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SY-1.8型手扶式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对油菜成熟度要求高、适收期短、收获损失率大、作业能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南方小田块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手扶式油菜割晒机,进行了油菜的切割、分禾、铺放与挂接等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油菜割晒机能有效完成中间分禾、两侧条铺的割晒作业;割晒油菜的铺放角度平均值为36.4°,在45°以下概率为75.8%;割茬高度平均值为278.2mm,在230~330mm以内的概率为85.2%;铺放宽度平均值为1027.6mm,在1150mm以下的概率为 81.1%;作业质量满足后熟晾晒和机械化捡拾收获农机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豌豆收获缺少适合机具的现状,为实现豌豆作物机械化收获,设计了4SZ-1.2型豌豆割晒机。首先,深入了解我国豌豆种植制度现状和豌豆收获技术要求,分析了机械收获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切割困难、输送堵塞、铺放缠绕等问题,设计的4SZ-1.2型豌豆割晒机主要由切割装置、防缠绕拨禾装置和输送铺放装置组成,能够有效实现豌豆作物的切割、输送和铺放作业;然后,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03 m/s、割刀速度1.19 m/s、输送速度1.22 m/s、拨禾轮转速45.97 r/min;最后,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割晒机作业条铺整齐、割茬统一,漏割率为4.78%,收获损失率为4.96%,作业效率为0.185 hm2/h,能够满足豌豆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段收获是东北地区收获谷物的主要方式。其步骤是在谷物蜡熟期利用割晒机将谷物割倒 ,放成连续的条铺 ,通风凉晒几日 ,然后用联合收割机捡拾脱粒。条铺铺放必须同割茬行向具有一定角度 ,铺放于割茬上 ,通风透气性好 ,便于捡拾。谷物割晒中 ,条铺铺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籽粒的品质和捡拾漏损率 ,它主要取决于割晒机割台的输送装置。现有的割晒机割台输送装置难以保证铺放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 ,对输送装置的改进进行探讨。1 现有割台输送装置的缺陷现有割台输送装置是一条与前进方向垂直、与割刀方向一致的输送带 ,采用单带输送 ,将割倒的作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因青壮劳动力缺乏而引发山地种植的农产品如苜蓿、油菜、胡麻等收获困难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收获作业多功能收割机。文中介绍了4GH―1.2型手扶式山地多功能收割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几种自主设计的关键部件及其作用。田间试验表明:割茬平均高度为71.1mm,铺放角度为84°,割幅为1 173mm,收割损失率为0.867%,作业效率为0.22hm2/h,满足作物收获的农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地隙履带自走式中间条铺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油菜割晒机结构复杂,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种植需开畦作沟、小田块间沟梗交错等适应性不足,作业参数对铺放质量的影响关系不明确,导致机具通过性和铺放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地隙履带自走式中间条铺油菜割晒机,开展了高地隙履带式动力底盘、横向输送装置、切割系统、液压驱动系统等的设计与选型,结合油菜栽培农艺开展了中间植株与两侧植株的铺放过程分析,明确了直接与间接影响铺放质量的植株参数、割晒机技术参数与栽培农艺要求。为验证整机性能,开展了机具通过性能试验与田间试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割晒机在硬质路面与松软土壤条件下直行平均偏移程度分别为0.73%和1.28%,单边制动条件下平均转弯半径分别为1.91m和2.03m,上下斜坡、翻越田埂、跨越畦沟过程较为平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0.7m/s、拨禾轮转速为30r/min、横向输送装置转速为240r/min、割刀曲柄转速为320r/min时,收获绿熟期油菜的平均铺放宽度与平均铺放高度分别为968.7mm和389.4mm,平均铺放角为13.3°,上下层铺放角度差为3.5°;收获黄熟期油菜的平均铺放宽度与平均铺放高度分别为956.8mm和468.3mm,平均铺放角为13.6°,上下层铺放角度差为4.4°;收获不同成熟期油菜的铺放质量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履带式动力底盘左右两侧对厢面碾压程度基本一致,整机左右质量分配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6.
