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玉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台西周墓地位于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村西约200米的一高台基上。近几年来,山东省考古工作者连续发掘了墓地中的 M_2,M_3,M_4,M_6。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骨器等重要文物,已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注意。其中玉器出土数量颇多,达百余件,有玉戈、玉鱼、玉琮、玉鸟、玉蚕等;同时首次在山东地区发现了商周时代的丝织品,为我们研究山东地区殷周时代的蚕桑与丝织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记江西近年发现的商周水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年和1985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分别在德安县聂桥乡石灰山遗址、九江县新合乡神墩遗址发现三口商周时期的水井,现将有关的遗迹、遗物记述于下。德安石灰山遗址发现水井一口,井口距地表2.5米,它开口于文化层的底部,井体直接打入生土。井形为圆形竖穴土井,上大下小。口径南北2.10米,东西1.60米,井深3.50米。井壁光滑,无脚窝,井底平铺一层鹅卵石。近底壁处向外斜掘三个有间距的泉眼,泉孔弧高0.7~0.38—0.4米、宽0.50—0.41—0.29米,进深0.50—0.23—0.10米。从井内填土中出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瓷土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谭庚炳,谭震一、我市“两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萍乡市的瓷业生产是从制陶开始的。早在商周时期,境内陶器生产就相当发达,在宣风、银河、桐木等地发掘的商周遗址中,先后出土了万件陶片。东晋时期,由于境内瓷土的发现,制陶逐步向制瓷过...  相似文献   

4.
商代西周有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出土商周铜农具的统计,结合几批青铜农具范的出土以及一处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得出商代西周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农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2000年考古工作在殷墟花园庄村东发掘一座保存完好的高级贵族墓,墓主人为"亚长"。大量的随葬品,特别是青铜器和玉器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该墓出土数量较多的"花椒"似乎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亚长"墓随葬花椒习俗的来源进一步说明商周时期"长"姓家族的活动区域,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何洪源  李晶 《农业考古》2001,(3):155-158
许久以来,专家学者对青铜农具的起源及商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等问题,多有见解。犁 铧,即木犁前端所套金属刃,也就是耕地用的犁头。它到底始于何时?也是众说纷纭,并因 之滋生许多异论。大多资料认为:铜犁在春秋以前尚未使用,战国时期虽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随着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尤其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480多件青铜器中, 有农具多件,其中包括两件青铜犁铧。由此,便使得在我国商周青铜文化的繁荣时代是否已 有铜犁的使用,这一悬而未决的课题终于明朗化了。“新干商墓青铜犁的出土,将青铜犁的 出现提早…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物考辨二题——兼与周世荣先生商榷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1972—1974年,我国先后两次对位于长沙东部的马王堆三座西汉前期墓葬,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三号墓出土的竹简及帛书,是最为重要的发现,我国著名的考...  相似文献   

8.
泗洪重岗汉代农业画像石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出土情况与画象石时代一九八四年三月,南京博物院与泗洪县图书馆共同在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乡政府所在地——袁集村清理了一座西汉末年画像石刻结构墓。出土地点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泽湖西岸。此墓规模不大,整个墓室仅用十二块石灰岩石板叠扣砌成,南北长2.94,宽2.20,高1.10米。墓内分为并列东西两室,为夫妇合葬墓。墓里的随葬品早年被盗,仅存铁环首刀、银发钗、钱币,及玉璏、铜铺首残件等数件。钱币除一枚西汉“五铢”外,余二十八枚为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农具。该墓为一棺一椁,椁室长8.22、宽3.6米,共出土青铜器480余件,玉器100余件,陶器300余件。青铜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品类之全,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  相似文献   

10.
以炭河里西周古城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而且因为解决了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性质和地方青铜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证伪了史学界关于湖南历史上不曾经历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重新建构湖南先秦地方史的结构体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在我省一年发生1—2代,多发生二代,以幼虫蛀果为害,以老熟幼虫在3—13厘米深土层中越冬。1、预测:桃小食心虫主要进行越冬幼虫出土期预测。具体方法是出土箱法,出土箱长、宽、高各为50厘米。在秋季收集幼虫为害果放在出土箱上,令其自然脱果入土;或收集500个越冬茧,分层装入土箱内,最上层(深8厘米以内)放60%,以下每层(深在13厘米以内)放10—15%,共3—4层。将箱埋在土中深30厘米处,由6月中旬开始,每天定时观察出土幼虫数量和温度,并把出土幼虫放入羽化箱阿,观察成虫羽化时间,或用桃小性诱剂诱集成虫。如果发现成虫出现,进行田间查卵,卵主要在果实萼洼处,共调查5株,每株100个果,计算卵果率。2、预报:当发现越冬幼虫连续出土2—3日时,可发出防治准备预报;连续出土3—4日时,开始进行地面撒药防治;当卵果率达0.5—1%时,即可预报树上喷药。  相似文献   

