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2.
从天津地区免疫失败的鸡群中分离一株IBDV(命名TJ-hg),应用血清学AGP试验结果可见明显的白色沉淀线;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 IBDV VP2 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TJ-hg株与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98.8%~99.3%,且高变区中特征性氨基酸的变化与超强毒株完全一致,TJ-hg株在第一亲水区氨基酸Q219P发生突变。研究结果表明,TJ-hg株属于超强毒株,但又与标准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病毒株感染SPF鸡比较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该病毒是一株IBDV超强毒株,可使10周龄健康鸡100%发病,83.7%死亡。死亡鸡具有TBD的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离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毒,从河南省濮阳地区某疑似感染鸡法氏囊病病毒的鸡场采集病料,用SPF鸡胚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扩增VP4片段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毒株能引起鸡胚规律性死亡,且出现CAM增厚、鸡胚出血等明显病变;待检抗原、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出现阳性沉淀线;琼脂电泳得到大小约为1200bp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结果证明该分离株为IBDV地方株,并命名为PY05株。  相似文献   

8.
9.
2011年8月,从河南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等方法,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命名为HB/11株。序列分析表明,HB/11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左右;HB/11株VP2高变区基因含有七肽基序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动物回归试验表明,30日龄鸡群接种该毒株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剖检可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因此该病毒为IB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病鸡严重委顿、白色下痢、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损伤、鸡体免疫能力抑制。我国于1979年先后在广东、上海等地发现本病,现已遍及全国各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病鸡严重委顿、白色下痢、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损伤、鸡体免疫能力抑制。我国于1979年先后在广东、上海等地发现本病,现已遍及全国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且表现出患鸡日龄明显变宽,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临床症状复杂等特点,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在河北省部分地区采取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的法氏囊作为病料,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  相似文献   

12.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提纯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临床分离的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山东分离株,人工接种40~50日龄SPF鸡,取死亡鸡法氏囊和脾脏,用匀浆器制备组织悬液,并经低温反复并融4次,离心取上清液,PEG沉淀,再经蔗糖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经电镜观察,吸光度测定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为IBDV。  相似文献   

14.
15.
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法氏囊组织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5代后,均能不同程度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并通过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理化特性测定等试验证实七株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此基础上将7个浙江地芡的IBDV野毒株,1个四川地区的IBDV野毒株和2个疫苗毒株经病毒-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获得了抗原性不同的五个亚型毒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再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病变法氏囊组织中提取出较纯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毒核酸电泳分析表明,4株IBDV分离株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IBDV分离株均由4条主要的结构蛋白带组成,近年从免疫鸡群中分离的地方强毒JH株及引自中监所的I型强毒J1C7株,其主要结构蛋白带与早年分离的IBDV野毒株相似,电  相似文献   

18.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文希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收稿日期:1997-01-13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病毒性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法氏囊(BF)最适发育期的鸡,新生鸡和成年鸡少见。本病于1957年最初发生于美国特拉华...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雏鸡危害尤为严重。1993年7月,我站养殖场的乌骨鸡发生法氏囊病,死亡率40.7%,现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站养殖场于1993年7月20日,引进乌骨鸡苗81只,后饲养至25日龄开始发病,一周内共死亡31只,经本站兽医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