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30头胎龄相近且产前生产性能相似的健康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试验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中草药复方制剂(温热红糖水送服)1剂;对照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同体积的温热红糖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结合各组奶牛产后主要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制剂"本草-产安"预防胎衣不下的效果及机制。同时,对试验用奶牛产后3个月的产奶量和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组织中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3个月内日均单产及乳脂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体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中药制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能与其能调解胎盘组织中激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选择1~4胎生产性能相似的产前健康荷斯坦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本草-产安"1剂(温热红糖水送服),对照组奶牛产后立即灌服同体积的温热红糖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对奶牛产后主要临床指标及产后3个月内产奶量、乳成分及牛奶体细胞数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制剂"本草-产安"预防胎衣不下的机理及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组织中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3个月内日均产奶量、乳脂率高于对照组,牛奶平均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本草-产安"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改善奶牛产后生产性能和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前补硒和维生素E预防胎衣不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缺硒地区 ,对 98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产前补硒和VE预防胎衣不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产前 3 0天补硒和VE的试验组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 8.3 % ,未补硒和VE的对照组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 18.4%。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发病率 10 .1个百分点 ,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对9例产后健康奶牛和9例产后胎衣不下奶牛产后0、4、8、12、16h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中NO、MD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血浆中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前补硒和维生素E预防胎衣不下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缺硒地区,对98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产前补硒和VE预防胎衣不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前30天补硒和VE的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8.3%,未补硒和VE的对照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18.4%。试验组比对照降低发病率10.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氟尼辛葡甲胺在缓解分娩疼痛、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奶牛产后不当使用氟尼辛葡甲胺对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有不良影响。为探讨氟尼辛葡甲胺不当应用对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影响,笔者对北京市郊区某奶牛场奶牛使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前后胎衣不下发病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奶牛产后不当使用(胎衣排出前注射)氟尼辛葡甲胺会极显著(P0.01)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个常见病、易发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h胎衣尚未完全自然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也称胎盘滞留)。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牧场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可以高达40%以上。由于奶牛胎衣不下治疗不及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对奶牛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对26头胎衣不下的奶牛用百会穴配合交巢穴注射当归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胎衣排出率达100%,用药后的当年受孕牛占96.2%。可见,应用此法可以有效治疗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并能提高奶牛的当年受孕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维生素E和硒对围产期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同,预产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为自由舔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对照组为不补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试验期90d(从预产前60d到产后30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液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硒的含量在产前30d、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疾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3.3%、80%、7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干奶后期添加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产前尿液pH变化、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等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荷斯坦经产奶牛为试验对象,设置试验组(阴离子盐饲粮组)和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阴离子盐饲粮6d使尿液pH显著降低(P0.01),分娩后胎衣不下和乳房水肿的发病率分别降低25%、25%;另外,对其他代谢疾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结果表明产前饲粮中添加阴离子盐能够改善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中国荷斯坦牛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头,试验组30头奶牛围产期(产前、产后15d)开始补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天补喂2次,每次15g,产前补喂15d,产后补喂15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胎衣不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6d,试验组奶牛产后空怀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7d;试验组确定妊娠29头比对照组确定妊娠27头多2头,并且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4%和7%,差异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2.