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变化,探讨ARF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冶的398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RF按不同年限分为两组,1998至2003年组及2004至2008年组,按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年限ARF的病因构成情况。结果:近5年来,老年及伴有基础疾病的ARF患者比例明显上升,而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的ARF-9前6年比较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年龄及不同年限ARF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ARF的病因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粱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与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素在植物发育中的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特异性的调节生长素反应基因的表达,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拟南芥、玉米、水稻等模式作物中先后克隆了一些ARF基因,但是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随着高粱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利用基因组序列分析ARF基因的数目、结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公布的高粱全基因组数据,利用DNATOOLS、BLAST、MEGA4.0以及Genomepixeliz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高粱(Sorghum bicolor)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的数量、物理位置、系统进化树、氨基酸序列及保守基序(motif)的保守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高粱全基因组中共有26个ARF基因,26个ARF基因根据其进化关系分为A、B、C 3类; 通过对全基因组内ARF基因进行物理位置和基因家族分析,发现高粱基因组中ARF基因存在明显的基因复制现象, 基因的复制对高粱基因组中ARF基因数量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是一类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生长素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它可与生长素响应元件特异结合,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介绍了ARF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植物ARF由3个结构域组成:氨基端的DNA结合结构域(DBD),中间结构域(MR)以及羟基末端的二聚结构域(CTD).中间结构域包括激活结构域(AD)和抑制结构域(RD).在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ARF主要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元件结合,促进早期基因转录,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不同的ARF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都有特异表达,同时通过ARF突变体的研究表明:不同的ARF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这些功能特异性的产生,既可以来自在时间和空间表达上的不同,也可能是来自对目的基因启动子的亲和性差异.植物激素、外界环境因子和非编码区小RNA对ARF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已知拟南芥和水稻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蛋白质序列对毛竹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显示,毛竹基因组编码39个ARF转录因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毛竹ARF基因家族进行分析显示,毛竹ARF基因家族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采用RT-PCR技术研究毛竹竹笋形成过程中ARF基因家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竹笋形成过程中ARF18和11-2基因分别在笋芽萌动和笋体形成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而ARF6-2基因参与竹笋发育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肾衰 (ARF)伴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 3种血液净化方法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1 993年 2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重症 ARF85例 ,其中 42例接受血透 (HD组 ) ,2 4例进行腹透 (PD组 ) ,1 9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组 )。结果 :HD组、PD组及 CRRT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64.3%、54.2 %和 52 .6% (P>0 .0 5)。肾实质性疾病致 ARF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病死率较低 ;因心、脑疾病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等致器官功能衰竭并发ARF者的病死率高 ;各组病死率都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增加 ,但仅 HD组差异具显著性 (P<0 .0 5)。结论 :重症 ARF的病死率与原发病和器官功能衰竭数目等有关。HD、PD和 CRRT治疗本病病死率仍很高 ,PD和 CRRT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行重症监护的 ARF患者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ARF基因家族在花器官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未见报道。以毛竹花器官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中ARF基因进行筛选,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及在花器官中的差异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全基因组中含有44个ARF基因,分为Ⅰ,Ⅱ,Ⅲ类。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分别比较,发现毛竹与水稻存在11个姐妹同源基因对。此外,Phe ARF13,Phe ARF14和Phe ARF35在花芽、雌蕊和幼胚中高量表达,同时Phe ARF2,Phe ARF30,Phe ARF14,Phe ARF13,Phe ARF35,Phe ARF7,Phe ARF37,Phe ARF38在雌蕊和幼胚中高量表达,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花发育和种子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参薯等11种植物的ARF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植物ARF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对参薯ARF同源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参薯等11种植物的ARF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信号肽、跨膜结构、导肽进行分析。【结果】参薯ARF基因同源片段大小为1200bp。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参薯等11种植物的ARF氨基酸序列可分为Ⅰ和Ⅱ两大类,细分A、B、C、D、E5个亚族,其中参薯ARF1和蒺藜苜蓿组成一个亚族,参薯ARF2和风信子组成一个亚族。参薯ARF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GTP/Mg2+结合位点和G2、G3保守区域,具有两个相同的效应结构域Switch1和Switch2。参薯ARF蛋白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空间结构不稳定。ARF蛋白为疏水性、脂溶性蛋白,无信号肽,存在明显跨膜结构域;ARF导肽无明确定位,预测等级为3级。