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播种面积常年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5%左右,产量约占35%,出口占70%以上,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 建国四十年来,山东和全国一样,花生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富民兴鲁”的方针指引下,花生生产发展更快。1949年全省播种面积583.8万亩,1980年发展到936.1万亩,1988年达1115.32万  相似文献   

3.
我县花生施钼面积,由1982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1983年的3.5万亩,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60%以上。根据多点调查和实收,1983年花生施钼的增产幅度为3—25%,平均每亩增产花生12斤,平均增产率为7%。全县增产花生42万斤,净增益15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引言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项增产十分显著的先进技术。60年代初,日本千叶县试验成功。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首先在北方试验推广,1982年全国花生地膜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增产效果显著。山东省1982年297处次对比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70.9斤,增产27.4%;到1983年出现1000多亩大面积千斤花生高产田,其中最高的亩产达1400多斤,就是由于采用了地膜栽培技术带来的重大突破。近两年来我市各地先  相似文献   

5.
《花生学报》2011,40(1):47-48,M0002
为加快振兴我省油料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省油料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油料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加工和出口能力较强。全省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和大豆两类,此外还有核桃、芝麻、牡丹、玫瑰等特色产油作物。2009年,全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20万亩,总产380万吨,其中花生1162万亩,总产331万吨,分别占我省油料作物面积及产量的76%和87%,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叙述1977年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总产量增长主要靠单产提高。 194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1881.6万亩,平均单产135斤,总产2536.4万担。至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632.2万亩,单产265斤,总产9630.4万担。建国35年间,面积扩大了93%,单产提高96%,  相似文献   

7.
一、我区花生种植品种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花生大约在光绪年间由山东传入我区,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45.4万亩,总产67,347吨,总产值6,800万元。在经济作物中面积占21.5%,产值占31%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主栽品种为老爬蔓、老鸦窝,单产长期徘徊在百斤左右,1949年全区种植面积5.72万亩,总产4627.48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8.
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北与山东省接壤,境内有丘陵也有平原,常年种植花生20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夏花生面积由1984年的6万亩,扩大到1985年的12万亩,全县85年25万亩春夏花生,平均亩产536.0斤,总产1.34亿斤,分别比84年增长0.94%和24.4%。  相似文献   

9.
我县历史上是重点花生产区,1955年种植面积曾达到17万亩左右。布局上相当一段时期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年来,由于搞水利,种绿肥、改水稻、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原有的一年一熟春花生已不适应形势需要。逐步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两种两收,发展油(菜)油(花生)、麦油(花生)两熟制,已势在必行。1981年我县实种花生2.7万亩,夏花生占51.1%。1982年种植花生4.5万亩,夏花生占54.5%,1983年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南宁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面积和总产占油料作物的首位。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是自治区重点花生产区之一。 建国以来,花生生产发展缓慢,单产低而不稳,长期徘徊在100斤上下。1949年,面积33.7万亩,总产36391担,平均亩产108斤。1979年面积扩大到52.3万亩,单产119斤,30年间,面积增加55.19%,单产仅  相似文献   

11.
枣庄市近两年来麦田套种花生发展很快。1981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仅有1.2万亩,占当年花生面积的4.2%;1984年发展到3.2万亩,占花生面积的23.5%;1985年猛增到15万亩,占花生面积的46.9%。我市麦套花生面积只所以发展这么快,不是没有原因的。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省现有茶园面积6 9.9 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49.77万亩,总产40.03万担,按采摘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80斤,其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落后茶园所占比例较大。以省华侨企业总公司为例,全公司茶园面积4.9万亩,平均单产139斤。据他们82年底普查,亩产茶青850斤以上茶园,只占总面积的18.9%,其产量占总产的40.2%;亩产茶青430至849斤茶园,占总面积34.98%,产量占总产的39.36%;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麦棉套种和地膜植棉在我省发展较快,1983年麦套棉自然面积达415万亩,占棉田面积的37%;地膜棉发展到61万亩,一般增产30~50%。为了使这两项栽培技术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  相似文献   

14.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生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唐山市是河北省花生主要产区,从1980年开始试种几亩,到1983年已发展至7万余亩,1984年覆膜面积30万亩,约占花生面积25%。为更好地指导千家万户种植,进一步提高覆膜技术水平。根据个人在基层所作的工作,对花生覆膜栽培增产机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25日至28日,山东省农业厅在即墨县召开了花生生产技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8个地市、16个花生重点县农业局和省花生研究所的同志。这次座谈会重点交流了花生中低产田技术开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等试验示范项目,总结了花生生产获得丰收的经验,研究了84年花生持续增产的措施。 1983年全省花生生产单产和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烟台市380多万亩花生,亩产可达到403斤,总产比上年增加三亿多斤。蓬莱、莱阳等14个县预计亩产都在400斤以上。日照县31.8万亩花生,亩产510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报道:1985年全国花生覆膜面积达370万亩,比上年扩大230万亩。其中京、辽、冀、鲁、豫五省市的覆盖面积占全国87%。 1985年花生地膜覆盖的特点是:新型地膜的使用面积增加。新型地膜——低压膜和线性膜,增温、保墒效应与高压膜基本相同,而用膜量每亩减少4公斤左右,成本降低30—50%。其次是,很多地区已形成了规范化的配套技术。如山东省推广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区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全区除海岛外,社社队队都产茶,现有茶园面积5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占全省茶园面积的31%,每个农业劳力有茶园0.7亩,1981年茶叶总产22.6万担,占全省产量的38%,平均每个人口产茶八斤半。此外,还种植茉莉花六千多亩,总产2.1万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区三十五年来旱粮生产的兴衰情况,对如何发挥我区旱粮生产优势,搞活经济,加速农民致富,谈四点看法。 一、我区旱粮生产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区旱粮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旱粮播种面积91.81万亩,总产10,713万斤,占粮食总产的8.2%。1973年旱粮播种面积180.07万亩,总产41,540万斤,占粮食总产的14.48%,为1950年的3.5倍。当时旱粮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旱粮下田,大力发展了稻秋薯、稻秋大豆,每年达12—20万亩;二是旱粮单产大幅度提高,1973年旱粮单产230.6斤,比1950年单产提高112.3%。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区旱粮播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79年旱粮总产下降到24,076万斤,其后还继续下降;1983年旱粮播种面积下降到86.49万亩,总产  相似文献   

19.
一、产销概况美国花生的种植面积,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900万亩左右,其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单产较高,总产居世界第三位。1977年,全国种植面积为916.5万亩,总产153.2万吨,平均单产334.4斤。美国的花生,主要分布在三个产区,这三个产区的种植面积,占美国花生种植面积的98%以上。1.弗吉尼亚—卡罗来纳区:它包括弗吉尼亚州、卡罗来纳州的北部和南部的部  相似文献   

20.
米脂县无定河川道有水地24000多亩,以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年雨量451.6毫米,大于10℃的积温为3349℃,大于15℃的积温为2676℃,年总辐射138.15千卡/平方厘米。群众习惯以种植玉米为主。1981年以前,花生种植面积很小,一般亩产仅有百斤左右,属全国花生的低产区之一。1982年省试验站试种地膜花生1.1亩,亩产760.4斤,比对照增产41.51%,1983年有2.42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1078斤。1984年全县种水地覆膜花生246.3亩,平均亩产681.4斤,比对照亩产391斤增产74.3%。城郊乡镇子湾村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