4SY-1.8型油菜割晒机输送与铺放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舒彩霞 《农业工程》2011,1(3):77-82
针对油菜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和油菜成熟度不一致的农艺特征,设计了一种4SY-1.8型油菜割晒机,重点开展了输送与铺放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确定了集伸缩拨指滚筒、立辊筒、输送带和铺放装置等于一体的输送铺放系统,分析确定了各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输送与铺放装置能有效地实现油菜茎秆的流畅输送和有序铺放,统计测定得出的茎秆铺放角平均为50.33°,满足油菜分段收获的后续机械捡拾作业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4SY-2型油菜割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与联合收获机底盘配套,适合于我国南方小面积移栽油菜的4SY-2型油菜割晒机,分析和确定了拨禾轮、切割装置、输送和铺放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油菜割晒作业时茎秆铺放角小于或等于30°,铺放角度差小于或等于15°,割晒总损失率小于或等于2%.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与联合收获机底盘配套,适合于我国南方小面积移栽油菜的4SY-2型油菜割晒机,分析和确定了拨禾轮、切割装置、输送和铺放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油菜割晒作业时茎秆铺放角小于或等于30°,铺放角度差小于或等于15°,割晒总损失率小于或等于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旱作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水平落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手扶式玉米割秆机。该机采用了一套联合割放作业系统,以微小型为特点,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留茬高度10.6cm、漏割率2.1%、工作效率0.21hm2/h,均满足玉米秸秆收获的农艺要求;尤其切割器的设计,使得割刀磨损较小,减少了换刀频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立式油菜割晒机多采用侧边铺放方式,茎秆铺放方向与机组前进方向垂直,油菜茎秆铺放角差异大、姿态各异,易导致后续捡拾作业喂入量波动和捡拾不彻底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油菜割晒机顺向侧铺装置,分析了关键部件作业参数,基于ADAMS开展了铺放质量的仿真优化试验。利用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了割台排禾口处茎秆的平抛运动过程及其落地后的定轴转动过程,结合茎秆铺放角形成机理,计算得出拨禾星轮齿数为7、转动角速度为6.27rad/s,确定了排禾导向板曲线参数方程;基于ADAMS构建了油菜茎秆顺向侧铺装置的多体运动学仿真模型,以机组前进速度、横向输送链速比、割台倾角为因素,以茎秆铺放角为评价指标,开展了Box-Behnken仿真试验,以铺放角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优化目标函数,运用Design-Expert软件求解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并开展了仿真和田间验证试验。Box-Behnken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为机组前进速度0.93m/s、横向输送链速比1.11、割台倾角117.93°,理论最优铺放角为15.25°。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铺放角仿真值为14.42°,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5.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顺向侧铺装置作业顺畅、无堵塞,油菜茎秆平均铺放角为17.25°、平均铺放宽度为752mm、平均铺放层高度为323mm,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该研究可为立式油菜割晒机铺放装置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4SY-1.8改进型油菜割晒机主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菜成熟度不一致而导致联合收获损失率大、收获期短的问题,对适合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油菜割晒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集成横向和纵向输送的组合式茎秆输送装置,分析确定了拨禾轮、切割装置、组合输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田间试验表明:油菜割晒机能实现有序中间条铺,收割机械直播油菜时,茎秆上层铺放角23.6°,下层铺放角17.1°,铺放角度差小于10°,根差小于0.12 m;收割人工直播油菜时,茎秆上层铺放角小于5°,下层铺放角小于2°,角度差小于5°,根差小于0.1 m。作业质量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水稻种植收获环节虽然已有了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割晒机等几种机型,但由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造价较高,割晒机放条作业后尚须再由人工分铺打捆等原因,所以水稻收获机械还需要研制适用的机型。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4GP-120型水稻割晒放铺收割机就是为解决上述机型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能把水稻(包括小麦)收割、放条、铺放作业一次完成的多功能水稻收割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如图)。  相似文献   

13.
