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宁夏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对宁夏4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0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为该菌阳性检出102份,阳性检出率25.31%,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猪的日龄和地区有关,本研究表明宁夏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统计结果为该地区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重庆市渝东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程度及药敏谱,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正向血凝试验对梁平县、万州区、云阳县30头及以上母猪规模的3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检测及实验室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东地区养猪业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总体偏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19.2%;万州区、梁平县及云阳县三区县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2.22%、20.84%、16.67%;该地区规模猪场之间、三区县间及各区县内各规模猪场间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离的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头孢类、粘杆菌素类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品明显耐药。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来源地及保健方案直接影响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谱。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镇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患病仔猪的肺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85份,采用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从85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48株副猪嗜血杆菌;48株副猪嗜血杆菌具有7种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和12型为流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0%和31.3%; 48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50.0%~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2.5%~25.0%之间。说明该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复杂,且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江西省部分地区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方法对江西不同区域(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共提取到278份猪血清样品,经过检测发现平均阳性率为33.1%,其范围从15.0%~45.0%,表明该地区猪场有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广东省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通过针对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2(OMPP2)的间接ELISA法对广东省部分猪场的376份猪血清样本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的阳性率为23.8%,其中母猪阳性率高达31%;保育仔猪为29%,育肥猪为33.6%,育肥猪阳性率显著高于母猪和保育仔猪;冬季(11~1月)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1.4%、秋季(8~10月份)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8.7%,冬季比秋季高出12.7%,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家对保育猪群健康问题进行排序时,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PCV)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并列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流感、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由于受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猪流行病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在我国普遍流行,副猪在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其损失相当惨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8,(6)
为了解平顶山市养猪场户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混合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首先对8个乡镇22个养殖场户562份血清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检测,其中384份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阳性,然后对此384份副猪嗜血杆菌病阳性血清进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病2型、猪链球菌病2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群体流行率为72.73%(16/22),副猪嗜血杆菌病个体流行率为68.32%(384/562),384份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中,H1N1亚型猪流感、猪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病2型、猪链球菌病2型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率分别为35.42%(136/384)、47.39%(182/384)、54.17%(208/384)、38.54%(148/384)和48.96%(188/384)。平顶山市养猪场户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当地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叫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2011年10月,吉林地区一些猪场出现了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猪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周龄~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笔者对潍坊地区1个猪场疑似猪格拉泽氏病的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20,(2):107-110
为了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区域流行现状,选取江苏省不同地区疑似发病猪场,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学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等试验。结果显示:317份病料中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 HPs)阳性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从发病猪场共分离到HPs 43株,其中优势血清型为12型(37.21%)、4型(16.28%)和5型(13.95%),未定型菌株9株(20.93%),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9.07%;PCR检测显示,HPs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感染率达30.77%。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的血清型、菌株耐药性及其外膜蛋白ompP5基因的变异情况,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测定5株不同血清型菌株的ompP5基因序列,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2株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为1(38.1%)、4(19.0%)、5(26.2%)、12(11.9%)和未定型(4.8%)。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对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和头孢喹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85.7%、83.3%和64.3%,对氟苯尼考和青霉素高度敏感。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ompP5基因序列与其血清型、致病性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为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天津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集天津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规模化猪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母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未做副猪嗜血杆菌菌苗的猪血清共420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津部分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统计结果为天津地区有效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细菌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西、辽宁、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区送检病料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2006~2009年送检的194个患病猪场发病猪的关节液、肺脏、脑组织、心血、鼻腔等病料进行检测,最终分离到4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4.2%;通过采用KRG(Kieletein-Rapp-Gabriedson)琼脂扩散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血清4型13株(占27.7%)、血清5型10株(占21.3%)、血清12型8株(占17%)、血清13型7株(占14.9%),表明我国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12型和血清13型。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断奶前后仔猪,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已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早期诊断有助于防控该病。本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发生,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  相似文献   

16.
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的细菌传染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内源性继发感染的  相似文献   

17.
<正>1概况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多发。从临床上和圆环病毒病关系更密切。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格拉泽氏病,有15种血清型,其中4型、5型和13型最为常见(也有检出12型较多)。副猪嗜血杆菌病,起初称为猪嗜血杆菌,后因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故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8.
郭建强  王传宝  张彬 《兽医导刊》2008,(7):19-19,32
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猪革拉泽氏病.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笔者对潍坊地区1个猪场疑似猪革拉泽氏病的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辉  孙志永  杨广德 《兽医导刊》2016,(18):200-201
为了观察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在同一地区选择四十头己感染副嗜血杆菌病的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十头,分别为阿莫西林肌注组、恩诺沙星肌注组、头孢拉定口服组、不治疗对照组,以及十头健康猪对照.感染猪疗程均为一周,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优于恩诺沙星和头孢拉定,治愈率在80%以上.所以在该地区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应优先选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