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桑是淳安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自 1 998年以来 ,我县蚕桑生产呈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态势 ,蚕茧总量快速递增 (年增幅 1 0 %以上 ) ,桑园基础得到夯实 ,蚕茧质量显著提高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 2 0 0 1、2 0 0 2两年全县新种桑 31 30万株占桑园总面积的4 0 %左右 ,今年全县发放蚕种估计 9.2万张 ,蚕茧产量达到 350 0t;明年全县发种有望突破 1 1 .5万张 ,产茧 4 50 0t,全县蚕农户均拥有桑园面积也已从原来的 0 .0 78hm2 ( 1 .1 8亩 )扩大到今年的0 .1 53hm2 ( 2 .3亩 )。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 (主要是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我县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自 6月 2 1日入梅至 7月 18日出梅 ,全县累计降雨量达 6 0 6 .1mm ,加之上游洪峰通过我县 ,客水压境 ,导致位于里下河下游 ,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我县出现自 1991年以来最大的洪灾 ,全县房屋倒塌 16 18间 ,农作物绝收面积 6 9万亩。桑园也未逃厄运 ,全县 5万亩桑园全部受灾 ,桑树生长受到极大影响。为了减少损失 ,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并对桑园采取了相应的灾后管理措施。1 洪涝对我县桑园的影响我县桑园主要分布在特庸、盘湾等 7个重点乡镇。这些乡镇与全县相比 ,地势较高 ,地面真高一般在 2 .3…  相似文献   

3.
冉龙平 《四川蚕业》2012,40(1):16-16
<正>宁南是四川第一蚕桑大县,也是冬季马铃薯大县。据最新统计,2011年我县桑园套作冬季马铃薯1333.3hm2(2万余亩),产薯4万t,平均667m2产量达2000kg以上。在华弹镇水塘村建立的桑园套作冬季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667m2产量高达3976.2kg,全县桑园实现了"夏秋是桑园,冬春是粮田",桑薯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宁南县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2000至2001两年全县新发展桑园1.06万hm2,栽桑1.5亿株,2004年养蚕量达到84 403张,比2000年养蚕64 918张增加19 485张,增长30.01%.县委、县政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提出到2008年实现年产1万吨优质蚕茧基地县.  相似文献   

5.
1历史简要回顾 宝应县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素有"鱼米荷藕之乡"之称,全县总人口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9.13万hm2,农业生产"四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特色明显.种植业以稻麦为主,荷藕次之,旱地作物较少.栽桑养蚕是宝应县一项传统项目.1956年开始成片栽植湖桑9.8hm2,到198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866hm2,蚕茧产量458t.进入上世纪80年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近10年间,全县蚕桑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桑园面积迅速扩大,蚕茧产量大幅上升,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2951hm2,1995年饲养蚕种78184张,蚕茧产量达到2152t,均达到历史最高点.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蚕茧收购加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到1995年全县有3家缫丝厂,固定资产2061万元,拥有自动缫12组,立缫车300台,年产白厂丝390t,有蚕茧收烘站22座,茧灶61副.  相似文献   

6.
余荣峰 《北方蚕业》2001,22(3):38-39
"九五”期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前期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茧价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弃养现象,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中后期一是由于县政府对蚕桑生产作了较大调整,加大了蚕桑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概括起来有以下成绩和问题. 1 主要成绩 1.1 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到"九五”期末,全县拥有桑园总面积2466.7hm2,养蚕户2.25万户,年发种量6.4万张,产茧2480t,桑园面积增长466.7hm2,发种量增加了0. 9万张.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是浙江省四大蚕桑重点产区之一.随着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和茧丝绸行情的逐步回升,蚕桑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有30个乡(镇)、610个村、24 300户种桑养蚕.2003年和2004年两年共发展大田种桑1 867hm2.目前全县拥有桑园面积4 250hm2.2004年全县蚕茧产量突破5 000t,产值超亿元,蚕桑已成为该县农民的重要收入之一,并提出了到2007年实现桑园面积6 667hm2,产茧1万t,全行业产值10亿元,即"10110"工程和打造"中国蚕桑之乡",构建中国茧丝绸强县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蚕桑生产是桐庐县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尤其在分水地区,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现有桑园面积1730hm2,年饲养量5万余张,蚕桑产值4千余万元,蚕茧平均张产在40kg以上,随着茧丝行情上扬和省“蚕桑西进工程”在我县的实施,桑园面积增加400hm2,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是涟水县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曾为富民兴县作出较大贡献,发展高峰年景,全县桑园面积达8 000hm2.但自1996年以来,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全县毁桑改种势头盛行,面积锐减,至2006年底,桑园面积已不足300hm2.  相似文献   

