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为例,对荒漠类土地的特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退化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建设与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土地适宜性为突破口,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通用的镶嵌法和林草复合法的基础上,对建设模式作了精心设计,特别是在保护退化原生植被草原上创造性地采用了带、团、鱼鳞格插入法,经过实践,建设效果和生态功能均有一定提高,从而为建设柴达木荒漠化草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草原退化现象日趋加剧,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威胁到全国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如开垦草原、超载过牧、不合理采矿和滥采滥挖滥砍等,以及制度安排不当、文化趋同、人口超载、入不敷出导致草原退化等。通过几年的生态建设和恢复,草原退化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然严峻,退化和建设并进的局面依旧未能根本扭转,甚至伴生出许多非生态性问题,如牧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生产进入混乱状态、社区文化变迁等。本文就以内蒙古草原为例展开分析,找出我区草原退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傲英  冯立涛 《新疆畜牧业》2005,(1):33-33,64
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原面积94.6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64.13万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5.2%和67.3%。由于超载放牧,滥挖乱垦等因素,使草原牧草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全市90%的天然牧场存在不同程度退化,其中较为严重的退化草原面积占全部草原的40%。草原退化,植被裸露,导致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草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严重退化,城市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现鸟鲁木齐市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民奔小康步伐,乌鲁木齐市政府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于2004年1月1日起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周边5080万hm^2草原实行了禁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希拉穆仁草原现状进行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草原退化评价的研究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历史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中SPSS软件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希拉穆仁草原进行现状评价。评价结果如下:(1)希拉穆仁草原处于整体退化状态;(2)希拉穆仁草原退化程度大部分属于中度退化。  相似文献   

5.
滥用草原与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大面积的草原,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等原因,草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普遍而严重,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发生沙尘暴的一个最生重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滥用草地的后果及教训,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北祁连县西端的央隆草原是高寒干旱气候区,以纯牧业为生产方式,近年来草地退化严重。通过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破坏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地退化;其次是气候变化影响和风蚀作用致使草地进一步退化乃致沙化。  相似文献   

7.
伊犁绢蒿荒漠是新疆荒漠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80%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以伊犁绢蒿为优势种的草地群落已大面积演替为以一年生植物为主的草地群落,草地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伊犁绢蒿荒漠草原退化的过程和原因,着重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原恢复重建技术介绍,提出保护和恢复该类草原的应对措施和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地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屏障为天然草原,这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在强化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就要重点分析当前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草原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策略进行探究。1草原退化和牧民生活问题现阶段草原退化主要是由种植业发展引起的,造成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草地资源被  相似文献   

9.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草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劣化,导致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荒漠化特点最为鲜明的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苏尼特草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草原建设的现状,对苏尼特草原禁牧、休牧区,草场相对完好的建设区,急需改良的退化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了苏尼特草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具有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11.
门源县丰富的草地资源促进了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草原围栏作为最主要的草原保护措施,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4个时期的草原围栏建设,门源县域内超过一半面积的可利用草原已覆盖围栏。未来,应加强夏秋草场和农业乡镇及祁连山国家公园内部分沙化、退化严重地区的草原围栏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疆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禁牧、休牧、减牧、定居、补播等措施会减缓草原退化进程。伊犁绢蒿因其优异的耐旱性、适应性、耐瘠薄性、高存活性,在新疆实施天然草原退化改良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草原植被是东乌珠穆沁地区生态环境主体,草原植被生态建设是东乌珠穆沁旗生态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保证边境稳定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东乌珠穆沁草原退化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退化原因,提出了草原植被生态建设措施,介绍了取得的成就,结合东乌旗实际情况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旗今后的草原植被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区草场面积逐年减少,沙化、退化日益严重,草场载畜能力超负荷运转,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加强草原保护工作,运用草原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各方面极因素,加强管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针对当地草原退化突出、水土流失严重、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提出了草原恢复和建设的技术措施。通过两年的实施,产生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探索出一条“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的新路子。现本文将其主要做法予以介绍,供业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科右前旗草原由于受历史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沙化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了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客观的分析了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结合实际从政策和专业技术的角度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巴林左旗草原经过多年的不合理开发和过渡利用,造成草原严重沙化、退化,有的地区向荒漠化发展,但经过近几年的大量投资及采用合理的科学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的巴林左旗草原以最快的速度在恢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并且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草原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资料和野外70多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现存的主要的群落类型和各群落的外貌、结构、生态分布等特征。其中,干草原群落包括:(1)长芒草草原,(2)大针茅草原,(3)冷蒿草原;荒漠草原群落有:(4)短花针茅草原,(5)无芒隐子草草原,(6)蓍状亚菊草原,(7)灌木亚菊草原,(8)中亚紫苑木草原。用Whittaker提出的β多样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的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草原退化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情况说明植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草原退化已导致内蒙古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土地沙化,从而导致草地环境条件恶化,对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作者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增贮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高寒草原分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类型;按照草地利用现状,分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3种土地利用格局。以原生草地为参照,通过比较不同草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草地碳贮现状,探索其碳的增贮潜力。结果表明:原生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草甸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总有机碳贮量分别为45.07±0.68,30.41±0.5,84.21±0.61,66.11±0.62,98.85±0.11,80.02±0.22,43.77±0.16tC·hm-2,其中原生高寒草原与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对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具有显著的碳增贮潜力,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理论碳增贮潜力分别为18.82±0.51,18.15±0.15,14.65±0.78,1.29±0.21tC·hm-2。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干暖化,对高寒草原有机碳贮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化草甸向高寒草原的演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