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栽培,可获得比露地栽培及大棚单一栽培更好的经济效益,且草莓、葡萄的经济性状和商品性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提出了立体套种的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春季中,小棚覆盖栽培是应用中棚,薄膜,小拱棚等各种保护设施,采用综合的栽培管理技术,达到早定植,早上市的栽培方式,这也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一种主要生产形式,对缓和早春蔬菜淡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中棚为例简要介绍春季早离番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形式的推广.各地均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地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要求较低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笔者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时间对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推广.全年实现两种三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亩年收益1.0万~1.2万元。目前已经在当地推广该模式533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栽培是设施农业栽培,栽培设施的环境因子(温、光、水、气)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关联度高。栽培设施中良好的温度、湿度、通气条件和对温度、湿度和氧气的适时调控是食用菌栽培生产的成败关键。要想对环境因子实行有效调控,必须借助良好的设施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否则很难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比较了田间试验第2年,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8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常规最高,有机最低,特别与SEQ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减产幅度达到11.1%~64.4%。有机与常规栽培萝h、西兰花、番茄的产量差异达到1%水平显著,其他5种蔬菜的产量差异未达到5%水平显著。有机栽培番茄、芹菜的品质显著优于常规栽培的,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但是有机与常规栽培西兰花、黄瓜、毛豆的品质差异不大。SEQ、特别栽培蔬菜的品质介于有机与常规栽培之间。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大豆地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棉花、玉米、大豆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研究了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大豆地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确定了夏季栽培作物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7.
《今日农村》2004,(12):17-17
青菜中优良品种,适宜春、夏、秋季栽培,耐热、耐湿性强,抗病,丰产,纤维少,品质好,叶片着生紧凑,成株后叶柄处束腰,叶绿色,叶片椭圆形,株形美观,亩(1亩=1/15公顷)产优质青菜4000公斤,适宜全国各地栽培。栽培中行株距12~16厘米,一般播种后35天左右收获,应及时施肥浇水防虫。  相似文献   

8.
灰树花栽培,根据子实体发生条件,可利用空调栽培和自然栽培2种方法。自然栽培法分为菌床栽培和原木栽培2种。菌床栽培是将菌丝已走透的菌床埋入土中,并覆土入秋即可收获(通常是利用温室栽培中已出过一潮菇的发菌床)。原木栽培是利用短木条、木块、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并让其走透菌丝后埋入土中,覆薄土。自然栽培的灰树花较温室内栽培的灰树花,肉质厚韧、子实体表面色较深、香味较浓。  相似文献   

9.
早春西瓜间作红花,红花采摘后套种夏玉米,西瓜收获后套种夏萝卜,萝卜收获后套种秋马铃薯,后期在行间套种荷兰豆,玉米收获后削去秸杆,初霜来临前加盖小拱棚延长膨薯期,增加产量。一年六种六收,既有反季节栽培,又有特菜、药材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南京八卦洲素有“中国芦蒿第一乡”之称。芦蒿栽培面积逐年攀升,但因栽培模式单一、用工量大和集中上市量大等原因,种植芦蒿的亩效益波动较大,而超甜玉米以其籽粒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加上栽培相对简便,市场潜力较大,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收入,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二茬超甜玉米、一茬伏秋芦蒿的高效栽培模式,现将其栽培要点和效益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麦秸、玉米芯栽培草菇技术王家厚齐秀花(沂源县职业中专256102)草菇属温型菇类,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麦秸和玉米芯是北方丰富易得的作物秸秆,我们自1995年起利用其栽培草菇获得成功,生物效率达25%~30%。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培养料配...  相似文献   

12.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月、7月份,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正值淡季收获上市,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茬口轮作大棚蔬菜高效栽培试验,其中以大棚草莓/西瓜、后季稻栽培模式效益最好,既能减轻连作障碍,又能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番茄在世界各国蔬菜栽培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都很注重栽培方式,尤其是设施栽培,即人为改善环境条件以获得熟性早、品质好的番茄。我国早熟番茄的生产是伴随着地膜、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兴起和推广而不断扩大栽培面积的。为了使菜农对我国目前早熟番茄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本期做了这组早熟番茄策划。  相似文献   

15.
早春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到6~7月即开始进入衰老阶段,长势变弱。此时,可利用这几种蔬菜侧枝萌发力强的特点,实施整枝再生栽培。因再生株果可在淡季收获上市,因此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看种植户的设施条件早春越早栽培,收入越高。但播种期要看保温设施条件而定。2月中旬至3月初可采用小拱棚栽培,3月中旬至3月底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4月初以后可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体系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法研究有机、特别和常规3种栽培体系对8种常见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特别栽培体系中各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常规栽培体系;有机蔬菜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栽培体系对蔬菜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各指标可见,西兰花以有机栽培为最好,而芹菜、菜豆分别以特别栽培和常规栽培品质最佳,其它蔬菜则无明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稻草综合利用为主轴,辅以高效的栽培模式,实行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薯田套种西瓜,瓜后种植晚稻的薯-瓜-稻轻型、高效、环保栽培模式,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瓜、菜兼顾,环保与经济效益兼顾,当前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兼顾,方法简便,省工省力省开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网纹甜瓜糖度高,水分足,纤维短,适口性好,深受人们喜爱。本市网纹甜瓜生产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种植的网纹甜瓜主要以日本引进的品种为主。90年代后期,国内培育的新品种不断涌现,栽培方式从露地栽培和地爬式栽培向保护地栽培和立架栽培发展,栽培方法从使用化肥、农药逐步向利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栽培过渡,栽培时间也从春季栽培发展为春秋两季栽培。在这些转变过程中,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网纹甜瓜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金汇镇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大棚草莓、蜜瓜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可观,从1998年开始种植,至2006年栽培面积已达4000亩左右,农民净收入达52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