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R)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3.
基于AFLP的海萝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深圳、汕头和山东长岛的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丰富的AFLP引物,对这3个地理群体的9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4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392(91.75%),各引物扩增位点数为30~59。长岛群体扩增位点最多,多态性也最高。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趋势一致,均由高到低依次为长岛群体、汕头群体、深圳群体,表明长岛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3个海萝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基因流为0.368 9,群体分化系数(Gst)为0.575 4,表明群体间有高度分化。深圳群体和汕头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110 2),与长岛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357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广东深圳和汕头群体聚为一支,山东长岛群体为另一支,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海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青岛和厦门黄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5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61个位点,多态位点265个。青岛和厦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0%、51.99%,0.1022、0.0996,0.1643、0.1622;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黄姑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两个群体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黄姑鱼青岛和厦门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该技术原理简单,引物设计巧妙,既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被称为"最有力的分子标记"。近年来其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揭示生物群体的进化历史或对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AFLP的技术原理、要求及特点,并介绍其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3个家系的AFLP标记分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FLP标记在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印度家系(印度贝♀×印度贝♂,PII)、杂交家系(三亚贝♀×印度贝♂,PSI)和三亚家系(三亚贝♀×三亚贝♂,PSS)的遗传分离及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3对引物共产生57个位点,分离位点比例为57.4%~87.7%,符合孟德尔规律的分离位点为70.0%~71.0%;1:1分离位点占总分离位点的24.0%~45.2%,其中杂交家系的比例最高。3个家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3.0%~100.0%,总基因多样性为0.460。家系内的基因多样性为PII0.434,PSI0.331,PSS0.366,平均为0.377±0.030。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GST=0.180)。遗传距离分析表明,PSI与PS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7),PII与PS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21)。UPGMA系统树表明,PII和PS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PSI与这2个家系较远。上述结果表明,第一代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仍很高,但家系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该研究结果对育种过程中遗传资源管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尼罗罗非鱼8个养殖群体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中国8个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 niloticus) 养殖群体(埃及、吉拉达、美国、鹭业、吉诺玛、宝路、广东、新吉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相互间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所分析的237个样本中, 可归结为15种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BL1为宝路(BL)、埃及(EGY)、吉拉达(GLD)、吉诺玛(GNM)和鹭业(LY) 5个群体所共享, 但没有一个单倍型为所有群体共享。8个群体内的核苷酸多态位点数(S)在4~83,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50~37.26, 单倍型多样性(h)为0.190 8~0.802 3, 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 8~0.056 9。AMOVA分析与群体间两两比较的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 这些罗非鱼群体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差异(P<0.01)。利用Kimura two-parameter模型分析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 宝路、广东和新吉富3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聚为一大支; 埃及、美国、吉拉达、鹭业、吉诺玛这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支。单倍型网络(NETWORK)结果显示, 8个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谱系分化。本研究结果旨为尼罗罗非鱼种质资源的聚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蛤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辽宁和山东沿海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7对AFLP引物组合对5个群体(3个野生群体,2个养殖群体)15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64个的位点。5个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4.3945%~87.6465%,总多态位点比例为99.6300%。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01~0.2634;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17~0.424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394~0.1609,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592~0.5360。辽宁大洼野生群体和山东河口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均高于辽宁盘山和辽宁庄河养殖群体,辽宁庄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辽宁庄河野生群体单独成为一支,辽宁大洼野生群体与庄河养殖群体聚到一起,辽宁盘山养殖群体与山东野生群体聚到一起,但是用这5个群体的150个个体进行的聚类结果显示,所有个体基本是随机交叉聚类,不能形成明显的类群分支。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文蛤群体94.04%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仅占5.96%。以上结果表明,文蛤群体内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群体间相似性较大,且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15-221]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海蜇养殖群体的种质情况,了解海蜇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海蜇转录组数据,利用MISA软件筛选出5088个微卫星位点,挑选出100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58个位点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中25对微卫星引物具有多态性,并对江苏自然群体和辽宁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江苏自然群体和辽宁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120、2.360,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112、1.738,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495、0.378,多态信息含量均值分别为0.420、0.311,香农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823、0.593。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度多态性水平,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稍高于养殖群体。本研究的结果为海蜇遗传改良、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人工驯养和选育是家养动物适应性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引进群体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驯养和选育,是研究鱼类在驯养、选育条件下适应性进化的良好材料。本实验以尼罗罗非鱼1个埃及土著群体为对照组,以中国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尼罗罗非鱼5个驯养群体和4个选育群体为实验组,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瓶颈效应。结果显示,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5.433、5.113~6.515和3.239~6.734,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812、0.796~0.859和0.657~0.858,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68、0.753~0.819和0.601~0.818,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323、0.166~0.342和0.249~0.314。LSDt检验结果显示,受人工选择的群体(驯养群体、选育群体)与土著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AE和HE)无差异,3个驯养群体(EGY群体、WY群体和GD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显著高于1个选育群体(XJF群体)。瓶颈效应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群体缩小的现象。其中,土著群体、2个驯养群体(WY、EGY)、2个选育群体(JNM、XJF)在近期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其他群体在新的突变和基因流的作用下,群体规模可能已恢复。有效群体大小分析显示,土著群体、驯养群体和选育群体的有效群体数量分别为177、29~117(平均值为57.4)和84~123(平均值为102.8)。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尼罗罗非鱼驯养群体的持续利用和选育群体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为鱼类在驯养和选育条件下群体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微卫星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对海南、广州和青岛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和4对AFLP引物的分析结果一致。