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16个底面积为25m^2的水泥池,中间育成大,中,小三种规格文蛤稚贝共计15718.14万枚;密度分别为12.42万枚/m^2,38.77万枚/m^2和50.36万枚/m^2。从2001年4月7日-7月2日经过86d的室内中间育成,总平均成活率84.11%。其中。大苗平均成活率为99.20%,平均体重增加了5.64倍;中苗平均成活率为88.36%。平均体重增加了3.74倍,小苗平均成活率69.70%。平均体重增加了2.34倍。  相似文献   

2.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日生长、出苗量、育成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育成密度2 8万~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显著;密度在2 8万~11 2万枚/m2及11 2~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育成密度增加,稚贝出苗量也在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为85 25%~77 18%;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试验前期明显比后期生长速度慢;不同密度组,生长速度前期和后期差异不明显。稚贝开始育成密度以不超过3 0万枚/m2为好。  相似文献   

3.
常规文蛤育苗要重视二次催产,采用无底质、泥底质、沙底质进行文蛤幼虫附苗和初期稚贝培育均是可行的,文蛤后期稚贝要逐步转到以沙为主的底质培育较好。  相似文献   

4.
几种饵料对文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笑月  赵阳 《水产科学》1998,17(2):11-13
本文采用5种饵料文蛤稚贝进行单独和混合投喂,试验其对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饵料品种而言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明显表现出对文蛤稚贝的良好饲育效果,就投喂方式而言,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相似文献   

5.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属于瓣鳃纲(Lamillibranchia)、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Meretrix),广泛分布于印度、日本、朝鲜、韩国和我国沿海。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典型河口和海湾污染严重,加上滥渔酷捕,不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冬季闲置以虾育苗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室内越冬,提高了亲贝质量,缩短了促熟时间,越冬成活率,性腺指数,孵化率分别达96.2%,8.1%和50%分别比海上越冬提高了74.9%,35%和300%。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同缢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在室内控制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采用单因子和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和盐度同缢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关系。缢蛏稚贝的适盐范围为4.50‰至28.30‰,最适盐度为12.40‰至16.30‰。在25℃时,它对低盐(1.80‰以下)有较强的忍耐性,对高盐度(33.50‰至40.00‰)也有一定的忍耐性。缢蛏稚贝的适温范围为10℃至35℃。但最适温度随盐度的不同而异,若在最适盐度的生境中,它的最适水温为27℃至30℃;如果稚贝在最适盐度以外的适盐范围内,经方差分析表明,它的最适温度是22℃。稚贝对低温(5℃至2℃)有很强的忍耐性,致死温度上限是40℃。缢蛏稚贝对盐度的敏感性,比它对温度的敏感性来得强。在22℃以下的温度组中和最适盐度范围内,盐度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太明显;而在27℃以上的较高温度和适盐范围的上下极限时,其相关性显著,它们相应的适盐或适温范围明显地变窄。  相似文献   

8.
文蛤种贝人工促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冲  陈永亮 《水产科学》1998,17(6):9-11
本文通过几年来对文蛤种虫人工促熟的试验研究,采取升温和强化饵料投喂等手段,使文蛤种贝产卵比自然成熟产卵提早30天以上,蜉化率达75.8%,且可多次产卵,达到了人工促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远  孙显全 《水产科学》1993,12(11):1-4
通过1992,1993年稚贝在不同条件下暂养对比得出:1992年虾池暂养稚贝效果最佳。稚贝自出池至分苗仅用17天,比海上暂养少了8天,成活率达到了25.7%,比海上成活率13.5%提高了12.2%,6月中旬可达商品规格,比海上提前了一个月左右。为养殖单位提供了早苗,大苗。通过两年虾池暂养结果我们认为,稚贝出库规格应在平均800μm以上,网袋网目为40-50目,每亩稚贝投入量在2000万个左右,每袋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文蛤苗种从平均壳长0.3 mm培育至3~5 mm,约50 d,成活率超过50%,平均出苗5万粒/m2。试验利用自然海水中的天然饵料,并采用生态控制等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蛤精养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围养殖区内的低潮区和中潮区,各设6个试验小区,进行不同苗种规格、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试养面积60亩,两年养成收获,总产量148934kg,总产值191万元,纯益164万元。试验发现,低潮区文蛤生长和成活率好于中潮区,布苗密度低者文蛤生长较好,适宜放养密度113~163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区文蛤花纹的蛋白质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广西地区不同花纹文蛤外套膜的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地区不同花纹文蛤外套膜的蛋白质图谱中多数条带相同,不同花纹文蛤间少数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文蛤花纹不同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辽宁、山东、江苏、广西4个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山东文蛤种群最高(56.07%);粗脂肪和水分以及多糖含量以广西文蛤种群最高,分别为6.78%、7.00%、16.95%;灰分含量以江苏文蛤种群最高(19.79%)。氨基酸的组成非常全面,各地理种群文蛤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广西(38.18%)、江苏(37.43%)、辽宁(37.38%)、山东(37.05%);各种群氨基酸总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广西(495.815 mg/g)、江苏(495.305 mg/g)、山东(467.548 mg/g)、辽宁(463.752 mg/g)。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与甘味有关的脯氨酸和丝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209.8 mg/g~218.5 mg/g。  相似文献   

15.
文蛤C1q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文蛤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1q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213bp,5′UTR为316bp,3′UTR为37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在文蛤C1q(MmC1q)蛋白中,C1q结构域与软体动物、两栖类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C1q结构域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MmC1q mRNA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细菌感染试验中,文蛤受鳗弧菌感染后,C1q相对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调节,注射2h,MmC1qmRNA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19倍。包含成熟肽的MmC1q cDNA片段被重组,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牛津杯法对MmC1q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但并未检测到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花纹文蛤外套膜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文蛤外套膜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文蛤外套膜由边缘膜、边缘膜突起及中央膜组成.从横切面观察,则由内、外表皮和结缔组织及肌纤维组成.有花纹文蛤个体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中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但颗粒分布不均匀,游离端较多,基部区域相对少.色素颗粒呈圆球形,大小不一,其电子密度很高但不均...  相似文献   

17.
文蛤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和水体COD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文蛤密度加大,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产生幅度加大,溶解氧的消耗急剧增加,水质的恶化愈提前,这表明文蛤密度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变化的波动性亦随文蛤密度的加大而加大。各实验组中,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具显著正相关,硫化物量值变化与COD量值变化相匹配,并且硫化物高值与COD高值的出现基本吻合,并稍微滞后。  相似文献   

18.
文蛤肝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雪萍 《水产科学》2001,20(4):11-1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肝脏的细胞组成,结果表明,文蛤肝脏主要由4种细胞构成;分泌细胞(B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描述了4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根据观察结果和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指出文蛤肝脏细胞的功能,并探讨了肝脏细胞的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19.
哈氏弧菌文蛤分离株WG1702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9月在江苏吕泗文蛤发病高峰期,从发病文蛤体内和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株哈氏弧菌WG1702,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G1702在32 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适温度为28℃,最佳初始pH为7,最佳盐度为40,最佳装液量为60 ml/150 ml,促进生长的金属离子是NH4+、Fe2+、Fe3+,最佳C、N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pH、温度、不同菌龄正交试验证明最佳组合为pH 7.11,温度28℃,菌龄24 h,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因素中pH对生长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