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是一个有5年养蜂经历的学习“数控养蜂法”的实践者。开始养蜂那年就结识了曹守锡师傅,他是“数控养蜂法”研究会的成员,在他的指导下,我采用“数控”法管理蜂群。当年4框蜂开繁,纯收入达到1000元,蜂群由1群发展到5群。当年囚王越冬获得成功。5年来我牢记“数控法”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常年利用最佳群势,实现了最佳管理。在连续干旱少雨,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当地养蜂者纷纷弃蜂改行,养蜂业出现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我却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迈向成功。5年中有3年群均纯收入超过1000元。1998年开繁时有9群30框蜂,取刺槐蜜3…  相似文献   

2.
王桂华蜂王浆高产经验本刊通讯员黄坚浙江省嵊县三界镇鸽鸡山村养蜂专业户王桂华,近年来用科学方法养蜂,创造了历史上罕见的蜂王浆高产。1993年养蜂89群,年群均产王浆5.5千克。1994年养蜂98群,全年收王浆598千克,年均群产6.1千克。今年养蜂11...  相似文献   

3.
王时明 《中国蜂业》1998,49(2):12-12
再谈我是如何获得蜂王浆高产的去年,《中国养蜂》第3期刊登了我的拙文《我是如何获得蜂王浆高产的》后,得到了许多蜂友的肯定和指教,在此谨表谢意!1997年群产蜂王浆576公斤的基础上我又获得了群产蜂王浆676公斤,群产正巧净增王浆1公斤。7个越冬原群...  相似文献   

4.
陶冶情操,养蜂、工作两不误──我的养蜂道路我爱蜜蜂,是因为它勤劳、勇敢、无私、无畏。1970年我读初中时,收养了一群飞到我家树上的蜜蜂,从此便深深地迷上了它。不会养就仿效着一位养蜂的木工师傅做。蜂群居然发展到了5群而且42常旺盛。蜜装满后如何取蜜?割...  相似文献   

5.
养蜂问答     
养蜂问答问:5月8日我在检查一双王箱时,3张脾的一侧发现聚了一团蜂,弄开一看王已被围死。该群还关有几只王,我就放出1只,心想本群里的王放在本群里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当我5月9日下午再看时,新放出的王仍被围,我往王身上抹蜜、喷烟都无济于事。为此我很疑惑:...  相似文献   

6.
总有一种激励人的精神……我业余养蜂17年,年年创利润平均都在5千元以上,最多时达一万元。每年群均产蜜50千克以上。因业余养蜂,取浆很少,无一亏损,很难说是采用了哪一种养蜂法。我也学习了大量的养蜂书籍,发现很多都有局限性,因此我无一照搬,立足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8.
实践者的反响我养蜂五年,一直采用传统方法。1991年5月边学习《数控养蜂法》边实践,我的35个越冬群到6月中发展到了48个采蜜群,采取“间歇采蜜”法群均产蜜5l千克。其他沿用传统法的蜂场群均产蜜24千克。秋蜜时我坚持“弃花躲蜜”的原则仍采用传统法,结...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定地业余养蜂爱好者,3年前有幸认识了一位80岁高龄甘肃养蜂的鲁师傅.2016年农历四月,我家飞来一群中蜂,收捕后在传统竹编圆桶里养殖,经鲁师傅和多位养蜂师傅的精心指点,分出来的蜜蜂由传统养殖改成新法养殖.2016年1群蜂,2017年5群,2018年10群,2019年17群,收入可观.为感谢技术指导的鲁师傅,油菜花结束和鲁师傅来川养蜂时,我都去帮忙运蜂装卸蜂箱.我看装卸蜂箱的人们很辛苦,便想出一个既简单又省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答读者问《我如何突破年群产王浆5千克》一文及1993年第11期封底照片刊出后,收到各地读者来信-百多封。由于我留职停薪专业养蜂,因此,一些信件要再转寄到蜂场,个别也有遗失,基本上我都作了答复,有不少问题带有普遍性,现介绍部分,以求共同提高。1.蜂箱为...  相似文献   

11.
我是四川省苍溪县高坡镇一名养蜂户 ,养蜂 30多年了 ,只是出于爱好蜜蜂 ,技术不精湛 ,多年都只有三至四群蜂。自从2 0 0 0年我第一次订阅《中国养蜂》 ,当年就起了变化 ,蜂增加到 6群 ,而且都是强群。 2 0 0 3年已发展到 13群。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中国养蜂》 ,立志通过养蜂造福于社会。我地从未有养蜂场 ,养蜂还是个空白地方。我地蜜源丰富 ,花期长 ,1月份有梅花 ,2月份梅花、药枣花 ,3月份主要油菜与各种果树花 ,后又有刺槐、黄柏大宗蜜源 ,花期长 ,是养蜂的好地方 ,未有人开发 ,我立志要养好蜂 ,为人的健康作点贡献。我通过看杂志学…  相似文献   

