水稻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差异;但较对照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铃数、铃重衣分均有增加,株高增加,果枝数增加,但对纤维品质没有大影响;缓释型氮肥与氮肥较对照水稻群体较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增产显著;品质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水稻上开展了应用试验,试验设空白对照、常规施肥、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及2个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10%、20%等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应用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实粒数,同时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并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尤其在减少化肥用量10%~20%的情况下,仍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施用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水稻产量增长1.1%~6.32%,收入增加-33~1206元/hm2。  相似文献   

17.
绿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测定3种绿肥(大豆、怀豆、绿豆)和不同施氮量复合作用下,影响土壤碳、氮、磷、硫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对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怀豆和大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活土壤酶活性,而绿豆对脲酶等表现出抑制作用;施氮抑制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增加芳香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对磷酸酶影响较小;除脲酶外,绿肥和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计算得到的总体酶活性顺序为怀豆>大豆>绿豆>休闲,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远高于单一酶系,揭示出总体酶活性不仅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而且绿肥种植和翻压后提升了土壤酶活性水平,是一种较好的环保培肥措施;在渭北旱塬地区,怀豆是种较好的绿肥培肥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方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探明尿素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对两系杂超级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两优0293为供试材料,以总氮肥施肥量为180kg/hm2,分别设置为不同施用比例和不同的追肥方式,测定分蘖动态、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T3和T4氮肥运筹模式能显著提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合理的氮肥后移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方法(T2)和一次性追肥方法(T5、T6)均不能协调好源和库之间的关系。尿素追肥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的方法对产量和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0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