【结论】参薯ARF蛋白结构的特殊性为其执行物质转运和参与信号转导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参与调节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子叶发育、胚胎形成、叶片器官衰老、维管束形成等,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慈竹ARF基因家族及虫害胁迫下的表达,通过查询慈竹竹笋转录组数据库,分离出24个AR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慈竹ARF家族序列保守,与毛竹亲缘性较近。通过对慈竹竹笋转录组中ARF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大部分ARF基因在竹笋中表达,少数ARF基因表达量在受到虫害胁迫后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qRT-PCR结果表明,ARF基因在竹笋的几个部位在虫害胁迫后表达量均显著变化,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竹笋对虫害胁迫响应,且在笋毛中表达量均升高,推测笋毛在抵御虫害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长素是一种新的调控种子休眠的激素,ARF10作为生长素信号途径下游的一个转录因子也参与其中,然而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以拟南芥茎生叶为供试材料,克隆获得编码ARF10转录因子的基因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ARF10过量表达载体35S::ARF10-pCAMBIA1301,并通过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ARF10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ARF10-OE),通过检测种子休眠性和对ABA敏感性,探究其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ARF10种子休眠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其ABA敏感性也较对照更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RF10基因过量表达能够明显增强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关键基因ABI3、ABI4、ABI5以及NCED9的表达,生长素信号途径下游末端转录因子ARF10可能通过上调ABI3、ABI4、ABI5基因的表达,提高了种子对ABA的敏感性;通过上调NCED9的表达,增强了种子的休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40.18%(P<0.01);在喉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喉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喉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s)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通道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运输和信号传导。根据GenBank中已知AR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及其二倍体供体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从小麦中克隆的ARF基因属于ARF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ARF基因对比发现,该基因的内含子存在特殊的剪切方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小麦的ARF同其他物种一样,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近3年间收治的内、外、产科及传染科病因的肾实质性ARF共63例,病死率分 别为26.76%,44.44%,37.5%和75%,总病死率为42.86%.本组资料表明:ARF的预后主要与不同病因、高  相似文献   

13.
黄瓜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家族鉴定及表达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黄瓜生长素反应因子(ARF),预测small RNAs并验证ARF与small RNAs和生长素的关系;分析ARF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断ARF在黄瓜单性结实和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起到关键作用。【方法】利用拟南芥和水稻ARF蛋白质序列检索黄瓜基因组数据库,对检索到的黄瓜ARF家族进行结构分析和small RNAs预测;将预测到的gma-MIR160o precursur构建到pCAMBIA2301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到单性结实黄瓜品种中,并对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验证;利用real-time RT-PCR方法分析ARF家族成员在生长素诱导后、开花时期及种子萌发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与拟南芥和水稻ARF蛋白序列的比对,共得到18个黄瓜ARF蛋白质序列。将其连同拟南芥和水稻的ARF蛋白质序列共分为4大类。从结构上看,外显子数目2-18不等,但同一类之间基因结构较为相似。进化树分析显示,18个基因之间的相似性不高;18个黄瓜ARF基因均有相对应的small RNA。其中, Csa010564、Csa011935、Csa015176、Csa020560和Csa022361可能都是miR160的靶基因。转基因试验进一步说明Csa010564、Csa011935和Csa015176在表达量上出现下降趋势,而Csa020560和Csa022361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略有上升,说明Csa010564、Csa011935和Csa015176是miR160的靶基因;在生长素诱导表达的试验中,Csa007296、Csa011935和Csa015176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说明ARF的表达受IAA的正调控;同时,以上3个基因在叶片和雌花花冠中的表达量均是开花第2 d低于开花当天,而在子房中的表达量确是第2天高于开花当天,尤其是Csa011935和Csa015176上调显著,说明ARF在子房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RF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表达分析显示:大部分基因在吸涨后12 h和48 h处于表达最高峰。【结论】ARF受生长素和相应的small RNAs调控。在黄瓜单性结实和种子萌发过程中,ARF可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IP方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例喉部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喉部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喉癌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40.18%(P〈0.01);在喉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喉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喉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喉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ARF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低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ARF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INK4a/ARF是直接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增殖的抑癌基因,本文就INK4a/ARF基因以及p53与乳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分析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品种济麦22和西农889相同时期不同器官和不同时期相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冷胁迫前后8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幼穗中表达水平,以明确tae-miR167d及其靶基因ARF12在小麦中的表达时空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品种中冷胁迫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济麦22和西农8...  相似文献   

18.
