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茶树外源种质来源的类型、杂种优势与性状的关系及其利用、杂种优势的检测等方面讨论了茶树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问题,分析了茶组植物内种间杂交的可行性,提出了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杂种优势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入手,阐述遗传差异、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表观遗传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介绍了茶树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现状,有望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为茶树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我国茶树杂交育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选育出一批茶树杂交种应用于生产。随着群众性育种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对指导茶树杂交亲本的选配、提高杂交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选育经过和方法茶树为异花授粉植物,有利于有性杂交,以获得丰富的变异和杂种优势,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优良的原始材料。同时茶树又易于无性繁殖,可以把有性杂交所获得的优良变异的个体迅速地稳定、分离和繁育扩大,育成新的品种。迎霜、翠峰和劲峰三个茶树新品种,就是利用福鼎白毫和云南大叶种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烟草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玲玲刘峰  颜合洪 《作物研究》2006,20(5):494-497,503
阐述了我国烟草杂种优势的利用状况,介绍了烟草杂种优势的研究情况,杂种F1特点和雄性不育系利用的情况,以及我国烟草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问题。指出要明确烟草的育种目标,并加强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发掘种质资源,创新杂种优势群,并进一步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海林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3,17(4):208-212
回顾了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对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与改良小麦的CHA试剂及其杀雄效果以及化学杀雄高产制种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茶树花的特性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茶树花的开花习性、生化特性以及对茶树花粉的研究简况进行了综述,同时从茶树花制茶、茶树花粉产品的开发、茶树花有效成分的利用、花的观赏、食品上的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茶树花的利用价值,并提出茶树花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茶树杂交F_1代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春林 《茶叶科学》1996,16(1):31-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技术,对英红一号和乐昌白毛茶、英红九号和黄叶水仙两组正反杂交组合的103株F_1代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X)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_1代同工酶酶谱中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对利用同工酶进行F_1代早期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杂交组合亲本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利用同工酶预测F_1代中有15株具有杂种优势,其中有3株尤为突出。证明在茶树杂交育种亲本组合的选择中,双亲之间同工酶的差异越大,产生“互补带”和“杂交带”的概率就越大,也越易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及产业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安徽省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产业化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增产粮食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阶段发展,两系杂交稻研究进展,以及前景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预测方法和亲本组配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杂种优势已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并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自本世纪60年代开展二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以来,取得了不少进展[1]-[5]。近年来我所采用雄性不育“两系”法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先后配制、筛选、鉴定了200多个组合,从中筛选出了比对照红皮小麻增产3O%以上,年平均支数1800-2000支,支数变异系数与对照无性系接近的强优势组合D-156等,通过了省区域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里就近年来笔者从事芝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谈点肤浅的认识,供讨论。一、芝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价值艺麻杂交组合F1代与无性繁殖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F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  相似文献   

15.
国外玉米品种类群杂种优势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琳 《玉米科学》1997,5(3):078-080
玉米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概念。玉米品种间或类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经过90年来国外玉米育种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南、北美洲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图谱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外玉米育种家们所进行的杂种优势研究工作的回顾,旨在了解和掌握国外玉米种质类群间的杂种优势模式,对于有目的的引进和改良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和表型的数字化鉴定是实现茶树种质资源挖掘创新的新途径,是实现茶树由“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的有力工具。文章综述了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型数字化、表型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组学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数字化精准鉴定中的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实现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我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现状,浅析了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总结了现阶段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和育种实际,对进一步开展有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茶树锰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是茶树生生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茶树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锰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锰素的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锰含量、茶树对锰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锰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锰的诊断、茶园中锰肥的施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物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荣峰 《杂粮作物》2000,20(4):31-34
概述了杂种优势在农作物上的利用现状,探讨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染色体结构变异等杂种优势固定方法及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