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种植方式是一穴多粒的种植方法,即再一穴里点播3~4粒玉米种子,然后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定苗,传统的种植方式易出现苗欺苗现象,同时间去的苗白白浪费掉养分,定苗时锄头对苗的根部造成损伤,因伤根易出现三类苗,影响到该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玉米种植法是采用一穴多粒的方式,在一个穴里播种二到三粒种子,根据种子的出苗情况再通过间苗保留一株。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提高,劳动力的紧缺,玉米单粒播种正悄然兴起。玉米单粒播种法是指玉米种子一穴播一粒,由株距行距确定密度。玉米单粒播种的优点:一是节省种子降低成本。常  相似文献   

3.
钟华 《新农业》2011,(4):28-28
玉米传统的播种植方式是一穴多粒,即在1穴里点播3~4粒种子,然后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定苗,费工费力。玉米单粒播种是节本增效新技术,成为精准农业的标志,省种省工。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一穴多株的栽培模式是指在一穴中栽植两株及两株以上玉米,在不减少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它与传统的一穴多株的种植方式相比,具有抗根倒性强、亩株数增多的优势。元氏县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适宜一穴多株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和适宜种植密度,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单粒播种如同开启玉米生产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引发玉米种植方式、栽培技术、种子加工以及育种方向一系列产业技术变革,终将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铺平道路。"单粒播种"特点显简化工序玉米单粒播种"一穴一粒、一籽一苗",出苗后不再像传统条播或点播那样进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4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玉米种植法是采用一穴多粒的方式,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是使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作物种子按栽培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株距、深度)播人土壤,并随即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单粒播种,主要适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证的地块。  相似文献   

7.
“一穴多株”又称“一埯多株”,是采用专用机械播种,改传统一穴单株成行种植形式为一穴多株成行种植形式。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一穴多株”种植形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高产创建中常采用的种植方式有单穴单株、一穴双株和“121”(单双株交替)等方式。为了研究玉米产量性状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选用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于2015-2016年在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开展田间试验。玉米收获前田间取样,调查果穗穗部性状,分析不同种植方式间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单穴单株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生产中,推荐采用单穴单株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玉米种植法是采用1穴多粒的方式,在1个穴里播种2~3粒种子,根据种子的出苗情况再通过间苗保留1株。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提高,劳动力的紧缺,玉米单粒播种正悄然兴起。玉米单粒播种法是指玉米种子1穴播1粒,由株距行距确定密度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是应用玉米精量播种机,按照玉米田间要求的留苗密度及行距、株距,准确播种,1穴1粒,确保“1粒种子1棵苗”的玉米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下,农民习惯大把撒种,大把间苗,这样既浪费种子又需要人工间苗,费工费力又费钱。玉米机械化单粒播种是利用专用播种机,实现一穴一粒一苗的种植方式。相对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玉米机械化单粒播种种植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省种子。传统种植方式,因种子发芽率多在85%以上,为确保全苗,每穴一般播种2—4粒种子,每亩用种量3—4kg,玉米单粒播种方式,要求发芽率多95%以上,每亩用种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是改变传统的单株种植模式,采用专用机械播种,一穴播3~4粒种子,在提高亩株数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使玉米植株在良好的通透环境下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据调查,采用"一穴三株"栽培方式比单株种植可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露地花生种植中开展每穴不同播种粒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穴播种花生粒数为2、3粒时产量最高,鲜花生产量760 Kg以上;当穴播种4粒时产量次之,约为660.65 Kg;当穴播种1粒时产量最低,约为633.08 Kg。因此,该地区在起垄覆膜的栽培方式下,每穴播种2~3粒时为最适播种粒数。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精量播种栽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使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定量(一般是一穴一粒)的良种,按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并覆土,同时深施底肥的一项玉米种植技术。实践证明,精量播种是建立玉米高质量群体结构,确保玉米亩穗数,争取大穗数、大饱满粒数的关键措施,是大力发展节本、增效农业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豌豆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11月中下旬播种为宜。(2)合理密植。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每隔2.5m开沟做畦,畦两边各预留40cm左右作西瓜套种用,中间种植豌豆,每行5穴,行距33cm,每667In2种植4000穴左右,穴播种子2~3粒。  相似文献   

15.
赵长来 《农家致富》2009,(18):31-31
一、种植方式 秋播时做成宽3米的畦,沟深20-24厘米,10月下旬播种,次年6月初收割。收后及时灭茬施肥浅旋,点播大豆,行距70厘米,穴距30-33厘米,每穴播2-3粒种。播后2-3天,在大豆行间条播1行芝麻,芝麻定苗后穴距10-12厘米,每穴1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17.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传统的一家一户土壤育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和效益农业的产业化需求,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育苗方法。穴盘育苗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作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1穴1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它突出的优点表现在省工、省力、节能、效率高;幼苗根系发达,活力强,不带土传病害,定植时不伤根,不缓苗,成活率高,苗壮苗齐,适合远距离运输。大规模的穴盘育苗生产流水线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催芽、绿化成苗等几个阶段,管理较为严格。用有机基质进行番茄穴盘育苗,整个育苗过程中只需浇水,不需施肥,管理方法同常规育苗,简便易行。目前,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冬春茬番茄种植面积占冬暖式塑料大棚种植面积的50%以上。现将该项育苗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及方式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福豆234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方式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福豆234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种植22.5-45.0万株和每穴留苗1-4株范围内,该品种以每公顷种植22.5万株和每穴2株组合的产量效应较好。该处理组合植株茎秆粗壮,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19.
精量播种技术是针对一穴多粒、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方式提出的新的耕种栽培措施。玉米精量播种是指根据已确定的种植密度,进行每穴单粒播种或半距单粒播种的播种方式。包含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两种方式。精量播种具有提高玉米产量、降低成本、省工省时、促进种子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等优点。结合北方环境条件,玉米机械精播技术要点主要有一下几点:(1)整地细致,(2)选用优质种子,(3)播种时间适宜,(4)播种质量好,(5)播种机械完善,(6)播后及时覆土镇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