草莓果实成熟的早晚,直接影响果农的收益。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草莓ARF4基因能够调控草莓开花时间。启动子是基因转录的开关,其转录活性影响着基因表达的强弱。克隆ARF4基因启动子并分析其转录活性,对进一步明确ARF4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草莓基因组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使用Plant CARE在线软件,预测其序列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将ARF4启动子进行分段缺失克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果实注射法及GUS组织染色,确定GUS基因表达的强弱。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转proARF4::GUS基因草莓植株,利用GUS组织染色法分析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对转基因草莓植株进行非生物胁迫处理,通过qRT-PCR方法确定影响ARF4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在ARF4基因启动子序列上,除了存在基本的核心元件外,还包含一些光响应、胁迫响应、厌氧诱导及激素响应等作用元件。GUS组织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启动子序列长度逐渐变短,GUS基因表达变弱。在转proARF4::GUS基因草莓植株叶柄、嫩叶及新茎中GUS表达水平较高,且在嫩叶中表达量最高。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下,IAA和GA可使GUS基因表达显著提高。这些结果提供了影响ARF4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为调控草莓开花时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To keep the concept of a safe food supply to the consumers, animal feed industries world over are showing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direct-fed microbials(DFM) for improved anim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growth or productivity. This becomes all the more essential in a situation, where a number of the residues of antibiotics and/or other growth stimulants reach in milk and meat with a number of associated potential risks for the consumers. Hence, in the absence of growth stimulants, a positive manipulation of the rumen microbial ecosystem to enhance the feedstuff utilization for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by ruminants has become of much interest to the researchers and entrepreneurs. A few genera of live microbes(i.e., bacteria, fungi and yeas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formulations from paste to powder) are infrequently used as DFM for the domestic ruminants. These DFM products are live microbial feed supplements containing naturally occurring microbes in the rumen. Among different DFM possibilities, anaerobic rumen fungi(ARF) based additives have been found to improve ruminant productivity consistently during feeding trials. Administration of ARF during the few trials conducted, led to the increased weight gain, milk production, and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of feed components in ruminants. Anaerobic fungi in the rumen display very strong cell-wall degrading cellulolytic and xylanolytic activities through rhizoid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the physical disruption of feed structure paving the way for bacterial acti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fiber digestibility were found to coincide with increases in ARF in the rumen indicating their role. Most of the researches based on DFM have indicated a positive response in nutrient digestion and methane reducing potential during in vivo and/or in vitro supplementation of ARF as DFM. Therefore, DFM especially ARF will gain popularity but it is necessary that all the strains are thoroughly studied for their beneficial properties to have a confirmed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status for ruminants.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儿科危重症之一,如诊治不当,病死率较高。儿童尤其是年少者血液净化受器械条件限制,故正确应用非透析疗法治疗小儿ARF尤为重要。现将我科采用非透析疗法治疗的51例小儿ARF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均为1994~1998年在本院儿科住院患儿,51例中男26例,女25例;1~3岁4例,4~6岁7例,7~14岁40例。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第七届全国小儿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1.2 病因肾前性13例(休克3例,肾病综合征并发低容量性休克10例);肾性38例(急性肾炎28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5例,狼疮性肾炎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