大豆机械化收获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从大豆种植收获情况来看,影响大豆全程机械化主要因素在于收获环节损失大、破碎率高、大豆"泥花脸"品相难看等问题。结合大豆联合收割机性能、脱离方式等作业特点应从以下方面把握大豆机械化收获。一、从减少漏割上加以控制割茬高度,是造成大豆漏割的主要因素。按照国内外传统谷物收割机技术规范,割茬高度在15cm,而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cm。合理利用大豆结荚习性,提高结荚高度是从种植源头上减少漏割的主要方法。可选取结荚部位较高的大豆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割晒机切割器、扶禾器、分禾器、输送带、割茬高度、升降机构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捋穗式稻麦联合收割机是一种新型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械,它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收获技术(割前脱粒技术)对稻麦进行联合收获。这种机具主要由脱头(用于捋穗)、脱粒机、割晒机、粮仓和行走部分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作业时脱头中的捋穗滚筒将田间直立秸秆上的籽粒梳脱下来,再经输送筒输送到脱粒机中进行复脱、清选,洁净的籽粒被输送到粮仓中。同时,割晒机将秸秆切割铺放成行,割后的秸秆保持完整状态,便于回收利用。 用割前脱粒的收获方式代替传统的全喂入及半喂入式收获方式,是收获工艺的一次革命。由于籽粒直接从秸秆上梳脱…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型青贮机宽幅割台配套短缺、现有割台幅宽小、收获效率低的问题,研发设计了工作幅宽为6.0m的折叠式青贮机立辊割台。利用Solid Works三维设计软件分别对切割喂入滚筒、分禾装置、割台变速器、液压折叠装置等进行了仿真设计。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机收获效率高,作业切割输送顺畅,收获损失率为0.9%,割茬平均高度118mm,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我国6.0m及以上的大型青贮机割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收获前需要进行茎秧的清除作业,此时茎秧倒伏比较严重,采用人工或现有机械杀秧,作业劳动量大、强度高、效率低、收获效果不佳;除去的马铃薯秧多被遗弃、焚烧或就地还田,不仅造成大量生物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与自走式青贮收获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秧收获割台,它能一次性完成马铃薯茎秧的切割、捡拾输送和喂入工作,为后续对马铃薯茎秧的揉搓和抛送过程做好铺垫。对青贮割台进行三维建模、样机制作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该青贮割台作业平稳,收获效果较好,最低留茬高度为64.5 mm,平均留茬高度88.5 mm,茎秧损失率3.5%,伤薯率为0.75%,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麻茎秆生物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胡麻收获及脱粒效率,减少胡麻茎秆缠绕割台和脱粒滚筒,选取陇亚14号胡麻茎秆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含水率,并做生物力学特性试验,得出胡麻茎秆不同部位的生物力学特性参数,从而对胡麻机械化收获与脱粒提供参数支持。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9.435%时,陇亚14号胡麻根部茎秆平均直径为2.472mm,抗拉强度最小,最大拉伸力居中,分别为49.8 MPa、148.113N;中部茎秆平均直径为2.144mm,抗拉强度和最大拉伸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9.6 MPa、166.362N;颈部茎秆平均直径为1.384mm,抗拉强度和最大拉伸力均小于根部和中部;而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剪切强度以及最大压缩力、最大弯曲力和剪切最大载荷由根部、中部、颈部的顺序依次减小;相比较而言,颈部与果穗连接处的各参数均为最小值。由此可见陇亚14号胡麻茎秆机械化收获、脱粒时根部、中部茎秆对脱粒滚筒、割刀及割台提出更高的要求,该试验为提高胡麻收获和脱粒效率,以及胡麻机械化收获、脱粒等机具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谷物收获方法谷物收获方法是研制谷物收获机械的依据,应予重视。我国采用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段收获法:用多种机械分别完成割、捆、运、堆垛、脱粒和清选等作业方法。如用割晒机将谷物割倒,然后用人工打捆,运到场上再用脱谷机进行脱谷和清选。这种方法使用的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甘蔗割铺机只能单向收获作业、固定切割高度、无扶蔗机构、车架结构不合理、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丘陵山地模块化甘蔗割铺机。整机通过合理布局和侧挂式输送形式,并由可调铺放角度的铺放装置将甘蔗铺放至割铺机后方左右两侧,实现了双向式收获作业并改善输送通道易堵塞的问题。结合甘蔗在扶蔗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出了不等螺距螺旋滚筒设计,通过空间坐标变化得到螺旋线方程以及螺旋滚筒直径与安装角度;通过甘蔗输送运动分析确定了输送铺放机构作业速度、甘蔗铺放角;通过甘蔗切割机理分析得到了砍蔗机构切割形式、切割刀盘直径与转速等关键参数。整机作业幅宽设计为1100mm,工作速度为1.8km/h,生产效率为0.176hm2/h。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452.28mm/s、砍蔗机构转速562.12r/min、刀盘倾角12.27°时,甘蔗割铺机破头率最低,为8.398%,工作总损失率为1.71%,整机试验过程中工作状态良好,达到整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