12.
黄坚 《蜜蜂杂志》1999,(9):13-15
1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饲养强群是养蜂的基本原则,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地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一些高产蜂场所以产量高、收入多,长年饲养强群是个主要原因。据1996年嵊州市7个蜂场调查,其中3个蜂场长年饲养强群,蜜、浆产量高,310群蜂年纯收入158100元,群均纯收入510元;另4个蜂场有蜂250群,群势平平,年纯收入6.5万元,群均纯收入260元;其中王浆产量,前者年群均产5.55kg,后者为2.8kg,几乎相差1倍。强群所以能高产、高收入,是因为强群有3大优势:采集力强、繁殖力强、抗…  相似文献   

13.
<正>我一朋友退休之后闲着,看我养蜂不错,也喜欢上了蜜蜂,想跟我学养蜂。我对他说:"养蜂是个苦差事,要吃苦受累,风餐露宿,还要挨蜇受疼。"他说:"我闲着也没事干,只当是一种休闲娱乐罢了,你能干,我也干得了。"于是买了2套蜂箱,我送了2群蜂给他,就此开始了养蜂。1年后,他的蜂由2群变成了6群,4年后,仍然是6群。在这期间,每到关键时刻我就去指导他,  相似文献   

14.
究竟是保温好,还是不保温好自从数控《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刊出以后,我才对蜂群的“伤热”有了初步认识。蜂群保温是否正确,正象编者所说那样:“是决定养蜂成败的重要因素。”难怪杨多福老师说:“我曾将蜂群放在居室内炕上饲养5年,用麦壳保温养蜂6年,用多群同箱...  相似文献   

15.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河古道,刺槐多,长势好,多为紫萼型先花后叶的品种,花期变幅小,一般年份5月1日始花,开花就有蜜,比较稳产。1999年虽然是刺槐蜜歉收年,而夏津县3000余群蜂,群采刺槐蜜仍达20~30kg,总产40~50t(未含客蜂1500群的产量)。由于蜜质优,浓度高,蜂产品经营者络绎不绝,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丰富的蜜源资源和供销两旺的蜂产品市场促进了夏津县养蜂业的发展,一批有文化的年轻人也投入了养蜂行业。他们钻研养蜂技术,自发安排外来蜂场,接待蜂产品采购者。新盛村东屯张守福、刘春林等就是这样的养蜂新秀。黄…  相似文献   

16.
读者─编者     
读者─编者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凭着几年的经验,养了几十群蜂。今年初蜂群得了白垩病,非常严重,而且传染很快。就在这危急之时,我看到《中国养蜂》1996年第1期小经验栏目中介绍河南高端照同志《冰硼散治白垩病效果好》的文章。看后我就买了一盒...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华商报》看到了一则题为《天南地北养蜂人》的报道 ,介绍的是陕西省安康市区的一位姓陈的养蜂师傅 ,饲养了100多群意蜂 ,“每年”收入7万多元。看到这惊人的收入不由让人羡慕 ,更为养蜂人能登载上《华商报》而感到自豪 ,可这种兴奋只是片刻的 ,涌上心头更多的是一种惆怅和悲凉。我也是一名养蜂员 ,有着近10年的养蜂生涯。养蜂业在诸多养殖业中属较不稳产的一种。养蜂的成功不仅仅靠勤劳和主观努力 ,还要取决于气候因素 ,而且部分蜜源植物泌蜜还有明显大小年之分 ,所以饲养100多群蜂 ,年收入达7万元的情况在5年乃至10年…  相似文献   

18.
我饲养中蜂多年,过去对中蜂良种的认识非常肤浅,也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甚至失败。有一次,在一偶然场合,收捕到1群野蜂,蜂王体质健壮,性情温和,产卵造脾能力强,很快培养成为1个11框的强群,当年小叶桉花期,取蜜达12.5kg。从此我才认识到,中蜂这个大家族,竟有如此强大的生产潜力,而且蜂王的优良与否对养蜂的成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后,我对中蜂良种的培育就很重视。多年的养蜂经验形成的以下几点肤浅之认识,仅供读者参考。1.培育良种需要一个良好的蜜源条件。养蜂生产与蜜源条件息息相关,培育良种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就热爱养蜂,那时我住在山沟里,收养过6群中蜂,因为不懂技术,全部死掉。1975年我又收到一群中蜂,但因买不到糖,秋后没喂足,到了冬天又死光了,我悲痛异常。从那以后我更加思念养蜂,天天晚上做梦都梦见槐花开了,南方养蜂人来放蜂了。后来我买了本地养蜂户的一小群病蜂,谁知到冬天又死光了。我没钱再买蜂了,朋友们说可以到火车站和码头去收蜂。  相似文献   

20.
我自1970年开始养蜂,一直到1992年,家里没有停养过蜂。1993年,因修新房,没及时管理,蜂群全部死掉。1997年“惊蛰”以后,我从学生那里购回两个小弱群,每群只有1框蜂;邻村好友给了一个小弱群,不足1框蜂。这3个小弱群,均有白垩病。我用大黄苏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