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幅超过2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九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也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规范高效,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领域作为资源消耗的"大户",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阐述了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陈桦 《南方农机》2023,(21):175-177
为了探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笔者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2017—2022年我国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波动下降,小型拖拉机数量波动上涨。然后基于统计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农业机械化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情况,深入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提出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的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加快补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短板,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完善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等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智能、绿色转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回顾20世纪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都是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开始,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和牧草生产机械化;由单一生产环节的机械作业,发展到全过程生产机械化;在发展产中机械化的同时,进一步向产前生产资料的准备、产后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业废弃物加工利用延伸。当前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更加关注保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农机作业水平9年提高了22.5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54.8%,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挑起了粮食生产大梁。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的趋势下,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粮食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一是显著降低了农民农业生产劳动强度,缓解了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挥了基础作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机械化旱作农业在增加粮食产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长期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实践入手,阐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发展过程和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基本内容;论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农机化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四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就粮食而言,最主要是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80%,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产量90%的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02年,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第一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今,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以上,正向更高水平、优质、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正主攻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薄弱的滞后环节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械种植都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但水稻机械种植难度更大,从2009年起已沦为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的"瓶颈"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主导力量,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扩大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质量,才会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一、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我国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这就是说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粮食生产萎缩  相似文献   

11.
进入"十二五",我国农机化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2010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上,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认清形势,抓住"十二五"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转变发展方式,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十五十一五以来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生的巨大变化,重点分析了农机总动力、单位播种面积承载动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纯收入、农业机械装备增长以及动力结构变化状况及之间的关联,并对比了与兄弟省市区以及黑龙江农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与差距,探讨了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并对发展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增加农机装备与农机化效益、农机管理职能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硬件与软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独立思考,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机科研、推广、培训、管理、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也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已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并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现状浅析了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富阳市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把优质稻米列为十大主导农产品之一,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围绕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重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创新机制,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着力破解粮食生产劳动力减少、效益降低、风险增大等诸多制约因素,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阳继文 《南方农机》2016,(10):18-19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减少,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安全问题相对突出,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科学制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十分之必要。本文就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获得通过的大背景下,针对当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保障粮食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某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统一认识,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实现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对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也希望借此东风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项目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研究内容,其范围包括农业机械推广项目、农业机械产业化项目、农业机械投资项目等,研究内容与方向也比较多,当前不同领域在农业机械化项目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拥有传统农业的优势,沿着产业化的方向,北镇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创造了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的"北镇模式"。时隔十几年,北镇市委、市政府毫不松懈地调整农业结构,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保持了粮食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