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参叶面喷施~(32)P、~(86)Rb和~(32)PK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人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其叶面对~(32)P、~(86)Rb的吸收利用逐渐增强,到红果期达到高峰,磷的利用率为24.6%,钾为34.54%。PK混合喷施处理组,钾对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磷的利用率增加15.49%。开花期、青果期各喷施一次P、K和PK处理,人参单株产量分别增加18.92%、14.16%和24.32%。  相似文献   

2.
麦茬水稻旱种对氮磷肥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为研究水稻旱种对氮磷肥吸收规律,我们利(32)~磷、(15)~氮示踪的方法,对麦茬水稻旱种对氮磷元素吸收运转规律及其对产量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为麦茬水稻旱种的施肥技术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基础:试验地土质为石灰性冲积土。土壤碱解氮含量4.4mg/l。。克土,速效磷zlppn,,速效钾zloppm,有机质o·74肠。 2.供试水稻品种:正常管理水稻品种为新稻68~11(育苗移栽),早种水稻品种为  相似文献   

3.
研究氮、磷、钾等肥料三要素和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及养分吸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湟中县以青薯2号为材料,通过马铃薯的"3414"试验,在施肥量氮(N)40.5~121.5kg/hm~2,磷(P_2O_5)45~135kg/hm~2,钾(k_2O)60~180kg/hm~2时,马铃薯产量可达到38121~54485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泡桐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我们曾于一九六一年应用放射性磷(p~(32))溶液处理泡桐种子,以观察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吸收磷肥的动态,作为探讨培育泡桐壮苗的依据,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试验方法试验用的泡桐种子,共计六组(包括对照),每组种子1.0克,种子称好后,放在烧杯内,然后用放射性磷(p~(32))的溶液的不同强度,处理种子。放射性磷(p~(32))的放射性强  相似文献   

5.
在平原沙地的三年生泡桐人工幼林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工作,对幼林的氮、磷、钾、钙、镁和锰六种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及生物循环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为(1)泡桐树体内约含35种元素;(2)生长季节内六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呈不同的变化,其中叶子中的氮含量自展叶至叶成熟逐渐增高,其后又逐渐减少;磷和钾的含量趋于减少;钙、镁和锰的含量则趋于增加;(3)生物循环的三个过程,吸收量为574.5359公斤/公顷,存留量为290.9192公斤/公顷,归还量为283.6167公斤/公顷,存留和归还两部分几乎各占吸收量的一半;(4)六种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平均为0.49,氮、磷、钾、钙、镁、锰的循环速率分别为0.69,0.25,0.21,0.56,0.57,0.79。根据试验结果,对林地的生产潜力和施肥量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1小麦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是早春播种,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成熟仅100~120d。据试验资料,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kg,氮、磷、钾吸收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为拔节至孕穗,第二个为开花至乳熟,前者略比后者高。对磷吸收率从出苗至乳熟,前者略比后者高。对磷砐收到最高值。根据春小麦生育规律和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吉林省水稻合理施用钾肥问题,通过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量(0,40,80,120,160 kg/hm~2)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将水稻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14.5 kg/hm2和108.1 kg/hm~2。施钾可增加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促进抽穗期水稻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其中施钾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相关,当钾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氮、磷、钾转运量与抽穗期养分积累量呈负相关。水稻钾素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素当季回收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的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除水稻返青期外,其他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钾素利用效率对施钾量的响应以及稻株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在此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108~12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大豆养分吸收动态和大豆的需肥量已进行过不少的研究.如Hanway等(1971)测定了大豆一生中氮、磷、钾的积累动态,确定了大约40%的氮、45%的磷和40%的钾是在豆粒开始形成之后积累的.Harper(1971)的研究证明,开花早期氮、磷、钾的积累速率急剧增加,而在盛花期至鼓粒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安丘陵沟壑干旱山地上谷子对氮-磷-钾吸收规律;【方法】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全株样经120℃杀青30 min的处理后,放置于80~85℃烘干箱内烘干至恒重,再将此样品粉碎过筛后再分别测定其干物质的量及其中的氮(N)、磷(P_2O_5)、钾(K_2O)的含量,对不同生育阶段谷子对氮磷钾吸收速率及吸收量的测定和对比;【结果】试验研究得出了谷子在干旱丘陵区吸收氮磷钾的速率和吸收量的规律、模式和相关参数;【结论】谷子对氮磷钾的吸收速度一般表现为生长前期缓慢,吸肥量较少,生长中期吸收速度逐渐加快,吸肥量也逐渐增加并达到高峰,但磷的吸收高峰晚于氮和钾,生长后期吸收速度逐渐减弱。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比例一般为1∶0. 29∶0. 55。  相似文献   

