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RS,GIS和DSS技术支持下,提出了广州市林火指挥与扑救决策系统的系统目标,讨论了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功能结构,重点阐述了系统的5大功能模块和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设计的4大数据模型.系统能实时进行林火行为的模拟预测,形成扑火力量集结方案,为林火指挥扑救提供决策支持方案,实现现场和防火指挥中心扑火方案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火扑救指挥决策业务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设计林火扑救指挥辅助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确定系统主要功能,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实现该系统并运行于内蒙古大兴安林林管局和试点林业局,该系统采用主流成熟技术建设、具有贴近实际业务、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林火扑救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10-117
针对目前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建设中平台与技术各成体系,缺乏综合统一,交互困难,通过将异构网络、信息通讯、智能设备、3S技术、林火理论、智能调度算法等有机集成,从数据支撑、决策支持、指挥调度、数据获取与指令实施4个层次上,将数据采集、传输、分析、调度、反馈等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构建起森林防火一体化集成联动指挥扑救系统。在林火发生第一时间为林火指挥人员提供合理、科学、实用的决策支持,避免火场指挥调度时的盲目性,降低决策偏差,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确保控制火灾扩展和蔓延并使火灾得到及时扑救。系统平台在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经过近两年的实施与运行,系统状况良好,对提升森林火灾应急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6.
在豫西中山地貌的地区,山势陡峭,植被繁茂,一旦发生林火,扑救难度很大。笔者根据扑火实践认为,该地区的林火扑救除适用一般扑火规律外,更有其特殊性。1正确把握扑火的有利时机扑打初发火、逆风火、下山火,在大风到来之前消灭林火以及利用降水天气扑火等都是扑火的有利时机。但在一天之中,扑火的有利时机不是夜间,而是清晨至太阳升起这段时间。这是因为白天气温高,湿度小,植被干燥,林火蔓延快,火势大而不易打打;夜间从理论上讲林火蔓延但易扑灭,但本地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扑火人员夜间根本无法在山上展开活动,危险性太…  相似文献   

7.
在山地条件下,由于地形、局地风、可燃物分布的影响,形成了比平坦地更为复杂的林火行为特征,增加了扑火难度。但是,只要充分了解火场和环境状况,掌握山地林火的规律,科学地指挥扑火,完全可以安全高效地将林火扑灭。下面介绍扑救山地林火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扑...  相似文献   

8.
张璐 《山西林业》2023,(6):26-27
高压细水雾是一项高效灭火技术。介绍了高压细水雾定义、表征特性参数及技术原理,分析了森林火灾扑救中高压细水雾灭火优势,展望了高压细水雾灭火技术在森林火灾扑救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科技在消防上不断应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一批新型的防火装备已逐步开发成功。它们具有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节能、使用方便等优点。这些新型装备投入使用后,必将大大提高扑火效率,增强扑火能力,使我国的森林消防工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系统化。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最近国内外新研制的林火扑救新型装备。1多功能履带式森林消防车 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北方车辆厂联合研制的新型森林消防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BFC804型多功能履带式森林消防车特别适用我国北方和内蒙古林区。其整车技…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与林火扑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森林防火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林火扑救,更应重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扑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森林火灾扑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开发原理以及模型建立,同时提出了资源竞争决策的思想。资源竞争决策是一种能够应用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复杂的决策方法,具有应用领域广、适应性强、资源有效利用率高、评价机制完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2017 年8 月23 日珠海市遭受强台风“天鸽”的正面袭击后凤凰山森林可燃物调查和2017 年12 月20 日发生在凤凰山森林火灾火行为变化为基础,根据台风灾害前后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状况, 分析了的台风灾害后林火特点,比较了不同灭火方法对灭火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台风灾害后林 火燃烧环境的改变,导致灭火的难度增加,采取以水灭火和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能有效扑灭可燃物大 幅度增加后的森林火灾,灭火效果较好。研究发现,台风灾害后导致的森林可燃物大量增加,影响林火 燃烧环境和林火行为,对于此类的森林火灾,应根据林火环境特征采取针对性灭火措施,从而提高灭火 效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扑救消防车装备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消防车作为大型森林消防设备,包括森林消防推土机、森林消防越野车和森林消防指挥车,是扑救中高强度火和控制大面积森林火灾的主力。森林消防推土机能开辟通道和防火隔离带,扑救地下火;森林消防越野车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能承载数吨水或灭火剂扑救中高强度的火灾;森林消防指挥车能实现多种通信方式互联,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的实时传输,辅助指挥人员进行扑火指挥调度和决策,提高扑火效率,保障扑火人员安全。森林消防车在火灾扑救中发挥了优越的响应性能、灭火性能、运载性能、越野性能和行车清障性能以及通信性能。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多功能、全地形森林消防车的研制将进一步提高森林消防车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林火火情复杂、容易导致扑救人员伤亡的情况,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并开发出林火扑救队伍跟踪及护林员巡护监督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扑火队伍和护林员随身携带的前端跟踪器,它能实时精确地采集扑火队伍的位置,并将编号等其他信息组帧后,通过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服务)通道回传;二是后台跟踪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回传的数据,在地形图、遥感图像等底图上生成扑火队伍和护林员的位置标记及活动轨迹。最终形成的系统可为扑火指挥人员和林区日常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参考。该系统解决了以往设计方法中跟踪器通信距离短或不稳定、可携带性差等问题,同时在后台跟踪监督管理系统中设置了电子围栏功能,为实现扑火队伍的自动安全警示、对林区日常巡护工作的自动监督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B/S结构的WebGIS服务能够为森林火灾指挥人员指挥调度和决策提供有效快捷的现场信息.分析了现有人工指挥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森林火灾指挥扑救决策智能化的必要性,研究了指挥扑救决策系统中基于WebGIS的信息实时发布与监控、信息管理与分析等功能,给出了WebGIS在森林火灾指挥扑救决策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安徽省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建设目的、体系架构、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并对实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计算、GIS 交互、Web 系统显示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描述。利用WebGIS 技术和(B/S) 模式搭建安徽省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平台,实现对全省500 多个乡镇的精细化森林火险等级预报自动生成、气象数据实时显示、火警火情自动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火灾扑救现场气象保障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全面、科学、高效、防范森林火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森林防火指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调度实时化和防火信息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技术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森林火灾扑救一直是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林火扑救的信息化水平,以中日防火项目为依托,以ArcObject组件为技术手段,研制开发了基于COM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林火行为模拟、火场损失预评估和最佳扑火路线的分析,实现辅助林火扑救、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远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是怀集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的建设重点。怀集县远 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由林火视频监控前端、传输网络和后端监测中心的组成,设计了各组成部分的功 能,并对系统的建设与实现进行了详述。系统共建设了 36 处林火监控视频前端,监测范围覆盖了全县 1 200 km2 的林地。系统投入使用后,森林火灾受害率从 2014 年的 0.43‰ 下降到 2017 年后的 0.01‰ 以 下,极大提高了怀集县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及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扑救属于高风险、高危险作业。文中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外减灾战略要求,针对森林火灾扑救风险的特点规律,以实现扑救效益大、风险小、损失少为最终目标,明确提出以人为本、风险认知、风险预警、风险决策、风险控制、风险规避、应急避险和风险转移等对策与措施,科学有效地控制与处置森林火灾扑救风险,从而确保森林消防人员人身安全,确保国家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