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青 《猪业科学》2019,36(1):34-34
猪场从猪蓝耳病(PRRS)暴发到持续性实现断奶仔猪猪蓝耳病PCR检测抗原阴性所需时间,被称为“达到稳定化时间”(TTS)。一些因素如猪群的感染状态是否一致、是否之前猪场发生过猪蓝耳病、引起暴发猪蓝耳病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均能影响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文中对美国中西部猪场猪蓝耳病发生季节对TTS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长期大量滥用药物、不合理疫苗接种以及饲养环境恶劣等多种因素,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另外,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淮安市 2 0 0 1年夏季猪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表明 :①疫情较为复杂 ,在本市至少存在 5种传染病 ,即 :蓝耳病、伪狂犬病、衣原体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据症状诊断可能还存在流感、链球菌病。其中猪附红细胞体病在该地区首次暴发。②调查的 3个猪场均存在蓝耳病。建议各猪场在制订免疫程序时应将蓝耳病列入免疫接种的范畴之内 ;有些疾病 (如伪狂犬病 ,蓝耳病 ,细小病毒病 ,乙型脑炎 )在症状上非常相似 ,建议规模猪场一旦发生疫情而难以控制时 ,应立即采血样送到有关单位检测 ,以便对因下药 ,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II病毒病,这两种病可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使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在临床上常常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出现,多继发于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此外,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北方牧业》2012,(18):34
<正>贵刊你好:免疫合格疫苗后出现蓝耳病或其他疾病而导致猪群死亡,厂家有责任吗?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如果厂家提供的疫苗质量是过关的,技术人员指导养殖户的免疫程序是正确的,厂家无需负责任。何启盖(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只要养殖户能证明该疾病的暴发是因免疫疫苗引起的,厂家就需要负  相似文献   

6.
猪蓝耳病,即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可达80%. 1 临床症状 引入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3种.  相似文献   

7.
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感染蓝耳病病毒(PRRSV)而导致的疾病.蓝耳病是目前全国大部分猪场存在的常见病毒性疾病,普遍见于母猪群、仔猪群、保育及生长育肥猪群,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病受管理因素影响较大,一旦感染会在大群中快速传播.本文从蓝耳病病毒特性、饲养管理、免疫保健、生物安全等角度分...  相似文献   

8.
正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规模化猪场到散养户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猪蓝耳病继发综合征主要是由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后,因猪群免疫缺失而继发感染猪群环境中所存在的病原菌和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和弓形体等一类疾病的统称。另外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不到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气候炎热潮湿、饲养  相似文献   

9.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近年来,我县由于早期断奶方案和保育舍高密度饲养特性,造成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保育仔猪阶段呈高发态势。同时,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病毒病的流行造成猪群免疫力低下,也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完善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0.
1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1.1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PRV)、猪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多重感染,正是许多猪场暴发猪"高热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戴益民 《养猪》2009,(3):60-61
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笔者先后深入多个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型猪场,积累了一些临床诊断与防制的经验,总结归纳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控制心得。以下分别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管理、治疗与用药及免疫这4个主要方面来进行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为提高生猪免疫效果,黔东南州推广了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新免疫程序。新免疫程序为:(1)散养户免疫程序:3种疫苗均在30~35日龄首次免疫;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两两组合同时分点注射;适当增加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剂量(每头注射2 m L)、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剂量(每头注射3 m L),猪瘟脾淋苗按正常剂量使用;每年春、秋两  相似文献   

13.
正免疫的目的为预防临床疾病,降低畜禽的死亡率、发病率以及疾病暴发而引起的生产损失。如预防猪呼吸道疫病、传染性喉气管炎、猪丹毒、猪肺疫、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免疫可减少用于治疗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次发性症状的费用,如引起免疫抑制的猪传  相似文献   

14.
猪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临床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临床上难以诊断,其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养猪场搞不清本场猪群感染了什么病,虽然用了很多药物,但疗效不明显,虽然按免疫程序注射了疫苗,但仍发生该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群普遍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所致,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病(MH)又称猪喘气病。这三大疾病在猪群中的存在,导致猪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1猪群混合感染PRRS、PCV-2、MH现状通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猪病频发各类新老猪病是困扰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某些急性传染性猪病的暴发会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如2006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出现及猪瘟的暴发,曾造成国内近半数猪的死亡或淘汰。而某些慢性传染病的存在则可能造成累积的危害,如仔猪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妊娠母猪流产,或影响猪生产性能,其危害也不容小觑。夏秋季是猪病多发的季节,除了猪场中常年发生的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病毒类疾病外,细菌类疾病在此季节的发病率也会直线上升。因此,夏秋季节是控制猪病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对猪场中微生物控制成功与否,决定了本年度生猪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下面就这一时期在猪场中应该注意防控的一些致病微生物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猪蓝耳病暴发流行后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破坏性非常大,会造成畜牧业的大量损失,猪蓝耳病发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对该疾病引起重视,及时的预防,降低其发病几率。1高致病性猪蓝耳的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体温明显升高、出现眼结膜炎以及眼脸水肿的情况,同时伴随咳嗽、气喘等呼吸道不畅通的症状,部分患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以及出现神经症状。如果仔猪患病,死亡率会超过一半,母猪患流产,成年的猪患病发  相似文献   

17.
猪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免疫增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1.1猪瘟免疫系统受干扰近几年来猪病种类增多,病情复杂,甚至发生混合感染,造成猪免疫系统紊乱,如蓝耳病(PRRS)的发生,影响了猪体的免疫系统,使猪本身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蓝耳病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传染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猪瘟的发生已经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大多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即呈现隐性感染。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暴发,如饲料出现霉变、发生严重的蓝耳病或猪圆环病毒病的后期、口蹄疫后遗症等。猪瘟在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以哺乳期仔猪多见。保育期小猪、中大猪发生猪瘟,很多时候是因为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管不当,或猪场发生了严重的其他传染病(例如,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造成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近几年来,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症状不典型,给临床诊  相似文献   

19.
正1给药和疫苗免疫几乎所有猪场都至少存在一种以上的呼吸道病原,需要持续的控制措施。疫苗免疫会受到成本、可操作性(每种疾病每头猪通常需要免疫两次)等因素的限制。然而,利用疫苗免疫方案对伪狂犬病、(地方性)支原体肺炎和萎缩性鼻炎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蓝耳病、猪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疫苗效果有较多争议。有些疫苗仅通过免疫母猪对疾病的控制有效果。2管理措施这涉及环境、猪及营养的控制,需要对细节进行关注,发  相似文献   

20.
1猪群的免疫接种猪群的免疫,主要是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如猪瘟、猪口蹄疫、猪药物伪狂犬、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病毒性腹泻等。其他细菌性、原虫性等疾病,只要做好保健措施,就可以解决。避免过多的免疫接种,导致猪只免疫麻痹,影响其他免疫效果。1.1猪瘟猪瘟一直以来对猪群危害最大,必须要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