10.
用广西种植龙舌兰杂种11648号麻的主要土壤进行肥料五要素(氮、磷、钾、钙、镁)及微量元素 B 的盆栽试验。在缺乏氮、磷、钾、钙、硼的处理出现了营养生理病。对于这两种土壤,氮、磷、钙肥的增产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绿化树木叶片富集大气污染物的差异性,对新乡市 18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铅、镉、氯和硫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化树木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元素和植物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同种园林植物叶片累积4种污染元素的含量不同,总体来说对氯和硫的累积能力大于铅和镉;对铅累积量高的树木有枇杷、榆树和杨树;对镉累积量高的有枇杷、广玉兰、毛泡桐和杨树;对氯累积量高的有卫矛、大叶黄杨、杨树、榆树和臭椿;对硫累积量相对较高的有杨树、卫矛、毛泡桐和珊瑚树。运用隶属函数法对 18种绿化树木叶片污染元素含量进行归类,杨树和枇杷归为第1类,卫矛、大叶黄杨、毛泡桐、广玉兰、榆树和栾树为第2类,银杏、珊瑚树、臭椿、悬铃木、构树、鸡爪槭、海桐、白蜡、国槐和凤尾兰归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2.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眼幼苗铝胁迫试验表明:低浓度铝(≤0. 185mmol/L)可刺激龙眼根、茎对N、K的吸收,高浓度铝( >0. 185mmol/L)则造成根、茎吸收氮素、钾素的障碍,而铝胁迫直接影响了氮、钾的转运从而抑制叶片对氮素、钾素的吸收,叶含N量、含K量随铝胁迫的加重而不断下降。根、茎含P量随铝胁迫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而叶的含P量则随供铝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铝胁迫明显抑制了龙眼植株对钙、镁的吸收,根、茎、叶钙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2. 05% ~76. 44%、8. 98% ~21. 35%和9. 48% ~26. 96%;镁含量分别下降19. 70% ~82. 0%、17. 2% ~42. 34%和11. 19% ~33. 15%。  相似文献   

13.
泡桐属植物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20cm×2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泡桐属5种植物的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楸叶泡桐杂合性较高;白花泡桐较原始;推测山明泡桐是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的杂交种,从而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上的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4.
双季两系杂交稻高产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水平与双季两系杂交稻的产量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征。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早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89kg、磷35.6kg、钾195kg、锌887.8g。两系杂交晚稻产量为8430kg/hm2,需吸收氮177.3kg、磷47.8kg、钾201kg、锌817.8g。同一施肥水平,两系杂交早稻吸N量高于两系杂交晚稻6.60%,两系杂交晚稻吸P量高于两系杂交早稻34.00%,吸K量基本相近。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比较,两系杂交早稻需N、P高出9.60%和6.90%;两系杂交晚稻需P高出46.00%,但需N、K量却分别低25.70%和15.20%。两系杂交稻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20.00%~50.00%。  相似文献   

15.
泡桐属植物自然分布及栽培范围广阔,是园林绿化、农桐间作等的优良树种之一。同时,泡桐木材材质优良,常应用于制造业,是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之一。目前,泡桐的繁殖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泡桐雄性不育,有性繁殖需要经过天然杂交才能结实,但这样的种子往往不能保持优良的性状。插根法繁殖,则受到种根不足的限制。为了打破泡桐繁殖中的局限性,加快泡桐的优良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我们对泡桐进行了劈根嫁接育苗方法的尝试,研究发现劈根嫁接泡桐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易出苗。同时,对泡桐的生态习性、园林绿化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泡桐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及园林绿化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泡桐繁殖速率,还可保持泡桐树种的优良性状,对泡桐属种质资源的推广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方几个阔叶树种挥发份析出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差热分析法,对南方几个阔叶树种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挥发份析出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叶女贞(Ligustrum Sinense Lour)、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火力楠(Michelia macciurei Dandy)、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HemSL)、木荷(Schima snperba Gardn.et Champ)、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等7个树种的挥发份初析温度、峰值温度、吸热峰值温度、活化能均比马尾松高,抗火性能较强,对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熟叶和衰老叶养分浓度、内吸收率和氮磷比在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中存在互补性,表明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在养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树种的营养利用策略不同,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叶片养分含量低而内吸收率高的“营养保存型”树种。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肥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施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尿素作基肥对泡桐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有机肥和复合肥次之,氯化钾作基肥效果不佳。②以尿素作追肥能显著促进泡桐幼树树高和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 各处理上层(0~20 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 cm、40~6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次土壤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均产生交互影响,且20~40 cm土层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远大于40~60 cm土层。【结论】通过调整下层土壤容重,尤其是20~40 cm土层容重,可以促使玉米吸收更多的矿质营养,并使营养元素更多地向生长中心分配,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后期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 、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 、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 ,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