12.
农具变迁是农业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江淮地区出土青铜镰的统计和考古类型学梳理、分析,对商周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通过对比材料分析,对锯齿镰、有銎镰的地域分布及演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小议河姆渡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73—1978年,世界文明史上又开辟了新的一页——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大量的农作物、农业工具、建筑、纺织品、纺织工具、装饰艺术品以及家畜骨骼等的出土,充分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就有了相当发达的稻作文明。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县河姆渡村,这是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从大量出土的象、犀、猕猴、红面猴、梅花鹿、水鹿以及各种水鸟和淡水鱼的遗骨看来,当时河姆渡遗  相似文献   

14.
商周青铜农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录前言一、商周青铜农具的种类和型式(一)商周青铜农具资料简介(二)商周青铜农具的型式及特征(三)各型式青铜农具的演变关系及其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二、商周青铜农具的使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两个阶段(二)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原因(三)关于解释商周青铜农具少见现象的几种观点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新郑沙窝李遗址发现碳化粟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窝李遗址位于郑州市南约15公里的小乔公社,属新郑县,是一处裴李岗文化的同类型遗址,据碳14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5220±105年(ZK1130,未经树轮校正)。1972年发现 1981—1982年进行试掘和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新郑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3年12期),发现了一批墓葬和灰坑,出土了大量的有科研价值的遗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遗址第二层距地表0.5米深处,有一片比较密集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日,由日本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MOA美术馆、朝日新闻社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筹办的“交趾香合——福建省出土遗物和日本的传世品”特别展,在日本京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内隆重揭幕,这是继1994年在该馆举办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传世天目”展之后,中日第二次联合举办的福建古代茶道具展览。展览引起了日本茶道、考古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瞩目和热列欢迎,就在开幕式当天,日本茶道、考古界100多位学者云集京都,围绕着福建出土交趾香合的重大考古发现,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福建…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冬在湖北江陵楚纪南故城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墓葬——凤凰山167号墓葬,年代约公元前199—41年。非常重要的是在一个陶仓内发现四束完整的稻穗。据报导,稻穗出土时色泽鲜黄,穗、茎、叶外形保存完好,谷粒饱满,已经炭化。对其中五个穗的农艺性状作了测定。其中谷粒的长度为0.7—0.9厘米,平均0.8厘米,粒宽0.35—0.39厘米,平均0.37厘米。将长宽比加以计算为2—2.3,平均2.16,是典型的粳稻。将这个二千二百年前的粳稻  相似文献   

18.
西藏牦牛由野生牦牛驯养而成,据出土的卡诺遗址的动物骨骸来判断,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它世世代代繁衍和栖息在这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是适应高原生态条件的特有家畜。有关西藏牦牛的科学考察,最早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3—1976年进行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详尽地记录在《西藏家畜》一书中。之后,西藏家畜品种资源调查工作开始,由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的调查工作于1982—1983年进行,完成了《西藏牦牛》调查报告,这是最为详尽而系统的一份科技文献。此外,有关报  相似文献   

19.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海拔在650米左右的高山稻区,一般种单季稻或稻—绿肥,经济效益低。自从1992年开始,农业部门在高山稻区进行马铃薯——晚稻——盘菜一年三熟,稻田的高产高效途径探索和大面积示范。至1998年全县推广马铃薯——晚稻——盘菜种植面积4860亩。达到了粮菜增收,效益提高的日的,对优化和调整稻田种植结构,巩固山区脱贫成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1年植被考察时,在天台县华顶山北坡,海拔500—900米的山沟两侧,发现了面积达100余亩的我国特有残存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浙江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Rehd.)天然次生林群落。群落中浙江七子花的重要值占乔木层的59%,大部分高度在9—10米,最高可达12米。林地内还有许多直径在40—80厘米的残存老桩,据调查这片林分是近五十年代樵采后形成的。乔木层中其他的伴生树种有青钱柳、香果树、杭州榆、香冬青、灯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