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南板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氮磷钾化肥及有机肥对南板蓝的产量及主要药用有效成分靛玉红的影响,应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探求各养分元素与南板蓝生长、产量、靛玉红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并探讨南板蓝种植时氮、磷、钾三要素的最佳理论施肥量及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板蓝各器官中氮、磷、钾含量表现为叶>茎>根;合适的施氮量为尿素48~50g/株、过磷酸钙14~21g/株、硫酸钾3~5g/株、有机肥(菜籽饼)80~100 g/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磷>磷钾>氮钾;氮磷钾肥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互作效应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对糖酸比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当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51、63和72 g/株时,果实品质最好;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5、63和48 g/株时,果实单株产量达最大为4.58 kg/株。  相似文献   

4.
试验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施用氮、磷、钾、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株高、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因素。  相似文献   

5.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指导水稻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迁移、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累积,提高籽粒氮、磷、钾含量及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通过不同氮、磷、钾营养施肥配比对直杆蓝桉幼苗生长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桉树幼苗生物量影响极显著;直杆蓝桉生物量与氮、磷、钾三元素用量较好拟合三元二次方程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 kg干基质(盆)0.222 g、0.177 g和0 g.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及施肥量对浙贝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类的肥料及施肥量对浙贝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较有机肥能更显著地提高浙贝母产量; 氮、磷、钾三元素对浙贝母的增产效用不尽相同,其中,以磷对浙贝母的增产效用最为显著,而氮和钾则无显著作用,但在磷肥基础上加施氮、钾能进一步促进浙贝母增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通过不同氮、磷、钾营养施肥配比对直杆蓝桉幼苗生长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桉树幼苗生物量影响极显著;直杆蓝桉生物量与氯、磷、钾三元素用量较好拟合三元二次方程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 kg干基质(盆)0.222 g、0.177 g和0 g.  相似文献   

9.
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南稻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化肥减量10%和20%的条件下,将商品有机肥设750、1 125、1 500 kg/hm~23个水平,另设全施化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1 125 kg/hm~2时可以减少10%的化肥用量且能增加水稻产量,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时可以减少20%的化肥用量且能增加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也均呈增加趋势;而化肥施用量增加,仅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在1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下显著增加,对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因此,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可减少化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影响,也可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叶片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采用3因素4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0901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春梢生长量影响明显,并可根据春梢停止生长时的长度进行建模;不同配比处理对枸杞叶片中细胞酶活性影响明显,SOD活性最高为329.2 U/g,最低为149.1 U/g,POD活性最高为2 183.3μmol/(min·g),最低为753.3μmol/(min·g),CAT活性最高为59.3μmol/(min·g),最低为11.4μmol/(min·g)。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明显:全氮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春梢期、盛花期为需氮关键期,分别以85.0 g/株氮+32.2 g/株磷+50.00 g/株钾、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的施氮量最合理;全磷含量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春梢期、初果期对磷需求高,分别以56.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110.5 g/株氮+84.5 g/株磷+35.00 g/株钾处理的磷供应量最合适;部分处理的全钾含量在初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初果期以85.0 g/株氮+65.0 g/株磷+50.00 g/株钾处理较合理;此外,通过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分析枸杞0901产量并得出模型。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红锥幼林生理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N、P、K 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探究N、P、K配方施肥对红锥幼龄人工林生理和叶片养分的影响,为红锥幼林提供施肥依据。结果表明,T3(N1P3K3)处理下,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71 mg·g-1和0.38 mg·g-1;T4(N2P1K2)和T5(N2P2K3)处理下红锥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不足或者过量施肥均会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N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但过量施N导致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增加P肥施用量会使叶片K含量下降,增加K肥施用量可使叶片N、P、K含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T4和T5处理下红锥的生长质量最高。T4(N2P1K2)即尿素、过磷酸钙、KCl施用量分别为187.6、148.1、83.3 g/株(N:87.5 g/株,P2O5:81.3 g/株,K2O:50.0 g/株)时,对3 a树龄的红锥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N)、磷(P)、钾(K)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核桃施肥提供依据。以7年生早实核桃 “辽核4号”为试验材料,于核桃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硬核期进行施肥,在果实采收前调查产量并进行果实养分测定,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施肥处理对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出仁率影响显著,对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345 g/株、P为345 g/株、K为345 g/株,施肥比例为N∶P∶K=1∶1∶1,水平组合为N1P2K2。处理4的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345 g/株、K为0 g/株,施肥比例为N∶P∶K=2∶1∶0,水平组合为N2P2K0。处理7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172.5 g/株、K为172.5 g/株,施肥比例为N∶P∶K=4∶1∶1,水平组合为N2P1K1。N肥与单位冠幅产量、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肥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K肥与单位冠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沿海沙地麻竹笋期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沿海沙地麻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麻竹叶片N、P、K含量在不同发笋期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均以末期的含量最低.不同发笋期各因素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均以施肥总量和N、P、K比例占主导因子,而施肥方法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发笋期最佳N、P、K比例均为2∶1∶1,但在初期和末期最佳施肥总量为720 kg.hm-2,施肥方法为浇施;在盛期最佳施肥总量为360 kg.hm-2,施肥方法为丛中穴施;在末期施肥方法以丛中穴施好.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二代1年生幼林地和一代14年生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和光合能力,落叶松人工林不同代林地所需养分是不同的。二代1年生幼林地,少N、少N多P和N、P、K与有机肥混合施入对树木生长和光合能力有明显的改良效果,以130kg/hm^2尿素、314kd/hm^2磷酸二铵和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 3000kg/hm^2有机肥3种施肥配比效果较好;一代14年生幼龄林,多N、少N多P和N、P、K混合施效果较好,较好的肥料配比是520kg/hm^2尿素、314kg/hm^2磷酸二铵、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对于这两个林分都是少N多P施肥效果最好,说明长期经营落叶松人工林易引起林地缺磷。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N、P、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施肥设计,建立三元二次旋转回归产量模型,将1年生柳杉苗木按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建立柳杉苗期DR IS指数诊断体系.结果表明,配比施肥对田间柳杉苗木的生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柳杉苗木产量最优解为8.88 g.株-1,对应最佳施肥配方为氮、磷、钾施肥量(养分量)为94.60,44.48,57.50 kg.hm-2.DR IS指数分析表明柳杉苗期对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需要次序和程度,结果不受柳杉苗龄、叶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闫毅  王瑞梅  于海业  陈丽梅  袁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9-8520,8559
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3要素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得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和度较好,预报性较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8.
设施环境下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人参为试验样品,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结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合度好,预报性很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9.
以8年生盛果初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山地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同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N、P2O5、K2O对板栗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NP2O2K2O。其中,对板栗产量影响最大是N,其次是P2O5,K2O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目标产量超过1.62 kg/株、置信区间为95%时,N、P2O5、K2O优化施肥方案为:N 0.85~1.19 kg/株,P2O5 0.65~0.80 kg/株,K2O 0.53~0.64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55~0.94∶0.45~0.75。对边际产量方程分析显示,当施肥量分别为N 1.123 0 kg/株、P2O5 0.754 0 kg/株、K2O 0.612 0 kg/株时,板栗产量最高,此时的产量为1.75 kg/株,N、P2O5、K2O最佳施肥质量比为1∶0.67∶0.54。   相似文献   

20.
以大丽花品种深玫红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盆栽大丽花生长发育、叶片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大丽花花量、花瓣数和功能叶片数,以N3P2K2处理的效果最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大丽花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不同。单因素分析表明,氮磷钾肥显著提高叶片氮、磷、钾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