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利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的科技成果,对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的区域特点、类型、主导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类,并根据中低产田类型进行综合治理。根据中低产田土的障碍类型和改良主攻方向,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渍潜排水型3种类型,根据中低产田类型特征和改良对策,采取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改土培肥和增产增收效果。采取完善配套工程、耕作培肥和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了以治本和治标相结合,土壤改良技术和农业增产技术相结合,注重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培肥熟化土壤,当年改造受益,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基础地力水平;开展了6类试验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类型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地力0.5~1.5个等级,达到改土培肥、改善农产品质量,增产增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低产田是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本文作者依据许昌市耕地现状,从耕层养分、立地条件、土壤管理三个方面对全市耕地进行评价,并将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障碍层次型和渍涝排水型。以治本和治标、土壤改良和农业增产技术相结合,注重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培肥熟化土壤等措施提高基础耕地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花生中低产田改良的技术措施,包括培肥地力、选用良种、轮作倒茬、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花生中低产田的改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南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利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县5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资料分析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得出全县主要有渍潜稻田型、渍涝排水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等5大类中低产田,分析了主要形成原因及增产潜力,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措施综合改造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5.
<正>(二)工作重点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也是制约中低产田粮食生产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扩大灌溉面积。2.加速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土壤障碍因子,制订相应的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方案,研发高效轻简化培肥改良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粮食产量。3.重视抗逆丰产作物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GIS、数学模型等方法,结合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知识,构建了双牌县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弄清了双牌县中低产田土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面积,中低产田土的主要类型有渍潜稻田型、渍涝排水型、瘠薄培肥型、灌溉改良型、坡地梯改型和障碍层次型6种,中低产田土的面积为5 807.8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1.58%,并根据中低产田土的成因提出了合理改良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界首市耕地地力评价及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很好地应用在中低产田上,对于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防止土壤退化、提高农作物单产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界首市土壤概况、耕地地力等级分类,将全市耕地分为5个等级,把其中3、4、5等地定为中低产田,并对中低产田及土壤改良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化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得出全县主要有渍涝潜育型、灌溉改良型、质地改良型、瘠薄培肥型、矿毒污染型、坡地梯改型6大类中低产田,并按类别分析了主要形成原因及增产潜力,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慈利县把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1.科学制订耕地地力建设规划耕地地力评价成果表明,慈利县现有可改良耕地43547公顷,占全县耕地的81.2%,其影响因素的类型主要有瘠薄培肥型、渍潜稻田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坡地梯改型、渍涝排水型等。根据不同耕地的立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7月在兴国县高兴镇进行了稻田不同农作制度地力培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水稻产量,有利于中低产田地力培肥,因此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是培育高产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