11.
李怀林 《蚕学通讯》2004,24(3):55-57
大英县委、县政府从大英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因地制宜加大了蚕茧生产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力度,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蚕茧生产,鼓励发展蚕桑业主经营.全县实施退耕还林两年来,共实现退耕还桑0.1万hm2.占退耕还林面积的60%以上,发展蚕桑业主68户,建桑园166.7hm2.其中6.66hm2以上业主10户;3.3hm2以上业主8户;0.66hm2以上业主50户,为我县蚕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体制以来,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上以零星分散为主的个体经营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断分化、组合,其趋势表现为养蚕户数减少,户养蚕规模逐渐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稳步上升,全县蚕茧生产得到了发展。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时,全县总养蚕户数为49451户,户均占有桑园面积0.07hm2,年养蚕种平均为1.43张。到1997年全县总养蚕户下降到40398户,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增加到0.088hm2与3.27张,其中全县养蚕户减少了18.31%,而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分别增加了26.92%和128.67%。户养蚕规…  相似文献   

13.
程言宽 《北方蚕业》2003,24(1):44-45
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县区域经济开发的骨干项目.1980年全县蚕茧产量196t,1987年突破546t,1991年突破1034t ,1998年达到1455t,2001年突破1580t.桑园面积达到3572.6hm2,其中推广陕桑305多倍体系列桑213hm2.二十二年来,蚕茧产量平均年递增6.3%.  相似文献   

14.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15.
1我县发展桑叶茶的背景 1.1曾经的优势产业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境内多丘陵、山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业一直是泾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发展最好年份,全县桑园面积2867 hm2,年养蚕8万盒。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 ,曾为富民兴涟作出较大贡献.但自1996年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全县蚕桑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生产徘徊不前,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然而,随着我国入世的完成,茧丝绸市场明显转旺,且我县发展蚕桑业自然条件优越,配套的茧丝绸加工企业基础比较雄厚,加之政府的重视,部分干部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较高,发展蚕桑业仍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前景. 1 蚕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桑园面积起伏太大,发展不够稳定 1990年前后,我县桑园面积一度达8000hm2,生产规模仅次于淮阴县和宿迁市,居老淮阴市第三位.到了20年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措施不力,桑园面积锐减到467hm2,年养蚕万余张,产茧仅达50万kg,处于全市落后位置.目前,蚕桑产业后劲不足,育苗建园,尤其是高标准建园很少,老桑、低产桑改造缓慢,桑叶、蚕茧单产不高,蚕室、蚕具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阳新县是血吸虫病重疫区,自1956年全县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防治查治工作以来,我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钉螺面积由1956年的3.73万hm2下降到2005年的0.35万hm2,全县耕牛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已由1956年的36.00%降到2005年的8.23%,但由于许多原因,自2001年至今,全县耕牛血吸虫的感染率长期居高不下,在有些地方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笔者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广大动物血防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蚕业是金寨县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据资料统计,1995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42.3%,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的24.01%,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23.34%,桑园1.15万hm2,年养蚕21.1万张,产鲜茧650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6亿元.2001年蚕丝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量21.2%,财税收入占全县总量13.2%,蚕茧收入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12.5%.2001年仅有桑园0.65万hm2,年养蚕11万张,产鲜茧3350t,茧丝绸工业产值近2亿元.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县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6月21日至7月18日,全县累计降雨量达606.1mm,加之上游洪峰通过我县,客水压境,导致位于里下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我县出现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洪灾,全县房屋倒塌1618间,农作物绝收面积6.9万亩,桑园也未逃厄运,全县5万亩桑园全部受灾,桑树生长受到极大影响。为了减少损失,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对桑园采取了相应的灾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宁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蚕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围绕"投入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升级齐行"的工作理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推行新型蚕业生产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产品质量优异,现代气息浓郁"的优质茧丝基地。截至2013年,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全县桑园13333.33hm2,年养蚕25.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