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杂种优势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入手,阐述遗传差异、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表观遗传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介绍了茶树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现状,有望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为茶树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在茶树遗传种质资源插集和保存,育种法,良种体系建设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5.
6.
明确诱变因子对茶树遗传物质及生理代谢的作用特点,探索准确快速的突变体鉴定技术,是茶树突变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酶学研究已表明,同工酶是遗传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同工酶技术为从分子水平鉴别许多从外部形态上难以鉴别的突变性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在茶树体内,酯酶同工酶是遗传性较为稳定的同工酶,本研究利用氮离子注入诱变技术,研究诱变茶籽M_1代茶苗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茶树氮离子束诱变育种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茶树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害、旱害、病虫害是茶树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选育、种植高抗品种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从茶树抗逆性机理、新品种选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茶树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茶树抗逆性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茶树育种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中期以来,茶树新品种选育一直是我国茶学研究的重点之一。30多年来,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6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约18.1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6%左右,与“七五”末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1]。为我国茶树良种化和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总体来看,茶树育种的方法和手段与其他作物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还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需要。沿用常规育种方法难以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更新育种方法势在必行。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其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茶树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对茶树标记性状的性质和用途作了探讨,认为茶树标记性状不仅应用于茶树育种,在名茶研制开发中,亦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茶园病害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具体环节构成,笔者曾就茶树栽培与病害防治作过浅述(茶业通报1992〔3〕),现就茶树育种与病害防治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农作物杂优利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大谷物杂种的产量优势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固有差异,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三大谷物间杂种产量优势差异产生的原因,指出目前我国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仍然应该以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为基础,并对育种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受到愈加广泛的重视,当前,新的育种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生物工程技术运用于育种,表现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在烟草、番茄、大豆、马铃薯、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育种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以来,茶树育种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及其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新世纪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是指把在体外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自本世纪70年代初诞生以来,基因工程学已取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成就,并正向前迅猛发展,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诸领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植物基因工程因其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实用潜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大麦、棉花、大豆、蕃茄等都已获得转基因植株,有的遗传工程产品已投入市场。木本植物的转基因研究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如核桃、杨树、松树、苹果、李、番木瓜、柑桔等也获得转基因植株。此外,转基因技术用于药用植物的改良以及改变次生代谢途径中的某些环节,从而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遗传转化不仅在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宽,转化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有所完善和创新,到目前,转基因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生物载体如农杆菌和反转录病毒等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据统计,迄今获得的60多种植物的转基因植株,80%以上为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茶树数量遗传与育种研究,从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已在我国较多的应用,为了有助于了解这一领域进展情况,就六个方面作以下分析供研究参考。 1、茶树主要经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分析 针对茶树自然的、杂交的、引变的群体或无性系其生产力、品质、抗性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全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三次认定和审定了7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收集种质资源3300多份,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茶树种质圃,已筛选出一批有特色的种质材料,开展了组织培养保存各质资源研究。在茶树单株选种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选种效率,诱变育种也有一定的成果。可以通过生化成分、单株叶面积、水分状况等指标对茶树进行日期鉴定。在利用生物技术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目前全国茶树良种的推广面积不大,且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