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病虫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测报队伍得到巩固,测报技术研究得到深化,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病虫测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确保各类数据的准确,是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地面测报工作作为气象服务与预报预测的基础性工作,在气象部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洪水预报作为非工程措施是防御并减少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洪水预报中水文信息的获取奠定了基础性工作,降水作为洪水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降水预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洪水预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面向洪水预报的水文模型从降雨-产流等方面解释洪水产生的过程,丰富了洪水预报的方法,陆气耦合模型的发展为洪水预报进一步提高精度和预见期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以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洪水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从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进展、洪水预报中降水预报应用进展、洪水预报水文模型研究进展、陆气耦合模型研究进展四个方面系统阐述目前洪水预报精度的研究进展,并对洪水预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做出展望,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急需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和非接触式设备等,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强度,洪水预报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洪水预报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已经为洪水预报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陆气耦合技术由单向耦合向基于物理概念的双向耦合发展,单站观测及模拟气象数据驱动向结合遥感和四维同化方向发展,为今后的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成果可为水文、水库调度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演变与现状 1.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突飞猛进 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是随着改革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78年农业部决定在山西建立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山西分站,1982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在全省建立了14个全国重大病虫区域监测站和30个省级病虫测报中心站。从此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测报技术手段的应用上由历史上的实查推算向系统资料积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向发展,监测对象由原来的几种病虫发展到以作物为对象的多种病虫,测报因子由简单的田间病虫调查,发展到天敌、气象、耕作栽培条件、器械诱捕、网室饲养等综合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基于web研究开发覆盖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菜6种作物病虫害及蝗虫、粘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开发病虫监测数据填报、管理和统计分析,以及基于webGIS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情报信息发布等功能,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1 100多个病虫测报区域站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会商预测,2012年,受异常气候、耕作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将受到多种病虫草鼠害的威胁,预计全年累计发生病虫草鼠害75亿亩次,比2011年增加3亿亩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蚜虫、赤霉病、玉米二点委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将重于上年,苹果蠹蛾、棉花粉蚧、水稻象甲等疫情有蔓延势头,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表征河流系统在外界胁迫下的发展趋势,结合生物免疫理论,构建了河流健康预警指标模型,并采用趋势外推的预测方法对河流健康进行警情分析和警度预报。在对扬州市槐泗河进行实例分析后获得以下研究成果:基于免疫理论的河流健康预警体系能够模拟预警河流的健康状况,预测可靠度高;在对槐泗河进行预测预警后,建议加强日常河道管理,并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河流疏浚整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陕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对遥测雨量站在运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进一步利用了自动雨量测报系统,为报汛时效性和准确率奠定了基础,使防汛测报的效益显著提高,并且使水情预警预报的精准度也大幅提升,为洪水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旱作苹果栽培技术(续完)旱作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在旱地苹果园,加强病虫害防治,对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早期结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防治方法(1)预测预报。预测预报就是根据观察到病虫害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作出判断,预告某一种病虫害在未来时期内可能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的基本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系统研究开发现状,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思路,旨在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防治是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分析北方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总结现有几种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展望未来日光温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以期为提高日光温室作物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识别技术在大田害虫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宇  张红涛 《农机化研究》2006,(12):192-194,198
介绍了基于模糊识别技术的大田害虫实时检测系统。该系统运用修正的自适应邻域平均法增强大田害虫图像的质量,用数学形态学开、闭运算将害虫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并利用去除杂点法对分割后的二值图像进行滤波。从其十多个形态学特征中选取出7个有效特征,采用了模糊识别算法进行了分类。识别正确率达到了97.7%。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器视觉的储粮害虫智能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储粮害虫智能检测系统软件部分各主要环节的具体实现。该系统运用图像差分法及自适应图像增强法提高粮虫样本图像的质量,利用改进的直方图阈值将粮虫从背景中分割开来,并运用数学形态学处理法进行了滤波。以提取出的粮虫面积、周长、复杂度为特征,运用基于模糊决策的分类器对粮仓中常见的9种、7类害虫进行分类,识别正确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4.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生物灾害。目前,我国的作物病虫害监测方式以点状的地面调查为主,无法大面积、快速获取作物病虫害发生状况和空间分布信息,难以满足作物病虫害的大尺度科学监测和防控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卫星光谱、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利用遥感手段开展高效、无损的病虫害监测成为有效提升我国病虫害测报水平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多平台、多种方式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也为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本文从作物病虫害光谱特征、遥感监测方法和遥感监测系统等方面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浩 《农业工程》2020,10(10):110-114
农药防治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将“激健”助剂用于水稻田的虫害防治中,测试它对农药药效的提升效果;另一方面对频振式杀虫灯的杀虫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其降低病虫害危害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农药减量50%的情况下,“激健”助剂能明显提升农药的防治效果;频振式杀虫灯将水稻病害降低了0.5%~1.2%。此次研究验证了“激健”助剂在提升农药药效上的有效性,以及频振式杀虫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石岚 《农业工程》2018,8(10):147-149
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精确的数据可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首先分析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预测模型和方法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实践情况,对常用于农业工程中的模型方法进行介绍,如传统回归分析模型、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和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并提出相关科学建议,为提高经济预测模型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电力系统是一个含有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的灰色系统,而灰色模型法恰好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因此可将灰色模型法应用于农村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示例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测电力系统负荷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亮  吴建华 《农机化研究》2005,(2):228-230,235
概要介绍了洪水预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将GIS应用到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洪水预报系统的结合。重点以中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和设计了此类系统的开发环境、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并探讨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土水势和水量平衡原理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 ,实现石膏块土水势传感 ,计算机数字采集 ,墒情及灌溉预报自动化 ,灌区应用验证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pest population dynamic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but the examination of field pest populations faces many logistical difficulties. Consequently, potentially useful characteristics of pest ecology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st control strategies are yet to be discover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an automated pest monitoring system to study a population of the oriental fruit fly and revealed its intriguing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field.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counts the number of flies captured by traps, and the real-time data are accessible anywhere using the Internet. Data from two time periods (May–June and July–August) were analyzed.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pulation cycle in May and June, but the population was stationary in July and August. Partial rat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an associated functional analysi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delayed density-dependence that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dynamics may change possibly within a short time frame. These patterns were revealed because of the detailed data that were made available by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were unknown prior to the study. The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 will be highly valuabl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est monitoring an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