微卫星分析表明,青岛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8)、平均观测杂合度(0.5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0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4)、平均观测杂合度(0.4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49)最低。AFLP分析显示,青岛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48.4%)和基因多样性(0.24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36.3%)和基因多样性(0.147)最低。这些表明,青岛吉富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海南吉富鱼最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微卫星FST为0.07~0.11,P<0.01;AFLPFST为0.24~0.29,P<0.01)。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微卫星的分析结果为91.26%;AFLP的为67.6%)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表明吉富鱼选育品系尚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鲢中国土著群体与海外移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FLP技术从长江群体内(邗江、老河)、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群体间以及中国土著群体和海外移居群体(多瑙河、密西西比河)间3个层面分析了鲢自然群体在世界范围内的遗传格局。结果表明,邗江、老河、珠江、黑龙江群体的Nei氏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0481±0.1151、0.0659±0.1333、0.0510±0.1155和0.0661±0.1364,多瑙河、密西西比河群体分别为0.0576±0.1250和0.0540±0.1221;中国土著鲢总的遗传多样性(0.0729±0.1295)高于海外移居群体。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差异对群体总遗传变异的贡献率为8.14%,而群体内差异的贡献率为91.86%。长江石首与邗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FST值为0.0701(P<0.01),长江、珠江、黑龙江群体间的FST值为0.0704(P<0.01),中国土著群体与海外移居群体间的FST值为0.0424(P<0.01),鲢中国土著群体内、土著群体与海外移居群体间均表现分化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监测海内、外鲢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化趋势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多批次引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结合生产开展了相对独立的育苗工作,但对引进群体及引进后留种形成的本地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缺乏了解,不利于种质管理及利用。此研究采用AFLP技术对抽查的6个养殖群体进行分析,发现进口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养殖性能较好的东方、海星和旭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与进口群体相近;而乾塘群体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推测可能是与其种质混杂有关;广益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可能已出现近交衰退。通过对各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开展群体问杂交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resource of yellowback sea bream Dentex tumifrons has declined very quickly in China due to overfishing since the 1970s.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22 wild samples of the yellowback sea bream from marine waters of Qingdao (QD), Zhoushan (ZS), Shenzhen (SZ), and Beihai (BH) were analyzed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 total of 265 putative loci were detected by five AFLP primer sets, 116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43.8%). The locality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PPL, 29.4%) and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PL, 78) was ZS, whereas that with the lowest was BH, in which a PL of 64 and a PPL of 24.2% were detected. The locality with the highest Nei's gene diversity was also ZS with a value of 0.2237, whereas the locality with the lowest was BH with a value of 0.1905. Analysis of Wright's F st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distinc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four localities ( P ≤ 0.001).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re exist at least four distinct geographic subpopulations of the sea bream in Chinese water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ome of the first published AFLP data in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往研究表明,福建近海的蓝圆鲹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种群。为研究这两个群系的遗传结构,对蓝圆鲹闽东(30尾)和闽南(32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2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6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4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2.70%、58.97%,0.1875、0.1809和0.2878、0.276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说明种群遗传结构尚未遭到明显破坏;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蓝圆鲹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Nm显示2个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种群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2个种群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蓝圆鲹闽东和闽南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因此可将福建海域的蓝圆鲹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较强的扩散能力及海洋环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运用AFLP技术,对广东鲮鱼原种场保存的鲮原种2个子群体(子群体h、q)各2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5对AFLP引物组合中的6对引物扩增共产生173条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数为72,多态位点比例为41.5%。在6对引物产生的173条扩增条带中,有一条扩增条带在子群体h中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在子群体q中的出现频率(72.4%>20.6%),编号为E2M4-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子群体h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子群体q(0.1367>0.0998)。该研究为筛选鲮原种群体2个子群体间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乐清泥蚶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经过2代连续选育获得了泥蚶快速生长品系,生长对比试验发现其在壳长、壳高、壳宽、总体质量等性状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生长优势。为了研究快速生长品系的遗传结构并筛查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泥蚶快速生长品系和对照组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电泳检测。采用40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在64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180条带谱,扩增位点总多态性比例达85.6%。从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来看,选育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对照组群体。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0224)和基因流Nm(22.2811)数据显示,两群体间遗传变异很小,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通过比对AFLP指纹图谱的位点差异,在2180条扩增带中共筛选出了7个显著性差异位点,其中2个位点只在选育品系中出现,2个位点在选育品系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有3个位点在对照组中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系(P<0.05)。据此初步确定这些位点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8.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粤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野生种群基因组发生的变异较养殖种群大。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54,表明三角帆蚌野生和养殖种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用AFLP方法分析中国对虾抗病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AFLP技术对连续4年选育的中国对虾抗白斑病毒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遗传学参数的影响。7个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共产生350个位点,其中202个为多态位点。4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9.4286%,41.4286%,33.4286%,39.14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97,0.1259,0.1133,0.1249;4代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31,0.1917,0.1702,0.1896。遗传多样性水平除了第3代群体标本明显较低外,其它3代甚为接近,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比较了Nei分析、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AMOVA分析得出的遗传学参数,建议AMOVA分析作为应用AFLP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时首选的统计方法。在AFLP指纹图谱中发现共显性基因座,对其中1个基因座的两个AFLP片段进行了回收、克隆及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多态性是由引物扩增区域内4个核苷酸的插入/缺失导致的,证明了AFLP标记并不完全是显性标记。实验表明AFLP技术灵敏度高,信息量大,适用于分析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或品系,在中国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