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湟中县某奶牛场2007—2010年间148头奶牛胎衣不下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在8月发病率较高,达55.56%;1~5胎与6~11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分别为17.21%和50.00%(P<0.01);产双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80.00%)明显高于产单胎奶牛(20.97%);上胎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45.28%)明显高于胎衣自然脱落奶牛再次分娩的发病率(10.53%)。说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季节、胎次、胎儿数量、胎衣不下发生次数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地区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青海高原地区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情况、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青海省互助县部分地区母牛分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5.32%;不同地区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不同,威远镇地区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最高;荷斯坦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牛(P0.01);舍饲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牛(P0.01);胎次越多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越高;6、7、8月份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最高;产双胎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牛(P0.01);异常分娩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极显著高于正常分娩牛(P0.01);胎儿性别对胎衣不下的影响不大(P0.05)。说明母牛胎衣不下与其品种、饲养方式、胎次、分娩季节、异常分娩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性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归芎益母散推荐有效剂量400 g/头治疗奶牛血瘀型胎衣不下的临床疗效。将纳入研究的193头血瘀型奶牛随机分为2组,其中药物对照组96头和归芎益母散组97头,以滞留胎衣排出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受试奶牛产褥期子宫炎继发感染率和产后180 d内繁育性能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归芎益母散的临床效果。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归芎益母散组中受试奶牛的首次给药72 h内滞留胎衣排出率提高(89.7%vs. 72.9%,P0.01),一次给药滞留胎衣排出率提高(70.7%vs. 50.0%,P=0.013),而给药次数减少(1.7±0.9 vs. 2.0±1.4,P0.05);产褥期子宫炎感染率降低(15.5%vs.24.0%,P0.01),同时可提高受试奶牛的繁育性能,包括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提前(66.6±19.1 d vs. 78.7±25.6 d,P0.01),首次配种怀孕率提高(70.6%vs. 26.4%,P0.01),配种次数降低(1.8±1.3 vs.2.6±1.3,P0.01),产后180 d内总怀孕率提高(90.6%vs. 71.9%,P0.01),同时空怀时间缩短(87.3±42.7 d vs. 120.9±47.3 d,P0.01)。试验期间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归芎益母散推荐有效剂量(400 g/头)治疗奶牛血瘀型胎衣不下,可有效促进滞留胎衣排出,降低产褥期子宫炎的发生风险,并能有效改善患牛的繁育性能,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宫衣净"酊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主要用于促进奶牛产后胎衣按时排出、净化子宫、加快子宫复旧。本试验应用"宫衣净"酊剂对18例胎衣不下患牛进行治疗,观察效果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后8h灌服"宫衣净"酊剂,24h胎衣排出总有效率为94.44%,治愈的牛正常发情12头,占85.71%,发情牛受孕率100%。"宫衣净"酊剂对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是较为理想的中兽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查中药治疗奶牛胎产病的机理,对复方"本草-产安"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以中兽医理论为指导,参照草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报告CONSORT申明细则,将纳入标准的妊娠奶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直至分娩,胎衣不下的奶牛纳入受试对象,累积病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注子宫,土霉素组给予盐酸土霉素灌注子宫,中药复方组给予"本草-产安"灌服,对3组受试奶牛的胎衣排出率、子宫炎发生率、产后繁殖性能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72 h滞留胎衣排出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1 d产褥期子宫炎发病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土霉素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产后首次配种时间、配种次数和空怀时间中药复方组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土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首次配种空怀率和产后180 d内空怀率中药复方组极显著低于土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中药复方"本草-产安"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防治产后疾病以及提高产后生产性能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影响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产犊记录资料进行整理,通过SAS 8.1统计软件分析了产犊季节、胎次、性别、犊牛初生重等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春季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到了40.72%;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尤其是3胎以上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于40%;犊牛性别和初生重对奶牛胎衣不下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牛产后12小时胎衣没有脱落即为胎衣不下。也有人认为,奶牛在产后12小时胎衣尚未能排出,即可认为是病理性的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临床上常见的繁殖疾病,发病率平均为10%以上,该疾病使奶牛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养牛业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产科疾病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新建的两种牛床奶牛产科疾病的发病率.混凝土地面低于木地板,差异不显著.经过1年时间后.木地板地面牛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混凝土地面牛床,差异显著(P<0.05),发病率分别为38.24%、25.00%,患病淘汰头数明显增多。其中.胎衣不下、产后感染、乳房炎发病情况特别明显。两种地面差异极显著(P<0.01);每年高温季节.木地板高于混凝土地板.差异显著(P<0.05)。对比结果证实.减少奶牛产科疾病.混凝土地面要优于木板地面。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个常见病、易发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完全自然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也称胎盘滞留)。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牧场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可以高达4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